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皇长孙的团宠日常_分节阅读_第180节
小说作者:天予昭晖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17 MB   上传时间:2024-10-16 19:33:34

  朱翊钧勾起唇角笑了笑:“我也没想放弃。”

  陆绎道:“沉肩,开弓,瞄准!”

  话音刚落,他就往后退了一步,耳边响起利刃破空的声音,三支箭同时射出,朝着校场另一边的箭靶飞去。

  不一会儿,两个太监举起箭靶来到隆庆跟前,粗略一数,上面一共十支箭,全都围绕在靶心周围,无一脱靶。

  文武百官跪了一地,夸赞之声不绝于耳,隆庆笑得合不拢嘴,听众人夸他儿子,比夸他自己还让他高兴。

  他大手一挥:“赏!都赏!”

  于是,朱翊钧也得到了属于他的那份赏赐——四个胡饼。

  其他人只有两个,他是皇太子,足足有四个。

  朱翊钧捧着胡饼,竟然有些理解了他父皇身边那些太监,为什么这么贪。

  无论身边的太监,还是后宫妃嫔,再怎么受宠,隆庆也从未给过金帛器物等赏赐。较射足有上百人,每人两个胡饼,对隆庆来说,那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朱翊钧想起高拱刚回来,隆庆又是赐酒又是赐御膳,果然父皇对高先生是真爱。

  “哥哥……”有人拽了拽他的衣袍,朱翊钧低下头,弟弟妹妹眨巴着大眼睛看着他。

  朱翊钧把胡饼地给他俩:“父皇赏的,你俩一人两个,不许抢。”

  朱尧媛摇头:“我不爱吃这个。”

  朱翊镠也跟着摇头:“这个不好吃。”

  “……”

  这时候张居正走了过来,朱翊钧又捧着胡饼递过去:“张先生拿回去当午饭吧。”

  张居正敬谢不敏:“这胡饼太硬,我肠胃不好,吃不了。”

  “唉!”朱翊钧叹口气,小嘴撅得老高,都能挂油瓶了,“李春芳刚还提到宣德皇帝。宣德皇帝射柳,连发接中,成祖赐名马、锦绮,命儒臣赋诗,君臣尽欢。”

  “我却只得了四个胡饼。”

  张居正莞然而笑:“宣德皇帝得成祖许多赏赐,却并非只是射柳,而是巧对成祖。”

  “我知道,我知道!这个故事我听过的。”

  “成祖说:‘今日华夷毕集,朕有一联,尔当思对之。曰:万方玉帛风云会’。宣德皇帝答曰:‘一统山河日月明’。”

  张居正点点头:“宣德皇帝不仅文治武功,雅尚翰墨,诗词、书画俱佳。”

  朱翊钧打趣道:“还酷好促织之戏。”

  张居正轻轻摇头:“倒是不好评判祖宗之喜好。”

  朱翊钧却说:“我觉得挺好的呀,皇帝虽被称作天子,却也是人,人哪有十全十美的,有爱好,有缺点才显得真实。”

  “大臣们总说不能助长帝王的玩乐之心,我瞧着他们游山玩水,寄情诗酒,对月吟风的时候,却不谈玩乐之心。”

  “……”

  张居正只默默看着他,两人走了一路,却没说话。

  朱翊钧问:“张先生怎么了?是我说错什么了吗?”

  张居正笑着摇了摇头:“我在想,殿下愈发能言善辩,以后怕是说不过殿下了。”

  朱翊钧去拉他的手:“咱们这叫探讨,没有谁必须说过谁。再说了,我可听先生的话了,先生说什么,我都觉得好。”

  说话间二人已经到了分岔路口,朱翊钧再次捧起手里的胡饼:“先生真的不来一个吗?”

