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人很快便登上了马车,这马车倒是没什么不同的,是这一带流行的样式,在水泥路上跑着,比官道上要少了些许颠簸,但一旦速度提起来依旧算不上舒适。——如今京城中都还有人使用牛车,便是因为牛速度虽慢,但却要更稳当得多。
速度倒是真快,从风声听来,比修葺得最好最牢固的官道,跑得还要更快几分,不消一刻钟,便眼见着前方灯火朦胧,许县的城墙隐约可见,城墙前还围了一圈,造着院子——显然是新造的,因为用的一样是水泥。
黄大人一开始以为是防御工事,下车了才发觉并非如此,此时这院子内外都有人高高举着火把,为女童们照明,让她们鱼贯进入道左边的院子里,左边的院子建筑得较大,而黄大人他们一干男丁被带到了道右的院子里,他这才发现原来这里是一处浴池。
果然热水快刀都备下了,这些私盐贩子纷纷取下了头上的义髻,分开了长出了一寸来长的发根,给买活军的人检查着,到底还有人染上了虱子,因此全身的毛发都要剃光了,他们也很习惯这些事,嘻嘻哈哈地剃了头发,先去了浴室,只留下刘老大为小佘和黄大人讲解。
买活军的习俗,经过一两个月的交道,衢县人已很了解了,知道这完全是出于防虫的考虑,小佘二话不说,当下便痛快地剃光了全身的毛发。而黄大人便有些冤枉了——他个人十分好洁,原本倒是不用剃的,但虱子这东西,是会传染的,两个人只要隔得近了,有时便可见到虱子从一人的头上奋力地跳到另一人头上去。
就比如说私盐贩子和陆大红,他们出发以前自然是洁净的,但几个月走下来,各村各店的住着,没有也染上了,那乌篷船上自不必说,黄大人被俘虏之后,一日夜的功夫,头发里也有了些小生物,因此受到牵累,浑身须发都被剃光了,只留下眉毛,又被发了两片硫磺皂——“这几日洗浴都用这个,除虫去湿,治皮肤病是最好的!治股藓也有用!”
有股藓的却是小佘,他们在水上行走的,吃在船上,住在船上,湿气过重,冬春多雨,衣物又不能充分晾干,股藓、足藓很常见,连着那些私盐贩子,一个多月奔波下来,腿、臀、足也都受了不浅的磨损,还有些被虫子叮在身上,多日未能痊愈的,现在得了所谓‘硫磺皂’的奇物,洗浴一番,各自都露出了舒爽的表情来,还有些多花筹子,加了两桶水、两片硫磺皂,在浑身上下肆意地冲洗出泡沫来,旅途中的疲倦全然消散一空,来到休息区用了一碗茶,不其然便都昏昏欲睡,靠着躺椅打起了呼噜。
在船上那一夜其实谁都没休息好,黄大人虽也疲倦,但还能掌得住,他对洗浴后的变化相当的满意,原本船上的异味已是消散一空。买活军的人又拿了新衣服来给他们换,私盐贩子的衣服是家里人早准备好了,打过招呼寄存在柜上的,黄大人则受到格外的关照,除了中衣中裤之外,又拿了一身橙红色的仙衣给他穿,他不由又翻来翻去研究了很久——这仙衣有一样是很好的,那便是无须汗巾也自然服帖肚皮,他终于不用抓着裤头了。
等到盐贩子们都收拾好了,买活军的人也来接黄大人,他被安置在新客栈里,买活军倒是十分客气,看来陆大姐说得不错,他们的确对黄大人是很友好的。
从澡堂出去的时候,黄大人正好也撞见了陆大姐一行,陆大姐也剃了光头,她身后跟着一群小鸡仔似的光头女童,有些还在啼哭,场面乱哄哄的十分吵闹,若是落在不明分教的人眼中,恐怕便要以为买活军要对这些女孩不利了。——但黄大人是有眼力的人,他不但看到了这些女童有些在啼哭,也看到了她们脸上的血色,旅途这样辛苦,但这些孩子却要比在衢县码头所见要康健了一些,这证明了她们在途中的确吃饱了。而且几个瘌痢头的孩子,头顶藓处也抹了药,有浓重的硫磺味传来。
买活军对任何事情显然都是有准备的,一批新的车子又到了门口,把女孩们撮弄了上去,往新的处所驶去,陆大姐来回地在车辆中走着,大声地用江西土话和那些女孩们闲聊着,有效地安抚着她们的情绪——黄大人其实很想知道她都和女童们说了什么,他对于买活军的好奇逐渐高企,现在连这样的细节都不愿放过了。
