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张骞并没有从刘挽处看到任何嫌弃或者不满, 领张骞回来的时候还解释道:“太中大夫莫嫌弃, 朔方城刚刚开建,百废待兴,有个屋子住不错。父皇让舅舅盯紧我,所以我暂居长平侯府。舅舅住正院,我住偏院,各有各的议事堂, 各管各的事。府里伺候的人有, 但要说周全也算不上, 能备的我让人给太中大夫备上, 太中大夫若是缺了啥, 不妨跟府里的人说,切莫委屈自己。除了宅子简陋,其他还好。”
反正刘挽觉得能遮风挡雨既可,其他的无所谓。
历经十三年风霜的张骞,能比不上刘挽于此宅中处之泰然吗?
再苦的事儿他都经历过了,有一席之地得以容身足矣。
反倒是刘挽作为公主,竟然也能吃苦,让张骞颇为惊讶。
卫青练兵归来,听说张骞来了,岂有不来见人的道理,两人再见,说起西域诸事,一谈一个舍不得,然后一/夜不眠。
早上卫青忙着往军中去,刘挽随他一道,没休息一道出来送卫青的张骞注意到刘挽身着铠甲,有些犯糊涂的脑子刹那清醒了。
“长公主身着铠甲是?”张骞心存疑惑,岂能不问出去。
“哦,我去练兵。”刘挽答得理所当然,注意到张骞眼下的黑青,回头同卫青道:“舅舅也该体恤一番太中大夫,怎么能拖着太中大夫一个晚上不睡觉。”
“说得兴起忘记了。”卫青有些不好意思,不过也实在是控制不住。要不是看时辰不早,他们还能继续的把酒言欢。
张骞打量刘挽身上的铠甲,对卫青那已然习惯的表情,不得不压下心中的诧异。
对,刘挽刚来朔方既平定朔方城内之乱,她不是柔弱不能自理的公主,她是可以安边境,守城池的公主。手里头有兵,练兵,都不奇怪,一点都不奇怪。
张骞一回一回的告诉自己,他要习惯不管在刘挽的身上发生怎么样的事都不奇怪,刘彻都能把十岁的刘挽放出来,能心里没点数?
“太中大夫回去歇着吧,休息好了不妨到朔方城转转,看看与你当年看到的朔方还一样吗?”刘挽挥手再见,也建议张骞前去朔方城转一转,周围也是可以去看看的。
张骞应下一声是,看着卫青和刘挽并肩离去,张骞本着应该睡一觉再论其他,终是乖乖回去睡了。可是张骞心里念的是朔方城,刘彻把刘挽派到朔方,甚至将朔方的事交由刘挽来管,多少人心里不服,以为刘彻许是犯糊涂了,他也觉得刘彻未免太信任刘挽。
可是进城之后看到刚刚建起的朔方城,百废待兴不假,人人的脸上都充满希望。
其中虽然夹杂着匈奴人,但可以看得出来,城中相当太平。
不成,他睡不着,他得去四周逛逛。
张骞坐不住的起身,也没让人给他带路,他领着自家人四周转转。
朔方城相当的大,作为要塞,此城定是要好好修建的,朔方城人的并不算太多,但可以看到陆续进入朔方城的人。
毕竟朝廷优待,免赋税不说,房屋都一并免了,若是无家可归的人,朔方未必不是一个好地方。
最难得的是,张骞看到汉人和匈奴一道齐心协力的建房铺路,哪怕语言不通,相互比划着,竟然也能顺利的将房梁挂上去。匈奴和汉人,也能相处融洽?
