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泰说:“这事儿是先下手先占优势,不能再等了。”
八阿哥已经被九阿哥截和了,这次自然要达到目的,因此进入行宫,想要请康熙。
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对德妃来说打击很大的事情,她阿玛威武去世了。
做武将本身就容易留下一身伤,而威武这种侍卫一直是承担康熙安保最重要的差事,出行的时候跟着,在京城要守着,康熙去哪儿他们跟到哪儿,风里来雨里去,落下了老寒腿等一系列毛病,自然在退休后开始养病,然而还是没挺到下一个新年。
威武去世,德妃哭得成了泪人,德妃的子女自然要去祭祀,虽然威武不是皇亲国戚,但是德妃的子女是他事实上的外孙,因此海棠请假两天,一天去葬礼上,一天陪着德妃。
康熙允许了。她不在之后,这一堆事没人管,虽然弘皙跃跃欲试,康熙信不过他,他亲自处置其中的一些大事,是不会离开行宫的。
八阿哥第二次碰壁,却也说不得什么,心里只能埋怨威武死得不是时候。
威武在城里去世,因此四阿哥他们兄妹四人要去京城参加葬礼。
而他们也是乌雅家最显赫的亲戚,威武毕竟不是康熙正经的岳父,所以兄妹四人也不是来祭祀外祖父,只能说是来参加普通旗人的葬礼,祭祀的规格等一切都有严格的规范。
对于乌雅家来说,只要他们来比什么都强。
因此四阿哥他们亲临葬礼,却没有奠酒上香等一系列环节,来了之后和乌雅家的人说了几句话,安慰了外祖母和舅舅一家后见了见乌雅家的近亲就离开了。
海棠作为一个外孙女,和外祖母抱着哭了一场,最后外祖母催着她:“快回去吧,回去劝娘娘不要难受,这老东西是笑着走的。”
京城里面有门路的人家都说最后这太子人选就在四阿哥和十四阿哥之间,这无论选谁都是德妃的儿子,所以威武临死的时候最大的遗憾是没等到看到外孙做皇帝,他自己没等到一个承恩公的头衔,不过不要紧,他等不到博启能等到。
因此威武是真的笑着走的。
在四阿哥带着弟弟妹妹离开后,乌雅家的葬礼瞬间热闹了起来,来的人都想着别看这门第现在不明显,日后想巴结就难了。
海棠回去陪着德妃,德妃叹口气:人这一辈子就这么没了!
威武是一个很会算计的人,从德妃的行事风格就能看出威武的为人处世,千般算计万般打算,最终也不能说是一场空。
德妃很伤感地跟海棠说:“等你外祖母走了,我这一辈子的大事就办完了。这一辈子也就这么过去了。”
看着日渐苍老的德妃,海棠的心里很难受。
第469章 虑后事
康熙干了两天后又开始病了,浑身不舒服,太医问是哪里不舒服,他就说浑身上下都不舒服!
面对这样的病人太医还不能生气,更不能发火,一群人轮着来把脉,也不能说这老爷子是没事没找事儿,他的手肿了,过了一两天脚也肿了,这下想溜达都困难了起来。
太医们商量了很久,极其委婉地跟康熙说这是上年纪了,有些病就找上门了,想根治是几乎不可能的了。
康熙因此心情很差,内务府连夜给他做加宽的鞋子,每日的溜达也变成了被抬到空地上让人扶着走几步。康熙看这些儿子们更不顺眼了,这下别说请老爷子赴宴了,个个都不往跟前凑。
上半年老爷子病了一场,各位公主在年底都回来省亲,刚回来听说又病了,公主们都跟着侍奉,端茶端水陪着说话聊天,皇子们不敢往前凑,公主们却围着奉承。
康熙有火也不对着公主们撒,因此行宫倒也显得平静。在这种环境中桂枝带着一家人回来了。
德贵妃因为看到了虎头心情变得开朗了起来,走出了丧父的阴影。
桂枝没想过去奉承康熙,但是各位姐妹都排班了,她不得不去,打算把三个孩子放在德贵妃那里去康熙跟前应付一天。因为舒宜尔哈在照顾太后,海棠在干活,所以是十格格和桂枝一起排班。
这姐妹两个都不是那活泼的人,前天叽叽喳喳说话的是二公主,康熙被二公主哄得眉开眼笑。昨天和康熙有话聊的是四公主,四公主和康熙聊的都是蒙古草原上的大事儿,康熙也不至于无聊。
今儿这两个女儿跟河蚌一样死活不开口。十格格就是为人腼腆不爱说话,眼里有活儿,康熙歪着看书的时候给加个靠枕,时不时地换杯热茶。偶尔捶背揉肩,都是围着康熙在转。
桂枝就坐着跟个雕塑似的,差点成屋子里的摆件。
康熙偶尔问问十格格草原上的事儿,十格格的驸马是策凌,康熙很看好这个女婿,因此聊得也多。桂枝愣是一句话都没和亲阿玛聊。
不到中午海棠就赶紧把事儿处理了来陪着说话,她太清楚桂枝的秉性了,那是自己对自己都能凑合的人,让她对康熙奉承真的是赶鸭子上架!而且桂枝一直都在躲着康熙,今儿不知道又干了什么事儿呢。
海棠来了之后这场面才算热闹了一些,海棠挨着康熙坐下,给他按摩手,告诉十格格怎么按摩才能缓解康熙手足肿胀,比起前几日,康熙的手足肿胀已经好太多了,能自己下床溜达几步了。
桂枝这才站起来围观,海棠和十格格一人按摩一只手,桂枝没发挥的地方,又不想给康熙按摩足部,就站在一边看。
吃饭的时候海棠和十格格给康熙剥虾夹菜剔鱼刺,旁边的桂枝自己吃得香甜。
海棠在桌子下对着桂枝踢了一脚,桂枝的腿往一边去,当没感知到。
吃完饭康熙把桂枝和十格格打发了,他下午要午睡一会,就不需要女儿们照看了。
桂枝高高兴兴地回去领孩子。
德贵妃就发愁:“你汗阿玛不缺侍奉的人,也不是真的让你去侍奉,你嘴巴甜一点,坐旁边多说几句能怎么样?你平时和我吵架那小嘴叭叭地响亮,你到了你老子那里怎么就一句不说?”