但第二天陆大红就去临城县了,此后两人久久未曾碰面,直到多年以后,已是同事的陆大红才告诉黄大人,当时她不过是告诉孩子们,明早有精米饭和咸菜吃而已——黄大人当然可以想得到,那些女童中绝大多数,从生下来也没痛快吃过咸菜,就更不必说精米饭了。
第68章 黄大人看吃早饭
买活军做什么事都很快, 这是黄大人摸索出的第一个认识——买活军里,所有人做所有事都相当地快,‘快’在这里是一种常态, 颟顸愚钝的人在外间实在是过于常见,但在买活军治下似乎并不多。
当夜他睡的新客栈, 便可见到买活军建房是快的,他们拿下许县不过两个月, 周围新添的水泥屋子水泥路很多, 黄大人至此对谢六姑的仙术也终于有些将信将疑了, 他原本以为是白莲教常见的招数,但现下不得不相信世上或许真有神鬼之事,此女或许真正生来不凡,否则, 该如何解释这水泥?这可是前所未有之物, 比之前所见的三合土不知要高明到了何处去。
再说陆大姐在一路上教授的知识, 只听口气,便知道只是冰山一角, 绝非闭门造车能钻研出来的, 黄大人能文能武,因此他的好奇心比一般人也要强得多,他又想得到买活军的知识课本, 把拼音和算数学完了, 又想去买活军的练兵处看看——他对陆大姐的一身功夫也是又惊又疑, 那陆大姐风吹日晒, 辨不出真实年龄, 但看着最多也就二十许, 能有这样的身手, 非得是童子功不可,但那时谢六姑才多大?而且买活军内有功夫在的吏目绝不算少,他辨认中,只要是身材高大健壮,神色傲慢,一看就知道是谢六姑手下老人的那些买活军,几乎个个都是中气十足,哪怕是在朝廷大将的亲兵中,这样的体格都是少见,会被当做心腹来培养!
在此地,却被随意任用,甚至很多军士从事的是文职……对,买活军手下,各个还都能文能武,这是连大帅亲兵都比不了的,那些将军们能把字认囫囵就不错了,哪像是陆大姐,一个小小的反贼军士,谈吐却很文雅……
买活军这个传说,远听根本不当回事,接近了稍一咂摸,却是处处神异,很多常理不好解释的地方。黄大人劳累了两三日,这一夜在客栈里倒是得了好眠,客栈的被褥显然是新洗晒的,干爽清洁,透着淡淡的硫磺皂味道,不能说香,但这味道让人很感到安全,至少感到床榻上多数是没有臭虫的——这在天下的客栈里已经十分难得了,就是京城,也只有那么一两间客栈有这样的条件。
少了臭虫的困扰,身上的毛发都被剃得光溜溜的,也就没了那时隐时现、若有若无,让人大起疑心的瘙痒,连日来受了水汽的皮肤洗过了那所谓硫磺皂——又一个从前没接触过的新东西——之后,便显得格外的干爽,令人舒适极了。黄大人有心多整理些今日的见闻,但不知不觉合上眼睛便睡了过去,醒来已是一大早,有人敲门来送水,“客人该起了,在我们这处用早饭,用完便该去上学了。”
若说睡够,那是没有的,主要是旅途实在磨人,不过三四个时辰的休憩也足够让黄大人恢复精神了,他看了天色一眼,来叫他的买活军道,“现在六点,七点就要开始上课了,最好抓紧些。”
黄大人也没想到买活军竟是用西洋人的计时,他曾在宫中见过一次摆钟,据说这东西每一座都是千辛万苦从海外运来的珍货,一座说是价值万金也不为过,朝廷的工匠都难有能仿制的,那摆钟也有一人多高,极重,而且总是走不准,那买活军的吏目随手便从手腕上读了时间出来——陆大姐倒是没戴这东西!自然了,此物若在外间现世,怕不是一下就泄露了他们的身份?便是此刻,黄大人虽然眼馋,却也绝不敢带出买活军的地盘,否则便是里通外贼的铁证。
初来乍到,几个较熟稔的人物都不在身边,黄大人默不作声,跟随买活军的人来到客栈大堂,里头已坐了不少客人,客栈外便是一条热闹的街市,卖早餐的摊贩少说也有十来家,招呼吆喝的乡音,也非止许县本地人——至少黄大人便听到了衢县土话,还有许多人用着不熟练的官话大声招揽顾客:此地一定已有许多外来人,商贩才有说官话的原因,若都是本地的人客,自然是说土话的。
“热腾腾香喷喷的卤粉——”
“衢县的好鸭头好炸果来——”
“鸭汤米粉出锅喽!”