张骞瞧着,继续四下转悠,不免到了告示之处,上面一块木板贴着两种文字,一种是大汉的雅言,一种是匈奴的语言,写的内容是一致的。
无非规定在朔方城内约法三章,照的是当年刘邦进入关中后的法子。
另外也写明,入朔方城,无论从哪里来,往哪里去,都须登记造册,留下的人往长平侯府上取名牒,房屋田地都由长平侯府安排。
嗯,说是长平侯府,这些事做主的人明显刘挽。但,这样的一视同仁的安排,并无偏颇亏待匈奴人之意,怪不得匈奴人能在朔方呆下去,更能与汉人相处融洽。
一路走下来,忙碌的人不少,吵架的也有,但没有打架的,哪怕吵起来很凶,都要动手了,身边的人喊上一句,小心长平侯府的巡卫。
张骞打听后知道,刘挽安排人巡视朔方城,打架斗殴的,不管什么原因,捉到既拉去建城楼,而且免费干三天的活。精力好,有力气才想要打架,她让他们的力气有用武之地,她多好。
张骞捕捉到的重要信息是,修城建房有钱的吗?
有的。刘挽作为一个有钱人,并不一味奴役百姓,让人干活,给钱,包吃的。
君不见朔方城自刘挽来了之后那工程进度非常的迅速。
无论是汉人或者匈奴人,听着有钱拿,都积极得很。更何况刘挽说包吃,那是管饱的,纵然不说肉管够,粮食是让人吃饱的。
张骞......
很是想问刘挽到底有多有钱,她如此办事,往后大汉朝想让人干活岂不是都得花钱?
最终,张骞没有问刘挽,张骞不是没有见过人服徭役,哪一个不是半死不活,一脸不耐烦,恨不得活儿能自己干完。
可看看修建朔方城的人,个个精神抖擞,让干什么干什么,他是亲眼看到一群人用极快的速度在一瞬间将堆成小山模样的砖搬上城。
嗯,按照这情况,朔方城墙不用一年肯定能建好。
在张骞四处闲逛朔方城的时候,卫青和刘挽练完兵后,卫青同刘挽道:“陛下派太中大夫再往西域,是想断匈奴的根。”
刘挽点头道:“退往漠北的匈奴绝不会至此收手,西域各国多年来受匈奴欺压依然不敢反抗,皆因匈奴强大,他们没有我们大汉的底气,怕是也生不出反抗的心。指望他们和我们一起对付匈奴很难,但要不动动脑筋,让匈奴受点挫折,岂不是便宜匈奴。真正想让西域各国归顺,须得向他们证明咱们大汉比匈奴强大,甚至他们如果敢助匈奴,咱们有能力让他们国亡,如此,他们才真正不敢助于匈奴。”
卫青当然知道刘挽说得没有错,“这条路不容易。”
“再难的路,太中大夫都帮我们走过了,再难不会比他更难,顺着他走出来的路,大汉强大,有直击匈奴,灭匈奴的能力,可保他一路畅行无阻。比起太中大夫的前路,我以为舅舅更关心的应该是内贼。”刘挽回头望向自家的舅舅,自打她说要把人送回长安后,卫青再没有过问过,她不相信卫青不想将内贼揪出来。
“该查的你都查得差不多。我信得过你。”卫青如是答,然,财帛动人心,卫青并不会认为那些人背叛大汉会是唯一因利而动的人,这些人的心里没有大汉,只有自己的个人利益。
卫青怕的是揪出这样的一批人,未必不会有藏得更深,甚至是刚刚动了与匈奴谋逆之心的人。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舅舅担心的事情既然没有发生,以后我们小心谨慎就是。想必父皇有了这两回的事情,以后一定会更注意事情的保密。”刘挽知道卫青心里压着的大石头是什么,杀是杀不光的内贼,只能行事谨慎小心,不给那些人可乘之机。