桂枝没回答,催着几个孩子赶紧走。
德贵妃看着母子几个上车了,忍不住骂了一句“冤家”!
等到快过年的时候,康熙的手脚才恢复到原样,但是看着还是有些肿的,已经不影响生活了。
康熙又开始锻炼身体,这时候也该回宫了。
内务府提前安排,回宫这一路平平安安,到了宫里后年底祭祀的事儿就摆上了台面。
祭祀在某种程度上是必须某些人才能做的一件事。比如年底去祭祀顺治皇帝,比如去祭祀孔庙。
弘皙想去,他的叔叔们也想去。
康熙就指派三阿哥和弘皙在年底一起去祭祀顺治皇帝。又把四阿哥给留了下来说话。
康熙背着手在乾清宫前面溜达,四阿哥在后面跟着,康熙说:“你兄弟都想去祭祀世祖章皇帝,你怎么想的?”
四阿哥低头说:“做孙子的去祭祀祖父乃是应该的,儿子也想去,然而比起来,大哥二哥不出,三哥是我们兄弟里的老哥哥,弘皙是二哥的儿子,他们去了正是合适。”
康熙听了嗯了一声,走了几步又问四阿哥:“你觉得弘皙这孩子怎么样?”
四阿哥小心地说:“弘皙和弘昱在儿子心里和弘阳弘杲一样,都是侄儿,儿子爱他们都是一样的。只是儿子这人脾气耿直,说话太硬,孩子们不爱和儿子亲近。”
康熙又问:“你觉得你二哥那边该怎么办才合适?”
四阿哥已经知道这是在问自己怎么对待哥哥们,与其说询问不如说想知道换了新皇帝后怎么处理失败的长子和嫡子。
四阿哥的心一边狂跳,一边安慰自己别得意,这问题八成老爷子会问所有儿子。
他小心地说:“大哥二哥还有十三弟都是儿子的手足,儿子一直想求您不要圈着他们,大哥如今年纪也不小了,二哥就是再不甘,岁月不饶人,他常常生病也不是什么秘密,也是人尽皆知的了。十三虽然年轻,然而儿臣听说他腿脚开始不好,将来如何还不好说呢,十三弟的孩子一出生都极少参与咱们家的大事儿,当然了,大哥二哥家的小孩子也是如此,长此以往并不是好事儿,说不定将来别的兄弟家的孩子不认识他们几家的小孩子,路上遇到了还不知道这是堂兄弟呢。”
康熙说:“圈还是要圈的。”其他的没有说,带着四阿哥往前走,问了几句生活中遇到的小事就把人给打发了。
四阿哥心里忐忑,不知道自己回答得怎么样,赶紧回家找幕僚商议,又赶紧把六阿哥请来,要不是因为海棠在宫里走不开,他都要拉着海棠问一问。
康熙下午吃饭的时候没让弘阳跟着,问了十四相同的问题:“你觉得弘皙这孩子如何?”
十四到底是年轻,回答说:“也就那样吧,好处挺多的,坏习惯也有一大把。”
康熙接着问:“今儿让你三哥和弘皙去祭祀,你怎么看?”
