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宋市井人家_分节阅读_第23节
小说作者:吃吃汤圆呀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84 KB   上传时间:2024-12-09 21:31:25

  因此大夫人慈爱指着盘子的菜道:“沾了老夫人的光,为她整治寿宴的厨娘孝敬过来的。”

  陶编修给妻子夹了一筷子,自己才迫不及待夹起一块蹄筋放进嘴里。

  红焖蹄筋肯定经过了长时间的炖煮,所以蹄筋软烂,糯糯的,软软的,外延的几乎入口就化,但内里还有嚼劲。

  原本雪白的蹄筋经过炖煮后变成了酱红色,沾染了红烧汁,呈现半透明的胶状。

  吃进嘴里后胶状物黏住了舌头,让人新奇又有一种被肉香包围的满足感。

  蹄筋上带着的红焖酱浓厚一层,几乎成固体了,吃进嘴里很是香厚,肥厚软烂中带着浓郁的香气,很是下饭。

  陶家小少爷很喜欢那道小茴香爆羊肉。

  这道菜是羊肉切成厚片后用葱姜蒜花椒等调料拌匀腌制,再放入猪油锅里加小茴香爆炒。

  这是叶盏去山西时学到的一道本地菜,羊肉价格昂贵,她来大宋之后一直没机会做,这回看见陶家有,自然拿来练手。

  一咀嚼,羊肉上沾着的小茴香和孜然颗纷纷在嘴里咬烂,迸发出浓郁的烧烤香气,小茴香的浓郁滋味裹着羊肉,滋味层次不穷,扎实的羊肉满带香味。

  小少爷痛痛快快吃完,顿觉胸怀中豪气十足,学着学堂里夫子的样子喊道:“当浮一大白!”

  惹得家里人大笑。

  陶夫人偏爱双色橘瓣鱼圆

  这道菜是湖北菜,青鱼肉刮取鱼茸分一半,一半和蛋清搅打变白色,一半加蛋黄变成橘子色。之后用手捏成橘瓣模样入锅煮开,最后浇灌上鸡汤便是。

  吃起来清淡爽口,突出一个“鲜”字。

  双色的鱼圆看着就让人赏心悦目,胃口大开。

  吃进嘴里后鱼丸居然很是弹牙几乎在牙齿间弹了几弹,筋道的口感很是让人咀嚼起来上瘾。

  鱼丸外面沾染的鸡汤在这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鲜美中带着清爽,鱼丸本身也鲜美无比,丝毫没有半点腥味,几口下去无比落胃,好吃又满足。

  陶编修觉察到夫人爱吃,特意拿调羹舀了个白白胖胖的鱼丸放到夫人碗里,想了想,又舀了个橘色的鱼圆:“好事成双嘛。”

第25章

  陶编修惭愧:“夫人受累了。”

  这番折腾他也听说了,心底很是埋怨老夫人。

  年轻时他屡试不中,自然已经见识过亲娘残忍的一面,早就对亲娘只有礼法上的周到而没有心理上的亲近。

  老夫人对有血缘的儿子尚且如此,对没有血缘的儿媳妇就更加只有磋磨的份了。

  亲娘用朝堂上的话来说就是偏听则暗的昏聩性子,这回本来说定做寿交给大房,谁知听了二夫人撺掇又说要两房打擂台。

  还好大房聘来的厨娘争气赢了高大厨,否则大夫人以后在府里如何行事?

  下面奴仆见大房说过的话不顶用,以后大房使唤得动谁?

  陶夫人轻轻摇摇头:“孩子们在这里呢。”

  陶编修更加惭愧,陶夫人平日里绝不在儿女跟前说长辈不是,行为举止当得起端方。

  对比之下更显得老夫人小家做派。

  他也想忤逆母亲,可是孝顺两字大过天,惹得老夫人不顺意,她只要去府门口哭一场儿子不孝,儿子罢官革职也就罢了,还要锒铛入狱,轻则流放重则砍头。

  宋律里有云,“依本犯除名并配流。”连夫人都要跟着被处死。

  想到这里,陶编修只有无奈叹口气:“若是能谋求个外放就好了。”

  等下个考核期有机会,他一定要带妻儿离开老夫人。

  *

  第二天一早叶家人早早就起身,叶盏不慌不忙,仔细将碎发梳起,系上围裙就去了灶房。

  灶房里陶家的帮厨们经过两次的磨合对叶盏言听计从:“您有什么要吩咐的,尽管吩咐。”

  叶盏也不客气,烧火的烧火,洗菜的洗菜,一一分派下去。

  她烹饪功底扎实,光是油就分好几种,苍耳油、苋菜籽油、紫苏油、红蓝花子油、蔓箐子油分别适合哪种菜肴,一口气不重复吩咐下去,灶房里无人敢驳回。

  客人们渐渐到齐,来的二十桌宾客除了陶家亲朋还有老夫人在庙里认识的一些夫人。

  寒暄之后陶大夫人便引她们上座,摆上时鲜瓜果和茶水,除了戏班子唱戏,中间穿插着杂耍班子里也一一上台,有猴百戏、鱼跳刀门,还有使唤蜂蝶,惹得宾客们看得目不转睛,纷纷称赞陶大夫人布置得当。

  陶二夫人嗑着瓜子歪了腰倚靠交椅,一脸不忿。

  她还就不信了,一名区区市井厨娘能整出什么花来?!

  正想着就听有仆从拍手唱菜名:“看盘——上——”

  二夫人嗤了一声,汴京城宴客要请四司六局整套班子,老大舍不得钱,居然请了自家仆从唱菜名。

  她这么挑剔,却也没想过如此花销家里是否承担得起。

  宾客们看得目不转睛:

  最大一个盘子大约有桌子那么大。

  居然是一副画!

