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驶得万年船,我就是在宫殿门口摔的, 他们与我不在一处住是不错, 可当初是因为嘲笑我西北来的不通文墨,所以我才抢了萧允诚的吃食, 他们那样对我,我自然不会以礼相待。”
萧允铮握紧拳头道:“娘娘,我伤了他们皇上就要大肆追究,他们伤了我。就说是宫人之过,轻轻揭过。这样未免也不合规矩吧。不都说皇宫规矩严,皇上也说过要好好教导我,宫里就是这样规矩严的吗?”
皇后听完这些话,神色微变。她以前总觉得,这些孩子年纪小,不懂什么,如今看萧允铮这般,难怪皇上那样生气。
年纪小,却不是什么都不懂,相反萧允铮懂的事很多。
所以皇后并未因为他年纪小而看轻他,反而觉得他能说出这番话来,是仗着赵王一身军功。
这般有心计,若是皇上真没有孩子,也断不能把萧允铮立为太子。
若是彻查,没准还弄得尽人皆知,可若不查,萧允铮这儿没法交代,甚至会传出皇上有时公允的话来,对皇室名声也有损。
查也不是,不查也不是,如今她也捏不准,那石头究竟是有人放的,还是萧允峥故意的。
要么查出什么,要么查不出什么,无非就这两种结果。
皇后道:“当日赏罚分明,是因为众人目睹你惊了允枫的马,致允枫摔到地上,所以不得不罚,不然日后会有人争相效仿。”
“可今日你受伤,说是因为踩了石子,但并未看见有人亲自将石子放在宫殿门口,却无故借心中推测指责别人,此举不妥,也不足以说他人有罪。”
萧允铮神色微怔,大约是没想到皇后会说出这番话来。
皇后道:“你要公允,那也得有证据才行,没有证据不足以让人信服。你身上还有伤,得好好养着,不然你父亲母亲也不会放心的。”
年纪小,想事情还是简单些,捉贼捉赃,单凭一个石子和心中所想,就想断定是别人陷害,这是不行的。
就算赵王军功赫赫,护着越朝,萧允铮觉得自己有倚仗,那也不行。
萧允铮道:“也许是我看错了,那宫人无辜,今日雪大,谁也没想到路滑,就不必处罚了。”
皇后听萧允铮说这番话,心里有些震惊,她原本只是怀疑,如今倒是觉得萧允铮是故意摔的。
可细想想,若非皇上将这些孩子召进宫,他也不会想此办法,那皇上召人进宫,又是因为禄王手伸得太长……
皇后这会儿看着萧允铮躺在床上,脸色惨白,是可怜又可恨,倒也不知说什么才好了。
“罢了,你好好养伤,等伤好了再出去练武。”
说完这些,又嘱咐了宫人几句,原以为自己处理得还算公允,也盼着经过此事之后萧允铮能够长些记性,别再为难于各家公子。但等她一走,萧允铮就抬脚踹了下床,疼得额头冒了几滴汗。
捉贼捉赃,他算是明白了。
从宫殿出来,皇后吩咐宫女,“给赵王世子请一个年纪大有学问的老师,慢慢教着,他年纪还小,慢慢地是能把性子掰回来的,他父亲骁勇善战,他也不错,只是在那边书读得少。日后越朝江山还指望他们护着,不能长歪了。”
正好趁着现在腿脚不便,多看见书本。
这受了伤总得消停一两个月,马上就过年了,宫里发生这事儿,也不能说是坏事。
傍晚皇后做戏足,让宫女早早就去御书房请明光帝,明光帝作势推拖,但也来了永和宫。
吃饭间皇后把在萧允铮宫殿的事儿说了说,明光帝面色不愉,“赵王有野心,其子肖父,所以才能做出这种事来。”
宫中近来发生的大事小事一桩一件都与萧允铮有关,简直是个麻烦,一个八岁大的孩子就能惹出这等事来,要等他长大成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性子。
皇后此时也不知说些什么,最后斟酌道:“臣妾为之请了老师,便是已经告老的郑大人,希望只能把他性子掰回来。他是有些睚眦必报,不过他勤加习武,多加管教,日后也是栋梁之材。”
明光帝就怕等不到日后,把各家公子送进宫是步险棋,制衡藩王的同时也管束着他。
若是削藩,还是得从赵王下手,毕竟萧秉承人在永城,没犯什么过错,本来就无甚权力,再削,朝中大臣恐怕有意见。
赵王那边明光帝准备遣几位武将过去,再看赵王世子,兴许给他递一把刀。
明光帝隐去这些想法不谈,握住皇后的手说道:“今日也是辛苦你了。”
皇后道:“都是臣妾应当做的,皇上不必说这些。”
明光帝道:“你我夫妻一体,合该如此。”
有皇后在,他就能安心许多。
次日一早,大批的赏赐轮番送入永和宫,且不说别的,就说这赏赐如流水一般,外人看,只觉得皇上宠爱皇后,帝后感情甚笃。
此番举措,让皇后真真切切有做宠妃的感觉。
宫女们一个比一个高兴,可皇后只能苦笑。
“东西都收进库房吧。”皇后想起明光帝说的那些话,也没细看赏赐的心思,心里甚至多了几分委屈和不平。
要说感情好那是有真感情好的,成王和成王妃成婚有一年多,听人说,成王一直未纳妾,这才是真真切切地钟情一人。
两人成婚不久就去了永城,一路相伴游山玩水,如今偏居一隅,朝暮相对,而不是像她一样,因为没有孩子,怕外人议论皇上,而假装得宠。
