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李义府又很清楚,元诏他是非找不可!
他固然要指控长孙无忌谋反,还问了李洋能在长安城中调动多少人手,也不能干出触犯律令,直接突围而出上门拿人的行动。
否则到时候不是他将长孙无忌抓获,而是太尉府中的护卫直接将他给扎成筛子了!
他一番分析之下便清楚,能有资格在如今的长安城中上门抓人的,只有大理寺卿!
谁让九寺五监和三省六部之间互不隶属,而大理寺正是大唐的最高审判部门。
元诏皱了皱眉头,“你到底有何事?”
以他看来,有一件事上李义府所说的应该不是假话。
李义府未得到陛下的准允就自己取消了禁足,拜访的还是元诏这个看不起他作风的人,必定是有所凭恃,而非胡作非为。
他倒要听听看,李义府能说出什么话来。
“我要状告两个人,不,三个人!”
李义府忽然站起身来,说话间竟有几分咄咄逼人之势,一改这三个月中他被禁足后的偃旗息鼓。
不必元诏发问,李义府已接着说道:“状告前太子洗马韦季方,监察御史李巢与刑部尚书长孙祥结成朋党,图谋造反!”
元诏脸色一震。
就算他已做好了李义府所说之事必定非同寻常的准备,也怎么都没想到,从他这里说出的会是这样一句话。
图谋造反这种事情,哪里是可以随便说的!
更何况,被他提到的三人也都不是等闲身份。
韦季方乃是废太子李忠的下属,在李忠被贬谪梁州后,此人并未随同李忠一并外派,而是继续留居京城中,协助修编国史。
监察御史之名不必多说。
分量最重的便是长孙祥了,他不止是三省六部之中的刑部尚书,还是太尉长孙无忌的族侄,与对方关系密切。
也正是因为这个名字的出现,让元诏陡然意识到,这其实有可能是李义府趁机针对政敌的举动。
元诏当即一声怒喝:“你可知道栽赃朝廷命官是何下场!”
他本就生得相貌威严,因长期执法还多几分煞气,若是等闲之人听得这样的喝问,只怕早要在惊吓之中心神失守,将实话给吐露出来。
可李义府在筹备此事的数日之间早已做了无数次演练准备,又怎么会在此时怯场。
他如今所面临的更是个不破不立的局面,唯有向死而生一个出路。
元诏便只见李义府又往前了一步,“我当然知道。我现在的罪责至多就是流放,若是加上了栽赃谋逆,便可以直接被问罪处斩了。我但凡不是活腻了,便不会做出这等事情来。”
“我反倒是担心,你这位大理寺卿到底敢不敢在我汇报了此事后,尽快前去搜捕罪证。”
“留守长安的官员中以长孙太尉的官职最高,地位最是特殊,你元诏的这个元虽是自北魏拓跋氏传下来的这个元,却也没这个资格和姓氏录第二等的长孙氏抗衡!”
李义府眉眼坦荡,仿佛真有几分检举不法的大义凛然,“若你要先问我不请自来,擅自离府的罪名,那我反正横竖都是死,倒不如撞死在你这里,也给你找点别的麻烦!”
元诏差点被他这一出给整懵了。
他有好一瞬没回过神来,直到听到了院中的一声夜间蝉鸣,惊回了他的思绪。
“陛下不在长安,大理寺贸然行动……”
“谋逆之罪,难道还有拖延到十天半个月后再来查的道理?”李义府声色俱厉,打断了他的话。
“若不能查出谋逆的确凿证据,一应罪责由我来担就是!”
“我只想请您——若还顾及大唐安定,觉得陛下才是该当坐在天子位置上的人,那就尽快连夜拿人。”
“同时,由您和我一并前去拜谒英国公和尉迟将军,由他二人出面主持大局,将长孙太尉暂时看守在宅邸之中,以防他和长孙祥之间有所瓜葛,直到陛下还京为止!”
他这一番连珠炮说出的话,看似全部是在他激于义愤之下所说,可听在元诏耳中,却是稍稍打消了几分他的顾虑。
将尉迟敬德请出来就不必了,听闻这两个月间这位老将军已经是卧病在床的状态。
倒是英国公还尚在精神矍铄之时,又是人人所知的李唐忠臣,若能出来主持大局,无疑要比他擅做决断更好。
而李义府所说的有一句话也没错。
揭穿谋逆大案这种事情哪里是能够等几天来办的,倘若李义府所说不假,稍有犹豫,只怕就要出大乱子。
他现在只是先将人控制住搜索物证,还能担得起这个责任,若真到了不可开交的地步,那就真的完了!