  张居正笑道:“殿下放心,文渊阁管饭。”

  文渊阁确实管饭,每天大臣上朝时的早餐,文渊阁、翰林院等部门的午餐,都由光禄寺负责准备。

  那四个胡饼送不出去,朱翊钧只好带回清宁宫,自己吃了。

  这个秋天,朱翊钧主要关注三件事情,第一,是戚继光在北边练兵的事宜,第二,是海瑞在应天做巡抚,对当地的治理。第三,是两广叛乱。

  从呈上的奏章来看,这三件事,没有是一件顺利的。

  首先是戚继光,隆庆诏令他总理蓟州、昌平、保定、辽东四镇练兵事务,其地位与四镇总督相同,总兵官以下悉受其节制。

  可问题是,人家蓟州本来就有一名总兵,诏令只说总兵以下受其节制,又不包括总兵。

  更何况,蓟州总兵郭琥,那也是在河套地区与鞑靼交手数次,立下无数军功,凭着硬仗升上来的,又不是什么无能之辈。

  两个人无法统一号令,皆向朝廷上疏,陈述自己的想法。

  两员大将互相掣肘,那肯定是好不了了,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先彻底解决他们俩其中之一。

  于是,关于戚继光和郭琥,内阁和兵部又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戚继光是空降,郭琥镇守北方多年,朝廷理应支持后者。

  张居正却持不同意见,戚继光在东南的战绩有目共睹,他的领兵能力毋庸置疑。

  双方各执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在隆庆面前吵了好几次,也没吵出个结果来。

  这天,诸位大臣又在乾清宫讨论此事,朱翊钧也在。

  张居正虽然坚定不移的支持戚继光,但他很少站出来与同僚争得面红耳赤,这是高拱表达己见的方式,不是他的。

  于是,隆庆面前,和高拱争论不休的是李春芳、郭乾。

  李春芳作为首辅,他一直秉承着徐阶的意志——恢复旧制。

  他处事和他的性格一样,圆滑,中庸,对任何事情的看法都非常保守,不建议短时间内大量募兵,不赞成对边防进行大规模改革,不同意每年增加巨额军费。

  因此,他更倾向于向以前那样,修建长城来抵御蒙古人的侵略,但凡能防守,就绝不进攻。

  高拱和张居正对他意见很大,对他这种想法更是嗤之以鼻。

  本来内阁一直都由首辅说了算,但自从高拱重回内阁,他就保持了自己以往的作风——专门跟首辅对着干。

  朱翊钧听他们吵了半天,也吵不出个结果,隆庆心里支持高拱,又不好表现得太明显,也不好直接做决定,仍是把问题抛给内阁。

  最后,朱翊钧实在忍不住,站出来替他爹做了决定:“朝廷通过了戚将军的《请兵破虏四事疏》,已经集结三万军士,又陆续从浙江等地募兵,花了这么多钱,那便没有这时候把人调走的道理。”

  “不用争了,咱们北部边防又不止蓟州一处,既然郭将军对鞑靼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那把他调去别处继续镇守边关,有何不可呢?”

第131章 朱翊钧说完,整个……

  朱翊钧说完,整个大殿都安静了。不是他说得没有道理,而是太有道理了,以至于反对此事的人一时间都不知该如何反驳。

  片刻之后,隆庆轻咳一声,打破沉默:“太子所言,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其他人仍是不发一言,倒是从头到尾没说一句话的张居正突然站了出来,朝着隆庆躬身一拜:“臣以为,太子殿下年纪虽小,却有如此远见,实乃大明之福。”

  夸自己的学生,他倒是一点也不吝啬,学生有远见,那不就是他这个老师教得好。

  高拱也立刻站了出来,朝着隆庆躬身一拜,称太子殿下深明大义,对于边防局势判断准确,比朝中许多臣子都要明晰。

  旁边的李春芳、陈以勤、殷士儋齐齐看向他,眼神中蕴含着震惊和愤怒,众人心中想法一致:“好你个高新政,骂谁呢?”

  隆庆听后很高兴,既然他的太子和老师看法一致,这让他在下发诏令的时候也有了底气:“既然如此,那便将郭琥调离蓟州,任戚继光为总兵官,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地。”

  昨天张居正来进讲的时候,朱翊钧专程向他问起郭琥的事迹。

  在嘉靖年间,郭琥曾任永昌卫指挥,后升任姑臧守备,期间多次与河套一带来犯之鞑靼作战,战无不胜。

  一次,鞑靼大肆入侵河套地区,抢夺百姓财物,郭琥奉命迎敌,手下兵力不足,以少打多,不能硬打硬拼,以奇谋与敌军周旋,设置伏兵,出击鞑靼少数骑兵引敌,佯装战败,诱敌深入追击,突然伏兵四起,打了鞑靼个措手不及,很快撤兵败走。