  仔细端详才发现是由十几张瓷盘拼接而成,每个盘子里摆着水果雕刻成的拼盘,拼成了一副雕塑。

  果雕是厨师们比拼的技艺之一,叶盏能过五关斩六将从众多候选者中当上五星级酒店的行政总厨,这些功夫都还在,因此先做个体面大方的果雕先声夺人。

  仆从唱菜名:“祝寿图!”

  这祝寿图远处是套瓜切面模仿的大海,海面上五只榅桲雕刻成的蝙蝠飞翔,这取得应当是福如东海的意思;

  近景是鹅梨和林檎拼接的山,山上查子做成的松柏常青,取得是寿比南山。

  松柏绵延,松柏下脆李子雕的仙鹤飞翔,树下嘉庆子雕刻的福禄寿三星,寿星翁手提一篮仙桃。

  周围则是一圈小寿桃。

  宾客们齐齐走到桌边围观。城里有果雕,可能刻得这么大这么栩栩如生,却还是头一遭见到。纷纷赞叹个不停:“真是见过了世面。”

  陶老夫人顿觉面上有光。

  她年纪大了最爱排场,如今这果雕看盘就是满汴京城都少见,很是体面。

  一时对大夫人面色都好了许多,在人前夸:“这是我大儿媳张罗的。”

  宾客们便恭维大夫人孝顺又能干,请来的厨娘全城头一份,是老夫人有福气。

  老夫人挺直腰背面上舒坦,二夫人却在心里嘀咕骂:“好个偏心婆婆。”

  上了看盘之后便上糕饼,有菠菜果子馒头和杂色花煎馒头这样带馅的,还有芙蓉饼、金花饼这样将花朵揉进面团的,让人眼花缭乱。

  正餐更是大开眼界。

  满山香炒油菜,混合了小茴香、生姜粉、芥末籽、莳萝籽磨成的粉末调料,明明是个素菜,但麻辣鲜香,一口辣的人涕泪直下,可是吃完后却觉得胃口大开。

  山药泥混合红曲粉做成的粉色桃花,一瓣一枝开满整盘,赏心悦目。

  茭白和鹅膏簞切丝细炒,加上科头细粉和擀面皮一起凉拌,炒锅的烟火气搭配凉拌的清爽感,意外迸发出不同的精彩。

  居然还上了一只整鸭。

  二夫人刚要出声质问,却见眼尖的宾客惊呼:“是素鸭子。”

  这素鸭子是用豆浆大油皮炸制后包裹香菇玉兰片做成鸭子形状,菜名叫做“香酥鸭子”。

  吃一口,外面的油皮吸满油脂,肥香满口,与鸭子也没什么区别。

  内里的“鸭肉馅”则混合了香菇玉兰片香味,皮酥柔嫩,咸香满口。

  除了有鸭还有鸡。

  三丝馅料用小油皮封口,也不知道厨娘用了什么技艺做成了鸡块状,经过煸炒挂糊,甚至还加了油炸茄柄模仿鸡骨头,看上去外观和鸡块差不多。

  吃起来鲜嫩多汁的鸡块,浓郁汤汁醇厚鲜美,外面一层黄焖芡汁肥厚,咸香可口。

  真的好下米饭,放进碗里,油水汪汪的鸡汤立刻浸透了碗里粒粒分明的白米饭,挖一勺米饭混合鸡块,简直是鲜嫩肥美。

  再吃一口!

  有人笑:“这技术可别被酒楼老板学了去,要不在真鸡鸭里加假鸡鸭,岂不是暴利?”

  “那可不划算。”另一位宾客开口,“这里头功夫就不少,城里会这个的厨子做一道菜下来肯定比鸡鸭贵。”

  宾客们纷纷点头赞同,她们都是富贵人家,当然懂这里面的门道,今日寿宴上素菜贵的不是原材料,而是工费。

  相熟的一位裴老夫人恭维陶老夫人:“还是你有福气。难为费尽周折做了这么一道素宴,让我们出去也能谈个好几天。”

  她一开始听说陶家办素菜寿宴心里还不满呢:办席面没有大鱼大肉,怎么这么抠门?

  大家人情往来讲究差不多,你来我家我席面十两银子一桌,我去你家席面一两银子,这合适吗?

  可今天来陶家却大开眼界,种种素菜虽然食材都是纯素,但烹饪技艺没得说,口感也是好多肉菜的口感。

  估摸算下来成本比做肉菜还要贵呢!

  因此对陶家大为改观。

  像裴老夫人这么想的宾客不在少数,因此大家纷纷点头应和。

  陶老夫人颇为有面子,脸上容光焕发,声音都大了几分。

  大夫人也暗暗松了口气:婆婆说要积善行德办素宴,愁得她好几晚没睡好,就怕被相熟人家笑话是吝啬抠门。

  没想到这位厨娘技艺了得,办了这一场素宴。

  陶老夫人高兴之余便多说了两句:“为了这场宴席办得好,还特意请了麟香荟和一位厨娘比拼,选了其中优胜者才做的,都是我大儿媳张罗得好。”

  一句话倒把纠纷说成是大夫人行事周密。

  宾客们点头感慨:“还是大夫人行事周到,持家有道。”还有人打听大房儿女婚配事,似乎有意结亲。

  大夫人忍俊不禁,起身做谦虚状。

  二夫人气得牙根痒痒:明明比拼的点子是她出的!麟香荟也是她请的!倒都变成了大嫂的功劳?

  明明是两房打擂台,倒成了大嫂行事周到货比三家?

  可当众又不好说话,只好气鼓鼓坐在椅子上,冷眼看周围热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76页  当前第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17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宋市井人家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