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她们只消寻到个靠得住的牙婆,岂不就成了?
于二娘这么一说,陶婆婆听着直点头。
没错啊!
她们不好跟那些人打交道,但只要卖出去就行了,管它最后落到哪儿去呢?
大爷虽说过,他极少在本地出手稀奇物件,主要是怕惹事。
但这一套舞衣,本城独一无二的,上头又没镶着金珠宝玉的,说稀奇也稀奇,说无用也无用,得着它的青楼女巴不得藏着掖着来历,好叫自己得个头一份呢,哪里还会四处宣扬呢?
茶喝完了,点心也吃完。
说得火热的二人就立即开始干活。
她们先修补的就是这套舞裙。
就按着先前商量好的,把上衣肚腹位置的一圈亮片给拆下来,补到了腰带缺失的地方。
那松开线的地方,拆了重缝,有破洞的,用绵密的绣花手法给补上去。
至于这裙身的部分,陶婆子却是怎么看都觉得辣眼睛。
虽然这裙子的去处,都是那些青楼柳巷了,但让这样一件什么都露在外的裙子出自她们手里,实在是觉得心里别扭。
于二娘想了想,笑道,“这有何难?”
她从另一堆“正常”的衣物里挑出件石榴红的大摆裙,比划地放在了这条黑纱裙里。
“陶婆婆看,这样是否就好多了?”
她们可以把这条大摆裙接在黑纱裙里呀,这样摆动起来,黑纱飘飞,红裙舞动,也很好看的呀!
当然了,若是买下它的女子自己还想再改,那就不关她们的事了嘛!
二人用了两个时辰,刚好赶在傍晚前,把这套舞裙给修补一新。
这会儿再看起来,华丽璀璨,光耀夺目,更不用说穿上它翩翩起舞了。
唯一有些遗憾的是,这套裙子不知道放了多久,沾染了些许灰尘,哪怕她们想办法拍打,也还是看上去不像全新的。
要说洗上一遍吧,又怕洗一水就掉一层色,更加不像全新的。
这卖相差着一点,可就差着一份钱呢呀!
“正巧也该做晚饭了,咱们拿去让大爷看看,没准大爷有法子呢!”
江易这会儿正在琢磨怎么再做成一笔上万绿叶币的大买卖呢。
见陶婆子和于二娘带了东西来让她看,还有点小惊讶。
这么快就把古里古怪的衣服给改制好了?
等打开一看,江易愣了足足好几秒。
这套舞裙他记得呀!
这个是肚皮舞服,而且还是前几年的老款,本身在中老年广场舞服批发网店里就不贵,全套加起来也就一百来块。
这一套大概不知道是哪位姑娘不想要给扔到了回收旧衣箱的。
他当时拿起来看了看,有些个亮片都掉了,又有不少其它毛病。
再说了,他这小当铺,接待的都是想贪点小便宜的老百姓,谁会去买这么一个不实用又辣眼睛的物件呢?
因此他就给放在了古里古怪那一包里,想着让拆了做点什么实用的呢。
却没想到她们两个手是真巧。
原先破洞的地方,手绣了一朵致密的小梅花,若不细看还当是原本就如此的。
亮片缺失的问题,也完美地解决了。
而且于二娘提供的这个转手卖给中老年妇女中介的思路也很对头啊!
他还在想着能把香水再卖给谁呢,这不就有了么?
不过舞裙不值钱,香水却不一样。
他可以先用舞裙探探路嘛。
“可惜的就是这裙子沾了灰,颜色不鲜亮了,不然还能卖个更好的价儿。”
于二娘听到姐夫夸奖自己的点子,面上生光,嘴角上扬。
“哦,我差点忘记了。你们等等……”
江易去了趟库房,出来的时候,手里就拿了两个小腿粗的小桶。
这两个小桶一黄一蓝,样式有些怪,桶身上还有个把手……二人从来没见过。
“这个是洗衣裳用的,这个是增亮用的。”
江易给二人演示了怎么用洗衣液和亮衣液。
两人听得啧啧称奇,“番邦竟然还有这样的东西!”
既然有可能把舞衣变得品相更好,二人就迫不及待地打水来试。
很快,这套滴水的舞衣就被搭在了院中晾晒。
第23章 大晋王朝(23)
舞衣要干怎么地也得半个时辰,但大伙的肚子可饿不得。
陶婆子赶紧去做饭,于二娘也卷起袖子帮忙。
午饭仍是面食浇卤,三人吃过了饭,再去看那套舞衣。
陶婆子上手摸了摸,不由咋舌,“竟是已经干了!”