“烤饼、柞面、水晶糕,我这里还送好醋!”
街头上人头攒动,许多年轻的汉子聚在摊边吃食,稀里呼噜好不痛快,偶尔也能见到女娘的身影,手里多数是挎了个篮子,这是本地人来为全家人买早餐了。各样美食混杂出复合的香气,飘入客栈中,只看这条街,便知道许县的日子过得不差,一条街能支持这么多摊贩,便说明有这么多的百姓有工做,唯独有工做,才有钱吃这些花色丰富的早饭。甚至从很多人的举止衣着来看,他们这些年轻汉很多都是进城来找活做的农户——黄大人不由诧异地挑了挑眉头:现在正是春耕的时光,这些农户进城做工,难道自家的田不要了?
买活军的人待黄大人算是满客气的,问他要吃什么,黄大人随口点了一碗卤粉,客栈伙计自然去为他们跑腿,端了一碟卤粉、一碗绉纱馄饨,馄饨馅只比筷子头略大,皮也极薄,汤鲜极了,上头甚至还飘着一片海带,黄大人忍不住问,“这些日子以来,浙江道的海带干跌价得很厉害,难道也是因为买活军么?”
接待他的买活军是男子,姓谢——但并不是谢六姐的亲戚,是被彬山流民收留了养大的孤儿,他不记得生身父母的名讳,便自己起了这个姓,名字也很异样,叫向上,这是如今少见的名字。谢向上介绍买活军手下这样改姓的人很多,因此他们这里姓谢的人是很多的。
这样的孤儿自然对买活军忠心耿耿,和那陆大姐一样,几乎不可能背叛,被派来接待黄老大倒也合情合理,谢向上自己吃一大盘烤饼,此时大约还有七八个左右,就着豆浆,掌心大小的烤饼一口一个,咬在嘴里咯吱咯吱地响,痛快至极,听到黄大人的问话,这才抹抹嘴答道,“是的,我们买活军会养海带。”
以黄大人所知,海带是只生在黄淮一带外海,因为海禁的关系,海带干倒成了真倭、高丽人专卖的俵物,他们叫做昆布的便是。这些年来由于北方的战乱,俵物也跟着涨价,即便前往泉州港的商路未受滋扰,也绝非平民百姓能随意食用的海物。他不禁又多问了一句,也生出一丝忧虑来,“难道这一带的海水如今冷得能养海带了?”
这东西不是没有渔民试着养殖过,但一旦离开北面,到了南方的海水里便活不了,此事一般人还不知道,就连泉州港的宋老爷也从不曾细究这个,也是黄大人从锦衣卫发回的各地文书中偶然看到这般的奏报——其实他们锦衣卫并非只是刺探敌情,也有一大职责便是收集这些市井琐事,开阔京城大人们的见闻。
谢向上应该是知道从前海带无法在南方存活的,他面上现出了由衷骄傲的笑意来,“我们六姐会的东西还多了呢,又何止这个?客人您就等着瞧好了吧——快请用,时间要来不及了。”
买活军的人……十分看重守时!这是黄大人发现的第二点,满街里的人都是匆匆忙忙的,时不时便有人探头出来,拿着一个铁制的大碗,从中扩大自己的声音,报着时间,“六点半了,注意时间,要迟到了!”