只要能稳住局面到陛下返京,便足够了。
元诏心中的天人交战只持续了片刻工夫,李义府就听到了一句对他而言有若天籁的话,“我即刻拿人,无论有无搜捕成果,我都会向陛下传讯,如实告知今日之事。”
李义府最不怕的就是这个“告知陛下”了。
毕竟那“旧臣谋逆”的定论还是出自陛下之口。
他相信,当陛下到来的那一刻,长孙祥的罪名也就可以波及到长孙无忌身上了。
他理直气壮地应道:“请大理寺执法。”
元诏随手拿过了桌上的杯子,将里面的冷水一饮而下,像是能通过这等法子镇住他此刻的烦闷之气,也能纾解一番夏日燥热。
下一刻他便掉头出门。
大理寺办差的必要时候,可以无视宵禁行动,他自然有办法在坊门关闭后将其重新打开。
一个时辰之后,倘若有人能自长安上空看下去的话,便会看到,在本应当已经归于黢黑的街道之上,赫然有一队队人正在行动。
这些人身着何种官服,是何种长相,都难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看清。
只能看到在他们手上举起的火把,移动着连缀成了一条条火龙,朝着他们得到指令该去的四户人家的方向而去。
夜半打更的老者惊惧地往墙根下缩了缩,避让开了其中一列队伍。
也不知道是因为夏夜晚风的吹动,还是因为他们的跑动,那火把之上的火苗被吹得有些歪斜,却忽而被助燃的火油激得窜出更高。
火光像是要窜进人的眼睛里。
那老者一松手,铜锣当啷一声砸在了地上。
------
一簇同样明丽的火光则在远隔数百里的洛阳亮起,映得人在夜间也了无睡意。
棋盘上纵横交错的棋路都被蜡烛映照得清清楚楚。
李治抬眸便对上了一张神采斐然的脸。
在这张脸上有着胜利前夜也未曾改变的沉稳,有着一份令人无法尽数读懂的神秘,还有……
虽说是睡前的最后一局棋,但她好像还依然很有胜负欲啊。
窗外夏风将蜡烛的火苗又吹乱了一瞬,在热浪中吹来了几分不知从何处裹挟来的潮气,像是将有夏日骤雨的征兆。
武媚娘却并未在意于这将至的风雨,只是从容伸手,朝着棋盘上示意道:
“陛下,到您执棋了。”
第70章
李治执棋的只是眼前吗?恐怕不是的。
那长安城中发生的斗争, 行将需要他这位陛下将棋子落定,将对弈的另一方棋子吞吃殆尽,正是执棋之时。
不过, 同时拿到执棋权柄的,或许并不只是他。
但无论重新登台执棋的是什么人,有一方却已注定要退场了。
长安城中的宵禁对于管控百姓在夜间行动, 阻遏城中罪案发生,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也让这一出早有预谋的夜间发难,变得格外难以防备。
当刑部尚书长孙祥眼见宅邸被围, 又发觉执行此事的大理寺人手中还有李义府的身影之时, 当即就想要派人前去求助于长孙无忌。
可此刻将宅邸围住的,何止是大理寺的人手。
除却负责刑狱断案的人外,大理寺的人还没李淳风的太史局多, 凭什么能一口气围住四家?
李义府扬言要请出英国公李勣和鄂国公尉迟敬德,也正是要用他们的权力, 再调出南衙十六卫中的差役。
如果说北衙禁军乃是天子近卫,已有大半随同李治前往了洛阳, 那么南衙十六卫便是这长安城和周遭的戍防队伍。
在精锐程度上或许稍有不及,但也绝非等闲兵卒。
长孙祥府中意图送口信之人还没能走出去,就已被擒获在了那处墙根下。
“看吧,我就说此人心中有鬼,否则他为刑部尚书, 何必如此惊慌。”李义府振振有词地朝着元诏说道。
“……”元诏拧了拧眉头。
他倒不觉得长孙祥让人报信这个举动是因为他确实有罪, 当即决定挣扎, 更像是因为,他觉得李义府身在此地不是个好消息。
可违背宵禁制度本身也是犯法, 就让长孙祥有理也变成了没理。
他朝着身边的属官低声吩咐了两句,让其进入了院中。
那里面顿时消停了不少动静。
没等李义府发问,元诏已解释道:“我让人跟他说,虽然有人检举,但大唐法令完备,像他这个品阶的官员,必定有大理寺、刑部、督察院三司会审。”
“就算他是刑部尚书,刑部也会派出刑部侍郎与会,绝不可能由大理寺一言堂论断。”
“趁夜拿人乃是不得已之举,但律法执行上,我没有妄加评判的权力。”
李义府真是要被元诏这个公事公办的周到态度给哽死了。
他很清楚长孙祥是个什么脾气的人。
能坐上刑部尚书的位置,他确实是有一番真本事的。
但也正因为背后还有个长孙无忌撑腰的缘故,他少有经历什么大事。
这样的人,在骤然遇到难事的时候,谁知道会因失态而做出什么事情!
可就是因为元诏的一句话,让李义府本已想好的长孙祥反抗,变成了泡影。
“我就说我和这个大理寺卿犯冲。”他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嘀咕道,在周遭熊熊而升的火把照明中,将手在袖子里收拢。
不急,他不能急。
能让元诏参与到拿人的计划之中,他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