“告诉舅舅一件事,我已经派人潜入匈奴。”刘挽得给自家舅舅一点动力。又不是只有匈奴在他们这儿有人送消息,刘挽觉得他们也可以打听匈奴的消息。
“这些年陛下派了不少探子前往匈奴,能够真正进入匈奴中心的人并不多。”
换而言之,打听到的可靠的消息也并不多。
“总得试试。”刘挽并没有因为自家舅舅泼的冷水而觉得不应该试一试。好的探子不好得到,万一刘挽不小心真就得了一个好探子呢。
卫青并不想一味打击刘挽,同刘挽一笑,这时候有人快马加鞭的赶来,“将军,长公主,霍公子来信了。”
这一位霍公子指的当然是霍去病,听到霍去病的名字,刘挽忍不住笑了。
“表哥一定在听到我也可以杀匈奴人的时候,生气极了。”刘挽非常不厚道的想霍去病的反应,“明明他是表哥,他本来想着将来带我杀匈奴呢,没想到我会在他前头先有机会对付匈奴。”
说到这里,刘挽摇了摇头,“父皇现在肯定被他闹得头疼。”
刘彻给霍去病的话是刘挽绝不会上战场,只会在朔方城之内。
哪怕霍去病觉得朔方城也不会太平,匈奴人归于朔方未必不会闹事。那他也不能要求刘挽碰上城内作乱的匈奴人无动于衷,束手就擒让匈奴人对肆意杀戮朔方城。
刘彻不让刘挽上战场跟不让霍去病上战场的理由,都是两人年纪尚幼。刘彻让刘挽来朔方城主要目的也不是对付匈奴,而是要安定朔方城,把朔方城建好。
朔方城出事儿,刘挽出面解决,杀作乱的匈奴一事,非刘彻可控,并不算哄骗霍去病的对吧,霍去病也不好因此把刘挽先他一步杀敌而道刘彻不是。
第267章 孙女谋害祖母?
道理霍去病全都懂, 架不住他想起刘挽能杀匈奴一事,他不能,他心里急!
啊啊啊,连刘挽都能杀匈奴了, 他竟然被刘彻困在长安, 别管他怎么跟刘彻申请, 刘彻愣是不放人。
霍去病心里委屈得不行, 无奈又无法抗命。
这种情况下,霍去病写过来给他们的信上会有何内容, 可想而知。
卫青一听刘挽的话, 看着人送来的信都不怎么想看了, 霍去病和眼前的刘挽一样, 都不是安分的主儿,架不住一个个都有本事。
但也正应了那句话,越有本事的人越闹腾!
作为舅舅,两人从小到大怎么样的折腾人, 卫青深有体会, 要不是因为诸多的事情卫青不便参与,他是连刘挽都不想让她过早的来到朔方城。毕竟,刘挽都叫刘彻放出来了,霍去病出来还会远吗?
不成不成,他们两个不能凑一起,真让他们凑在一起, 他看不住。
卫青心里冒出诸多的想法, 迟迟没有接过信, 刘挽看在眼里道:“舅舅大可放心, 不管表哥怎么闹腾, 我父皇肯定不会让表哥来的。一个我够让舅舅头痛了,再把表哥放出来,舅舅如何能看得住?况且,驱匈奴于漠北之地,匈奴再怎么想夺朔方城,朔方城内有表哥在,我没有再表现的机会,表哥知道,接下来想出击匈奴须得再等等。”
嗯,刘挽说的有道理,无论是刘彻的心思,现实的问题都不错。信,看看也不妨。
霍去病写来的信只有一句,请卫青一定不能带刘挽出击匈奴,刘挽年纪小,万一出了意外怎么是好。
打匈奴也得分个先来后到,他是表哥,应该他在刘挽之前。
卫青递给刘挽,刘挽无奈的道:“我不看了。表哥的心思最好猜,他既担心我,又觉得打匈奴的事情应该是舅舅带他,他带我。不过,再多的理所当然都比不上变故。谁能想到朔方城内会出事?”