不过早先萧秉承和楚沂也有相互利用的成分,萧秉承借楚沂的身份挡了很多麻烦事。但换的是婚事由自己做主,妻子是自己选的。
后来两人一心,感情自是和睦,到如今人在永城也算共患难,便是偶尔日子难过一些,也不觉得有什么。
永城天气阴冷,到冬日后就离不开炭盆,而且总下雨,一下雨天就更冷。
萧秉承这些日子早出晚归的,还得避着各地的眼线,楚沂能帮得少,最多是打点好家事。
晨起让厨房准备好饭食,装在楚盈给的方子做好的自热饭盒里。
这样冬日出门,不便在外面的酒楼饭馆用饭时,能吃上热乎的饭菜。
楚盈前些日子给回了信,给她写了几个人名地名。其中有几个是打铁师傅,楚盈认识二人还是因为二人做的锅和刀不错。
既然妹妹有需要,就代为引荐,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粮商、盐商,糖商就不必了,楚盈生意做得越大,便是南方最大的糖商。
如今认识的人越来越多,倒是给楚沂行了方便。
不过也不是全然没有好处,毕竟做生意离不开打点疏通关系,有萧秉承在,至少永城宛城和允城这三城能顺畅无阻。
其他地方,萧秉承也能帮帮忙,官是官,商是商,别人想要这种机会还没门路,能有机会打点,何乐而不为。
只不过考虑的事多,人就忙一些。
原本冬日都是由着休养生息,要不然怎么说是猫冬呢,但如今外面冷得厉害,萧秉承还得出门,自然辛苦。
为此还得以打猎为借口做掩护,让楚沂有些心疼。
不过在萧秉承看来,如今的日子,有事做也有盼头,倘若每日在府上,种花喝茶,那才是无事可做。
皇子出身,谁都想做翱翔于天地的鹰,谁也不想当案板上的鱼。
楚沂能明白萧秉承心中所想,所以也是尽力帮忙,从未拦过。
她手里的书翻过去几页,这会儿天已经黑了,但萧秉承还没回来。
楚沂不再等,又不是没有小厨房,想吃什么再做就是,饿着肚子等别人吃饭,着实没这个必要。
吃过饭,萧秉承依旧没回来,楚沂又看了会儿书,看时辰不早了,就梳洗歇下。
等到半夜,她听见外面有动静,是守夜丫鬟故意放轻的声音,“王妃晚上用了一小碗面,两块点心,别的没吃多。”
萧秉承:“不用守着了。”
萧秉承在时,不用丫鬟守夜,只有他不在,丫鬟才会在轮番守夜。
楚沂听丫鬟应了声是,连脚步声都没听见。
她迷迷糊糊地想,萧秉承回来了。
楚沂睁开眼睛,萧秉承正走进来,“声音大,吵醒你了?”
萧秉承已经梳洗好,换了里衣,他手脚都是暖的,不过头发有些凉。
楚沂摇摇头道:“什么时辰了?”
萧秉承:“刚过子时。”
楚沂道:“让守夜的丫鬟给热些饭,你饿不饿?”
饭菜都留在小厨房了,不必去大厨房那边取。
萧秉承已经让丫鬟回去了,“我吃过,不饿的,我们睡吧。”
第一百三十六章 晋江文学城独发
萧秉承低头吻了吻楚沂的额头, 又拍了拍她,把被子掀开一条缝进去躺好。
楚沂脚下有汤婆子,身边也塞了一个, 被窝里暖和得紧。
萧秉承刚从外面回来,此刻觉得身边有暖意, 又是楚沂, 更觉踏实,不禁把人往怀里拢了拢,“快睡吧。”
他梳洗过,身上都是热的, 只不过头发上还有些冷冽味儿, 楚沂闻着能想到了山间风野,感觉甚是好闻。
楚沂本来也是被吵醒,没睡踏实,这会儿很快又睡了过去。
萧秉承等楚沂睡着, 也渐渐睡熟了, 次日没什么事儿,二人起得都晚, 这就是府上人少的好处,楚沂也不用等着谁请安,更不用去给长辈请安。
夫妻二人在被窝里闹了一会儿, 这才起来梳洗用饭。
早饭丰盛极了, 毕竟萧秉承白日要出门,午饭晚饭都不回来用, 早饭多吃些, 也能顶事儿。
楚沂嫌他白日凑合,萧秉承道:“跟普通人家比, 你给我准备的,算是山珍海味了,况且早上吃得也不少。”
楚沂给萧秉承准备的,多是肉饼饭团这些方便吃的,但比不上在家中吃得好。
但想想穷苦百姓,自然是强得多。
楚沂吃过饭出去看了看,感觉今儿比昨日还冷。
不过萧秉承依旧得出门,才开始养兵,事事都得自己盯着,“昨儿林子里打猎带回来只野鸡,中午你若想吃鸡肉,叫小厨房的给做着吃了,这会儿刚入冬,鸡还肥着。”
楚沂点点头,丫鬟已经把给萧秉承带的饭食打点好了。
这样一热还省着在林子里生火,小厮接过包裹,楚沂看着萧秉承道:“天冷骨头脆,你出门小心些。”
萧秉承把人往怀里一揽,天知道他多想跟楚沂一块待在屋里,看书煮茶,闲谈说话。
屋里暖和,两人一个人看书,一个人理账,便是这样静静坐着,话都不说也安心。
可是他必须出门,“今日我尽量早些回来,跟你一起吃晚饭。”
楚沂眼睛一亮,“那就让厨房准备热锅子,二姐姐给我寄的牛油锅底,比厨房做的还要好吃。还给了香油碟的方子,正好这天冷,正好吃些热辣的暖身子。”
秋冬吃羊肉,切些羔羊肉最好了。
萧秉承笑笑道:“备些酒,我们少酌几杯。”
楚沂已经及笄,自是不同以往,喝点酒多些醉意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