众人因此更加快了动作——不过饭总是要吃的,黄大人也忙卷起米粉送入口中,这卤粉是江西道那里的小食,在浙江道倒不吃这个口味,其中放了不少茱萸,也偏咸,并不太适合他的口味,而且黄大人是北方人,早上吃米粉总觉得有些虚无缥缈,并不太满足,慌忙吃了一碟粉,又喝了馄饨,心下是有些想吃烤饼的,只是谢向上食量很大,说话间竟已将十几个烤饼全都吃光了,黄大人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得和他一道起身,往买活军的‘扫盲班’去。
被安排来上扫盲班,多少算是意料之中,因为买活军俨然是很重视教育的,而且也并不忌讳往外散播他们内部的知识,而黄大人身份这样敏感,在他想来,陆大红回城之后,要先处理那些女童的事,再往上请示叙职,上头商议出了对付他的章程,最后再到上级接见,中间至少也要三五天时间,那还都算是快的了,倘若买活军人员众多,机构完备,中间的环节便会更多,那么哪怕等上十天半个月也很自然——倒不是说吏目就一定会互相推诿,但黄大人也是做官的,深知其中三昧,等是一定要等的。这期间他能去上课,而不是被幽禁,已是此地究竟还是叛军所在,一切规矩都松弛随意的缘故了。
知道得多,就能沉得住气,这就是所谓的‘城府’,黄大人下定决心,在扫盲班上不论被教授了什么知识都绝不会惊异,他的同学有小佘,还有几个从外地来做工的汉子,买活军目前都是半日工半日课,这些汉子们口音很重,磕磕绊绊地靠‘拼音’来读官话,黄大人在课间试着和他们攀谈,才知道他们多数都是从省界虎山下来的,因为错过了春耕,而且那些抛荒的地今年也种不了什么收成,必须要‘熟’上一年的缘故,便打算今年都以做工为主,因此许县才有这么多的汉子,在农忙时分也做成了这么多事。
总比他们真正是靠天兵天将来做事要好一些,黄大人多少有些放松,心底也不无诧异——做工,眼下看当然是好的,收入未必会比耕田低,但这些汉子不会不明白这么简单的道理,倘若做工当真有这么好,那么人人都来做工了。做工好不好,主要是看明年冬日到开春这段时间,粮价是如何,这些汉子都在城里住,没有自己的屋子,无法在秋后粮价最便宜的时候囤积米粮,那么他们今年积攒下来的钱财,能不能扛住冬日粮价的上涨,这就是今年能不能过得去的关键了。
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粮店到了冬日涨价时,会涨到什么程度方才罢休呢?那就不是简单地上涨几成,甚至是翻倍了——哪里打得住呢!他们自有分寸,是要涨到把人逼得活不下去之前,才会停下,要涨到将今年勤俭留下的所有积蓄全都榨干,方才罢休,每年冬日,别说那些做工的人了,连自己有地的农户都有活不下去的,只能把种粮吃了,自卖自身在草市上求个活路,更遑论这些家无隔夜粮的小工了!
在虎山的日子当然也是很苦的,这从他们的外表便能看出来,但无论如何,至少有些粮食吃,在那里也不用交税,这些人是吃了谢六姐的香灰吗?竟这样轻易地就下山来找工做,好容易种的田也不要了,任其荒在那里?
“你们这里是有常平仓吗?”他听说了这些人的来历,便这样问谢向上。而谢向上也很会意——这样一个小跑腿的都如此机敏!他笑着说,“我们这里的粮铺买卖粮都是有指导价的,统购统销,常平仓也有,粮食保价保供,这是重要工作,任意涨跌、囤积居奇、投机倒把者——”
他举手往下一劈,意思已很明白,黄大人不觉怔然——他倒不怀疑谢向上话的真假,只是想到买活军竟能做到这一步,不免诧异,又有些怅惘,因为官府无疑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个中的原因,实在千头万绪,一时也很难说明白。
“这样粮铺不会囤积居奇吗?”他还是试探着问了一问。
“自然会。”谢向上漫不经心地笑了,这笑里是带着杀气的,“但,难道我们不会查吗?”