又走远几步再看,这舞衣不说光彩如新吧,品相已经是极好了。
凑近了闻闻,还有股子清新气儿!
陶婆子不由得大赞那两个小桶里的洗衣液和亮衣液。
拿起小桶来左看右看,啧啧称奇。
“番邦的物件果然稀奇,这桶子也不晓得是什么造的,竟是从没见过!”
这桶子是塑料的,自然不是这个时代能出现的东西。
江易本来也想着要不把东西倒出来再拿给二人用。
但是一来这个时代用来盛物的东西不是陶的就是瓷的,容易坏不说,还死沉死沉的,实在不合适装家庭装的洗衣液之类。
就干脆撕了上头的标签纸,把这两大桶给拎出来了。
这种不存在于这个时代的塑料桶,让于二娘和陶婆子看见了,肯定会觉得惊奇,但这个桶又不是金桶,也不是能无中生有的聚宝桶,材质再少见,也无非是个桶而已。
因此也就略奇怪下而已,倒不会去深思。
再一个也是因为她们俩都是要靠着江易生活的。
江易要是落不了好,她们也是跟着倒霉的。
如果换成游手好闲,整日就琢磨着怎么勒索敲诈的无赖之流,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不过江易也不想让她们把好奇憋在心里,遂道,“当时那番商倒是给我提说了一番。”
“说他们那里善于用胶,可以从树上提取树胶,或从地下的黑油里提取黑胶,再将这些胶以秘法制成各种常用的物件,如鞋底子和扣子,如杯碗桶盆之类,这些用胶制成的物件能防水隔脏,却是怕火,火一烧就毁了。他送的那一车物件里头还真有不少这种胶做的东西,有些用得着就先拿出来,有些用不上就先放着。”
说罢他又去旧库里走了一圈儿,回来的时候,手里就拿了十来双鞋子。
这些鞋子的码数从大到小都有,样式主要都是老布鞋这种不大起眼的。
不过颜色却比他卖出去的那些男鞋要鲜亮不少,有湖蓝和粉红色的,还有在鞋面鞋帮上机绣了花样的。
陶婆子和于二娘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去了。
比起桶子来,她们当然更关心能穿在脚上的鞋子了。
二人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着,夸奖了鞋子的做工,又赞叹了鞋面的平整好看。
“这些都不过是旧鞋子,不值什么,倒是耐磨,你们若不嫌,一人挑一双鞋子来穿吧,余下的还要劳你们想办法出清出去。”
其实在所有的旧物里,江易最迫切地想要出清的,就是这些二手鞋子了。
在现代,许多人是一打开门就能看到邻居家的鞋子摆在楼道里,都会在心里道声晦气的。
这些旧鞋,就算换了时代,出于心理作用,江易也不想一进旧衣库,就能看到堆成小山一样的鞋子。
陶婆子身为下仆,对于穿旧鞋倒是没什么。
于二娘还是未嫁姑娘那会儿,那肯定娇气一些,哪管把这东西夸得再好,也绝对不肯上脚的。
但这不是经历过一番波折,吃过苦受过罪了,也就节省惜物了么?
因此二人就挑选一番,一人挑了双中意的上脚试穿了。
穿上走了两步,这才感觉出好来。
这鞋帮子再好,做工再精细,自家买了新布料细心来做也能比得过。
但这个鞋底子跟自家纳的鞋底可不一样。
它厚实里还带点回弹……
想到江易说的,它还能防水,陶婆子又脱下来,弄了点水来试了试。
“嗐呀,这种番胶果然好用,竟真的不怕水!脏了一擦就好!”
“怪不得那些外地的客人一买就是两三双,还要弄个布袋子装呢!”
于二娘眼中露出深思,道,“姐夫,这种番胶只有番邦有,那番商为什么不来的时候,多带一些番胶物件,在咱们大晋朝不是能卖个好价钱?为何他却只带了些旧物呢?”
好问题!
江易笑道,“二娘子问得好,其实当时我也有想过,不过听到那番商说的,被强盗给抢了去的货物,我就明白了。”
“番商的商队,原本是运了好几大车的香料和宝石的!结果一路千辛万苦地运来,运货的驼马,手下的伙计和女仆都折了好些,遇上劫道的又抢走了两大车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