  后来郭琥调升山西镇守,不久,山西土官张同反叛,暗通鞑靼进犯,围困老营。在各路人马还未到达时,郭琥乘敌人末站稳脚跟,便指挥自己的一支队伍单师出击,以迅猛的攻势攻击敌军大营,斩首千余,敌人大乱,各自逃命。郭琥夺敌人的粮草、马牛无计其数,保住孤城。

  朱翊钧对郭琥是做过充分了解的,尽管如此,他仍然选择站出来支持戚继光,因为用人不疑。他被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才能折服,就没有半途变卦的道理,无论如何,都要为他扫清障碍,让他将北部边防的军事改革进行到底。

  朱翊钧想了想,又补充道:“郭琥将军那边务必妥善安排,朝廷是因为北部边防整体部署才将他调离,并非因为他与戚将军意见相左而偏袒一方,最好,能给他一些封赏。”

  隆庆对这些事情根本就没兴趣,不会花心思去多想,他儿子提出来了,他只觉得有道理:“高拱、张居正,你们着手去

  办此事。”

  不久之后,朝廷降旨,调任郭琥为大同总兵官,授光禄大夫,敕封其子孙五代世袭都指挥使。

  这件事最后算是有了一个圆满的解决,朱翊钧也放下心来,得知张居正要给戚继光写信,还特意让张先生帮他带句话:“让戚将军按自己的想法,好好干,有什么困难……”

  朱翊钧想了想,忽的睁大双眼,调皮的说道:“有什么困难就找张先生,你一定会帮他解决的!”

  张居正看着自己的学生,无奈摇头:“此话不带也罢。”

  朱翊钧哈哈大笑:“要带的,要带的。”

  在了解郭琥的事迹中,朱翊钧再次将目光聚焦到河套平原——这个在嘉靖年间被朝廷放弃的区域。

  他翻阅了大量当年的奏疏,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全方位了解这一地区。

  河套平原土地富饶、水草丰茂、农耕灌溉发达,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美誉。

  这里曾是大明与蒙古之间重要的边防地区,也是曾经大明与西域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自秦朝蒙恬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平原以来,一直对其进行屯田、戍边和防御。

  早在土木堡之变时,大明朝廷其实就已经失去了对河套地区的控制,从景泰到嘉靖年间,蒙古各部多次侵扰这一区域,明军只能被动防御,没有还手之力。

  嘉靖二十五年,三万蒙古人从河套地区南下入侵延安府,在三原、泾阳杀害大量边境百姓。

  陕西总督曾铣,在时任内阁首辅夏言的支持下,向朝廷呈上《请复河套疏》,提出八条方略:“一曰定朝谟,二曰立纲纪,三曰审机宜,四曰选将材,五曰任贤能,六曰足刍饷,七曰明赏罚,八曰修长技。”

  最开始,世宗对此表示大力支持,多次组织内阁和兵部廷议,拨款三十万两白银作为军费。

  曾铣不负所望,率军突袭盘踞河套的鞑靼,将之赶出河套地区。

  就在这时,夏言与严嵩之间展开激烈的政治斗争。严嵩为扳倒夏言,多次在世宗面前攻击曾铣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指使当时已经获罪的甘肃总兵官仇鸾,诬陷曾铣掩败为功、私吞军饷、贿赂夏言。

  世宗突然反悔,表示自己一开始就反对收复河套地区,又斥责夏言强君胁众、专恂私情。

  最后,曾铣和夏言先后西市斩首,河套之议以失败告终。

  朱翊钧在世宗身边长大,万寿宫的柱子上,至今还刻着“徐阶小人,永不叙用”八个字。他对皇爷爷出尔反尔这一套,

  早就习以为常。

  世宗也曾经告诉过他:没有什么“君无戏言”一说,皇帝当然可以为自己说过的话反悔,此一时,彼一时,凡事以时局为要,皇帝食言,下面的大臣自然会为其找到合理的说辞。

  听起来很不要脸,但却也是帝王玩弄权术的重要手段。

  这一日,徐渭来给他讲授兵法,朱翊钧特意提起此事:“徐先生,你对河套地区有何看法?”

  徐渭一愣,低下头,躬身道:“没有看法。”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53页  当前第18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0/35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皇长孙的团宠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