十四这才后知后觉发现老爷子问的问题不能随便回答。
就支支吾吾地说:“他们去,挺好的。”随后开始歌功颂德,说皇父英明。
康熙就没问第三个问题,带着他吃了顿饭结束了。
两天后曹寅来到京城,因为有蒸汽机船的缘故,曹寅终于等到了那只救命的金鸡纳霜活了下来,因此李煦此生难以掌握通政司,没机会接触到更多秘闻,八阿哥永远没机会知道一些康熙暗地里的安排。
曹寅来拜见康熙,一对君臣都老了,两人在乾清宫前面溜达。
康熙就说:“这些日子来朕时不时地收到消息,不是这个去世了就是那个病故了。朕的老臣都去了,想来心里不免感慨。”
曹寅能体会这样的心情,他的兄弟曹荃也去世了,给家族带来荣耀的嫡母孙嬷嬷也去世了,如今整个家族靠着他来照顾,认识的人不断减少,晚辈越来越多,免不了落寞。
曹寅还要劝康熙想开些。
康熙跟曹寅还有几句实话,他说:“朕如今年纪大了,不瞒你说,朕扣着班布拉不让她去西北就是朕自己没那份精力处理大事儿了。可是朕的儿子们都不争气,不闹出点是非来不算完,朕光是应付他们都已经筋疲力尽,哪里还顾得上天下?如今挣扎着,只能用苟活来形容,不知道哪天就去见列祖列宗了。”
曹寅赶紧说:“或许是因为生病您才有这样的想法,让奴才说您的身体好着呢,奴才听说您今年九月在畅春园当着臣民的面还能骑马射箭,龙体康健,还有三四十年的春秋呢,何必发出如此悲言?”
康熙摆摆手:“你这是在安慰朕呢,三四十年?能有十年就不错了,那就是上天怜悯朕。活的时间越长越难受,看着自己的躯体日渐腐朽,有时候想着还不如一了百了。”
“您可不能这么想。”
康熙笑了笑:“朕乃是皇帝,万万人之上,只要有一口气就一定要活着,放心,不过你与朕君臣之间的戏言罢了。”
曹寅想了又想,没开口说出自己想回到京城的话,笑着陪康熙溜达。
康熙说出下一年的安排:“今年班布拉和朕商量,请朕去山东的胶澳港去看看,朕被她说得有几分心动。想着既然去胶澳了,不如再去江南转一圈。此次南巡,所有钱款都是内务府出,你不必担忧。”
曹寅此时没有背负巨大的南巡债务,因此对这事儿并不反对。
然而康熙有顾虑:“朕如今老迈,此时去江南只怕不能震慑人心啊。”
曹寅就说:“皇上虽然这么想,但是朝廷并不老迈啊,如今国运昌隆,您不必担心江南人心不稳。”
康熙每次出门都是有目的的,他在衡量这一次要不要去江南,收益如何?他倒不是怕花钱,而是江南如果稳定他就没必要去。
山东是必须去一趟的,因为明年两艘铁甲舰入列,他要去看一眼海棠口中的国之重器。
如果携着火器之威来到江南,是否能震慑宵小换来五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太平?让江南那些惦记着反清复明的人生出绝望。
这件事要仔细衡量才行。
他说:“朕和你说的南巡你自己知道就行了,朕要再琢磨琢磨。”
曹寅应了一声,一阵风吹来,曹寅自己咳嗽了两声,康熙看了就说:“回屋说话去,屋子里暖和,你一把年纪了,也该保养了。”
第470章 识利器
很快新年到了,新的一年在别人看来是万象更新,在康熙看来又老了一岁。
在过完上元节,康熙就打算去巡视京畿。
康熙的身体时好时坏,因此随同的人选就很重要,现在要考虑他万一在途中发生意外,在他身边接收遗言的人很重要。
康熙的侍卫牢牢地掌握在他的手里,别人无法插手,各路人马只能在随从人员上面下功夫。康熙带着十六和十七出门,弘皙主动提出要跟着侍奉,康熙同意了,八阿哥也想跟着,但是康熙没带他,也没带十四阿哥,就领着小儿子大孙子一起出门。
海棠照样留下处理大小事情,把处理结果送给康熙知道,他点头之后才能发布出去。
康熙开始巡视京城的农田,今年灌溉用上了抽水机,这抽水机是水车的变异版,地面上的蒸汽机做动力,然后架着一根圆木,把水桶放进去用特殊的绳节绑好绕在圆木上,一旦启动机器带动圆木,一只只水桶就开始从下面提水出来,出井口后倾倒在浅浅的沟子里再落到水里打水,这么周而复始居然能让水不间断地提上来,因为速度够快,整个水沟和溪水一样绵延不绝滋润着周围的土地。
这样的好处是做出来的那一批铁牛除了可以犁地之外还可以带动水桶浇地,水桶就好说了,各家各户把自己家用的水桶拿来,让成本压缩,能迅速推广还能节省开支,避免百姓担水浇地这样耗时耗力还不能挽救庄稼陷入干旱的举动。坏处就是每当浇地的时候,地下水的水平面在灌溉时节会大规模下降,因为北方灌溉都是分阶段的,就拿小麦来说,分别是生长期、抽穗期、灌浆期。
在整个北方都在灌溉的时候,过上三四天就要让机器休息一天进行检修,再把更多的桶子拿来,要不然打不上水。
因为这个发明,海棠特意请示康熙重赏赐了大师傅,同时厚赏了协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