他又看了下手腕上那个能显示时间的仙器,黄大人心里和猫抓似的,买活军这里没有五轮沙漏,也没有日晷,所以他一直无法核对这时间究竟准不准。
“差不多了,吃午饭去吧,吃完了咱们去衙门找人,一起动身去许丰驿。”谢向上说,一句话又让黄大人大吃一惊——买活军的决策居然这样快?“让你们看看我们买活军是怎么查案的!”
第69章 西红柿炒蛋
午饭自然也是在街边吃的, 由谢向上做主,炒了两个菜来,一碟是西红柿炒鸡蛋, 盘子里红兮兮的汤水横流,瞧着煞是新鲜,鸡蛋给得很十足, 一团一团十分结实, 矗立在盘子中央,相当可观。黄大人不免又开了一番眼界, 不由问道,“这是什么物事?倒是从未在别处见过。”
“这个从前也是有的,只是同类不同种而已,若是去过云南道, 或许便能见到又小又圆, 指头一般大的野果,味道极浓, 当地人叫做酸果的便是。”
这谢向上看年纪,绝对未曾走出过买活军的地盘,但说到天下事头头是道,见识俨然要超过黄大人所认识的所有百姓, 甚至就连饱读诗书的大儒恐怕都未必比得上他,他指着盘子为黄大人介绍,“这种酸果在海外还有更大的品种, 在百多年前,西洋传教士一道带入了咱们敏朝——当时一道进来的还有向日葵, 能取籽炒制食用的便是。”
说到这里, 黄大人恍然大悟了, “是了,这是番李子!也有叫番茄、红橘的,京中也有人家引种,我曾在同僚家见过,不过所结之果……”他从番茄块上估量了一番,“要比这个更小,色泽似乎更鲜艳——这番李子也可以吃的么?记得我那友人曾说,所结果子是有毒的。”
“我们叫它西红柿。”谢向上回答,这个名字倒是很易于记忆的,像柿子一般,又是西洋来的。“是可以吃的,风味还很浓郁,但现在京中的那些品种,所结的果实皮太薄了,成熟后没几天就会溃烂,经不起运输挤压,也不能久存,我们现在吃的这种,是经过栽培选育的‘仙种’,皮厚,味道要淡一些,但很可以储存,在北地可以几个月不坏,是很适合做冬储蔬菜的,这些便是冬储的库存,正好在这三四月青黄不接时吃用。”
黄大人虽然料着买活军不会无故毒杀他,但到底还是有几分怯意,直到看见谢向上夹了一筷子自己吃起来,方才壮着胆子捡了一筷子‘西红柿’来,放入口中。这是此生未曾品尝过的新鲜滋味,在舌尖细品,酸中带了鲜味,又有些许回甘,果肉纹理颇粗,有些接近表皮的部分淡而无味,但总的说来,果香怡然,和鸡蛋似乎是一种奇妙的搭配,吃了一口,品味半晌,又很想再吃一口。
不是不能接受的味道,倘若北方也能引种,又真的可以储存过冬的话,那就是百姓们的恩物了,黄大人久有旅居各地的经验,自然晓得百姓们的日子不好过,三月末四月里,南方还好些,至少能见到绿意,也很有些新发的野菜可以讨,若是北方,这两个月是真的要卖儿鬻女的——没有菜吃,野菜还没新发出来,没有菜来骗肚子,便只能吃粮食,可粮食经过冬了又消耗了许多,而且因为要干农活的缘故,劳力是要多吃些的。
这个时节,大家都是在苦熬,要下地的人必须吃饱,要做家务活的人也必须至少吃个半饱,孩子们还能卖到城里,为父母换来一点活命的口粮,自己也至少能活下去,而许多老人便只能慢慢地饿死,在野菜萌发之前,村里的气氛便总是如此低迷,喜事已许多年都未有了,最大的祈盼便是今年能风调雨顺,不要再闹蝗灾、冰灾、瘟灾……不闹灾,死了这几个人也就罢了,若是稍微一闹灾,那么一整村一整村的人,便都是活不下去啦。
固然秋后能收许多白菜来,但单独的白菜是储存不了这样久的,要做咸菜,非得有盐不可,而盐又是什么便宜的东西?这是实在无计可施的事情,便是县里州里的富户再仁心,依旧避免不了,更何况北方如今还很不太平。黄大人来到南方之后,稍微缓了口气,至少所见之处多了些活气,也有些好事至少能缓解一二,譬如这西红柿,若不用盐也能储上四五个月,那便很值得在北方引种,只不知道谢六姐肯不肯献种而已。
便是谢六姐肯献种,事情也没这么简单,该呈给谁才能把这件事办成,连黄大人都没把握。他心中一时只想着这些,筷子也不免下得慢了,谢向上等了片刻,索性端起盘子,拨了一小半西红柿炒蛋给黄大人,自己把剩下小半盘菜都拨入海碗里,笑道,“贵客勿怪,我们买活军一向粗野,这西红柿的汤汁泡饭滋味也是极佳,最下饭不过了!”
