常平仓虽然归省里管,但是,规矩是只许搬进,无旨意不许搬出。
玉柱的意思,其实很清楚,就是借河南省库的粮食。
依唐阿则以为,玉柱要借常平仓的存粮,这就产生了美丽的误会。
“省里数府遭灾,省库也没有多少余粮呀。”依唐阿管着藩库,他的话颇具分量。
李锡在两面夹击之下,显得格外之狼狈。
玉柱人在虞城县,没办法去盘开封的省库,这是依唐阿的判断。
谁料,玉柱虚晃了一枪,没再提省库借粮之事,而是说了捐纳之事。
“河南遭灾,朝廷正值用粮之时,本钦差决定,马上开洪灾捐!”
玉柱原本就管着户部的捐纳处,河南遭了灾之后,正好符合捐纳的规矩。
大清的体制,既有僵化的一面,亦有灵活的一面。
开捐,就和依唐阿没啥关系了,乃是玉柱职责范围内的事务。
因为是要拖住河南的官员们,玉柱也没下狠手,而是恩威并施的控制住了局面。
等商议妥当之后,玉柱邀请大家一起赴宴。
大灾临头,玉柱摆的也都是素席。但是,酒却是好酒。
玉柱的酒量惊人,席间,他频频举杯,重点招呼依唐阿和李锡。
大清官场上的陋规,官面上的饮宴,各种规矩层出不穷,必须一一到位,这就很花时间了。
再加上,玉柱成心拖延时间,这顿酒硬是喝足了两个时辰。
散席的时候,李锡和依唐阿都醉了。
玉柱顺势以刑桉增多的名义,把没有喝多的臬司常季逊和本地的知县,都给留下了。
只是,刚刚上了茶,玉柱还没有开腔,老十三就满面春风的回来了。
“哈哈,出奇不意的大获全胜,妙哉!”重要证人被抓到了手里之后,老十三也不在乎什么了,公然出现了室内。
玉柱暗暗松了口气,看样子,老十三顺利的得了手,大善也!
这年头,朝廷办桉,不重物证,尤重口供。
常季逊不认识老十三,他不悦的质问道:“尔是何人,安敢擅闯钦差行辕?”
老十三懒得搭理常季逊,他笑眯眯的对玉柱说:“多谢相助,如果没有你的人帮忙,肯定会有漏网之鱼。”
玉柱并不居功,含笑提醒道:“十三爷,要赶紧的问口供,才是正道理。 ”
“嘿嘿,爷在路上使了些手段,已经拿到了重要的口供。”老十三办成了大事,找到了替老四洗刷黑锅的证据,心里一高兴,嘴上就没了把门的。
“啊,十三爷?”常季逊立时惊呆了,大张着嘴巴,傻愣愣的望着老十三。
老十三笑望着玉柱,提醒道:“玉大钦差,密旨该拿出来了吧?”
此言一出,玉柱当即确信无疑,老十三确实得手了。
“有上谕,常季逊接旨!”玉柱从怀中摸出康熙给密旨,高高的举过头顶。
常季逊立时吓得面如土色,浑身抖成了筛糠。
“内阁奉上谕,着玉柱全权办理黄河决口害民之事,河南布政使以下,皆可先革职,拿交刑部从重议罪,钦此。”
玉柱藏得够深,忍了这么多天,才拿出大杀器,一举摆平了常季逊。
八爷党在河南省内,共有双柱,其一是臬司常季逊,其二则是藩司依唐阿。
现在,常季逊既然被逮,被灌醉了的依唐阿,亦是再劫难逃了。
(PS:凌晨还有更。)
第418章 玉宫保
黄河的决口,年年都有,其实不足为奇。
玉柱的难处是,既要收拾了心肝黑透了的官员们,又不能给康熙留下他交好老四的坏印象。
做官,到了玉柱这个级别之后,办事能力犹在其次,最主要的是站队问题。
康熙宠了几十年的废太子胤礽,真翻脸之后,下手之狠毒,也是令人发指的。
别的且不说了,著名的“托合齐会饮案”中,除了托合齐父子外,还有刑部尚书齐世武、兵部尚书耿额、都统鄂缮等二十几人。
东窗事发后,齐世武的四肢,被钉在墙上,哀号了好几天,才死透了。
至于,主犯托合齐,康熙亲自下令,挫骨扬灰,不许收葬。
对于迷信的古人来说,挫骨扬灰的惩罚,那简直就是令其永世不得翻身的天谴了。
号称仁皇的康熙,收拾政敌的手段,也是异常之惨烈和狠毒。
玉柱一直引以为诫!