此刻的卫青无言以对。
刘挽继续建设朔方城,三不五时的会领着人外出探探周围,偶尔也在城中教人读书识字,指着人建起高楼,听闻,刘挽要参照长安城再建一座藏书楼。
张骞不知如何评价刘挽才好,住了十几天的她,愣是没看到刘挽闲下来过。仔细研究刘挽的作息后张骞更发现,刘挽太自律了。
除了刚开始的时候朔方城太乱,刘挽一心扑在安定朔方城,顾不上学习外,随着朔方城步入正轨,刘挽练功读书在上午,抽个时间还会去练兵,下午一般处理朔方城内的事务。
每日都差不多这么安排,有幸见过刘挽同教她的先生谈论观点,张骞终于知道,为何刘彻会以五经博士为刘挽讲课了。刘挽学不仅是学,而且学得通透,融汇贯通。
而刘挽最喜欢的是法家的各种学说,哪怕同样是《韩非子》,刘挽喜欢听不同的人论起对《韩非子》的看法。
明明刘彻早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刘挽作为皇帝最疼爱的女儿,最喜欢的竟是法家的著作,偏刘彻不远千里送到朔方教导刘挽的都是精通法儒两家的人,张骞惊觉自己撞见了啥不该撞见的,最后默默的决定只看,不吱声。
皇帝的想法不是谁都能懂的,刘挽用诸子百家生财有道的事,长安城几乎人尽皆知,这个事谁又能怎么说?
想对皇帝指手画脚,谁那么大的脸,有那胆子。
张骞眼下只盼着刘挽要他带上的东西赶紧都到齐,他该继续往西域去,且往西域去。
不得不说,刘挽办事效率很高。
说好的让张骞等上一二十天,在二十天后,浩浩荡荡的几百人,满满的几百车的东西陆续运入朔方城,张骞一觉醒来看见摆在门前的东西,一望无际,不确定的回头想寻个人问问,除了守卫,他可以寻来问到答案的人,没出来。
“太中大夫。”卫青出门略早,见着张骞卫青当即打起招呼。
“长平侯。”张骞回过神招呼,卫青看到门口堆积如山的车辆,头痛是真头痛,不过冲没缓过来的张骞道:“想是一应要带往西域的东西都到齐了。”
“确实到齐了,太中大夫随时可以起程。”刘挽从卫青的身后冒出来接过话,末了不忘同两人见礼,卫青还罢了,毕竟是舅舅,张骞连忙与刘挽作一揖,“长公主。”
刘挽抬手示意他用不着客气,然后指向一旁的一个人道:“太中大夫,此人甲望,他会负责货物上的事,一路上他会听你的,生意上的事听他的,你看有没有问题?”
随着刘挽的话音落下,众人才注意到刘挽旁边站了一个普通得扔人群里都注意不到的中年男人。被刘挽介绍的时候,他站出来冲众人一笑作揖,“见过长平侯,太中大夫。”
张骞和卫青都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具体的事谁都不问。
倒是出发一事,张骞道:“既然长公主说了人货都到齐,那我明日即起程前往西域。”
谁都没有意见,甲望低头垂目,没有一丁点像是做生意的样儿。张骞不由望向卫青,很是想问上一问卫青,刘挽选的人确定可靠?
当着刘挽的面没有问出口的话,背地里依然得问上一问。
卫青不管许多的肯定告诉张骞道:“国之大事,泰永从不玩笑。她虽年幼,并非等闲的孩子。太中大夫只管放心。”
张骞是不可能做到真放心,然事至于此,刘彻早有言在先,卫青瞧着对刘挽亦是深信不疑。他是无能改变任何事,唯有从之。
张骞领着人马一走,刘挽随之又开始捣鼓了。
所谓要致富先修路,朔方城的人并不算太多,纵然朝廷想方设法从内地迁人过来,不惜以利诱之,想想这个时代消息的传播速度,一时半会儿的也来不了多少。
况且,比起强行要求人来,甚至宣扬得此地有多好,难道不是让人看到此地当真适应扎根发展更能让人真正心动?
朝廷说的话,百姓们口口相传的话,意义并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