实际上,这次到河南办差,也算是康熙对玉柱的一次试探。
康熙故意派了老十三和玉柱一起南下,就是想看看,玉柱和老四之间,有无瓜葛?
做官之人,只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迟早要栽大跟头!
所以,这一次南下,玉柱完全没有插手老十三暗中察访的事,只给了有限度的支持。
这么一来,既办成了差事,又不至于惹来康麻子的疑心,可谓是一举两得也!
十日后,玉柱接到了京里发来的六百里加急廷寄。
廷寄和上谕,虽然都是皇帝的旨意,却也有不小的区别。
廷寄,又称寄信谕旨,本身就带有密旨的内涵。
上谕,则分为明发上谕和密谕。
明发上谕,需要定期刊载于邸报之上,全天下的官员都可以看得见。
邸报,又称京报,专门抄发皇帝谕旨、臣僚奏议和有关政治情报的抄本,照例要层层下发到各地县衙!
老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在外边游山玩水的康熙,命张廷玉拟旨,明发上谕:朕将于八月初六回京。
这里说的就是,康熙故意打草惊蛇,想刺激太子胤礽先动手,再废了他。
至于,密谕,就勿须赘言了,都懂的。
接到了廷寄之后,玉柱便押着依唐阿和常季逊,率先回京了。
至于,河南的赈灾事务,则由巡抚李锡戴罪立功,全权负责。
没有追究李锡,其实是玉柱的建议。
把河南省的官员,都抓光了,看似很爽,也很解气。可问题是,谁来办理赈灾事务呢?
与其调来不熟悉情况的外省官员,不如捏着李锡的小把柄,逼迫他卖命。
更何况,玉柱虽然走了,老十三依旧待在开封府附近,盯着监督呢。
老十三,能够成为常务副皇帝,除了他替老四卖过命之外,也因为他很有才华。
玉柱对老十三已经非常之了解了。不夸张的说,老十三上马可管军,下马可抚民,确实是个顶级的人才。
官船上,玉柱品茶的时候,却没注意到,钱氏一直悄悄的盯在他身上。
周荃抖开折扇,笑道:“东翁,您建议朝廷,逼着李锡主持赈灾,此计甚妙也!”
玉柱叹息了一声,说:“以工代赈之法,我倒是希望李锡执行得更彻底一些。”
周荃点点头,说:“门下也以为,以工代赈的修渠架桥铺路,远比设粥棚施粥,让流民们吃白食,要合适得多。”
“唉,百姓们还是太苦了呀。”玉柱本想亲自主持赈灾之事,把事情办得更加圆满一些。
只是,康熙急切的召他回京。玉柱仔细的琢磨了一番,只怕是京里又出妖蛾子了吧?
原本,钱氏以为,在船上会失身。
然而,直到回到了京城,玉柱都没有碰过她半根手指头。
玉柱照规矩,先去畅春园,递牌子请见皇帝。
钱氏则被带去了庆府。
隆府这边的内书房,有晴雯伺候笔墨。玉柱若是领着钱氏过去了,岂不是故意令晴雯难堪么?
庆府这边的内书房,恰好还缺了個有文化的添香磨墨之红袖。
玉柱身边的女人,不管是秀云,还是曹春,都很懂事,从不插手男人内书房里的事务。
只是,庆府这边,玉柱身边的大丫头寒月,因为忠诚有余,能力稍显不足,其威望远不如隆府那边的寒霜。
没办法,甘蔗没有两头甜。
玉柱娶了两个正室,身边的人手,也跟着分成了两拨。
去清溪书屋的路上,魏珠故意压低声音说:“博启被参了。”
被参,也就是被弹劾了。
玉柱一听就懂,博启虽然收了不少的金珠财宝和美人儿,但是,有人弹劾博启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小把戏而已。
真正的目标,是玉柱这个正钦差。
魏珠居然敢泄露消息了,玉柱即使用脚去思考,也知道,赵昌必定把他压得太狠了。
唉,这人呐,都是贱骨头。
以前,魏珠的嘴巴多紧呐?拿匕首都撬不开的。
现在呢,被人逼狠了,魏珠需要玉柱的帮忙,也就放弃了原则。
拜见了康熙之后,玉柱刚起身,就发起了牢骚。
“老爷子,河南太热了,还是您这地儿凉快得多。”玉柱也不等康熙发问,就他把在河南干的大小事情,详尽的叙说了一遍。
末了,玉柱又说:“老爷子,家里又不消停了,我想请几天假,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