说着,又夹了两大筷子雪菜炒春笋,一起拌在饭里,端起海碗来稀里呼噜地吃着,黄大人微微一怔,忽而想起买活军这里人人事都做得很急,大概吃饭也是要着急的,一顿酒吃个四五个时辰,在买活军这里恐怕不会有。便也按下心事,加快拨了几口西红柿炒蛋,这味儿吃惯了便觉得很开胃,主要是买活军这里的盐糖都好,没有额外的苦味,鸡蛋实实在在,一团在嘴里被咬碎了,鲜中带了咸甜,实在是带来极大的满足感。
就着鸡蛋吃了半碗饭,又夹了点雪菜春笋,再喝两口汤,这汤碗不大,是豆腐蛋花肉燥羹,也十分美味——清汤是最见盐味的,只要盐里有一点杂质,都能吃出苦味来,如果肉不新鲜了,还会有肉臭味,这肉燥没有半点骚气,而许县如今的天气,猪肉过夜就不新鲜了,可见许县一天便至少能消化一头猪,这在浙南闽北赣东一带的山区,已是难得了。
因为前几日奔波还没歇过来,而一上午也上了课,动了脑子的缘故,黄大人胃口大开,比平时吃得更多,一大海碗冒尖的饭他全吃了,菜也吃了大半。谢向上先吃了一碗饭,便不再动筷子,黄大人还以为吃饱了在等自己,没料到谢向上等他吃完了,又盛了小半碗饭来,把雪菜春笋全拌在饭里吃了,连汤也喝光,这才抹嘴打了个饱嗝,对黄大人笑道,“我们买活军这里不兴浪费粮食,让贵客见笑了。”
这当然是无可指摘的美德,黄大人不可能不认同,不过哪怕是剩了菜,恐怕也不能说是完全的浪费,他欲言又止,但谢向上已会意,笑道,“我们这里不卖‘折箩’,一个是不干净,再一个我们这里没有乞丐,也没什么人买。”
好端端只动过一两筷子的大鱼大肉,倒了泔水拿去喂猪?再富裕的地方也没有这么干的,这违背了百姓们最朴素的‘珍惜物力’逻辑,高门大户里,吃不完的菜肴一层层往下赏,餐馆酒楼则是将剩菜汇总,以低廉的价格按勺出售,叫做‘折箩’,这是乞丐与穷人的恩物,一两文钱便可买上一勺,之后自己回锅再烩,很多城市底层平民的油水很多便是靠折箩供给。仔细说来,这是贫富两便的好事,要说干净,那或许有过分苛刻的嫌疑了。
黄大人很知道自己的身份,并未评论,而是转而问道,“没有乞丐?”
“是,没有乞丐,我们这里只要能做活的人,都得为六姐做活,若是不愿做,那就送去彬山挖矿,连一点活都做不了的,我们也收容起来,给一点饭吃,让他们不至于饿死。”
“那些无父无母的孩子呢?”
“有孤儿院的,我就是孤儿院出来的。”谢向上一挺胸,仿佛很自豪,“我们这些兄弟姐妹,五六岁了也要做活,半工半读。”
五六岁的孩子能做多少活?也就是说,县里要不断地贴钱进去,直到他们十几岁能养活自己为止。黄大人暗暗估算了一番这里头的开销,已是咋舌——不在于这些孩子们能吃用多少,而是拨款下来,逐级的损耗,中间那一层一层的吃拿卡要,若是一个孩子一年花一两银,按黄大人来看,买活军至少要为其支出二两,日积月累,人数又多,这就非常可观了。
买活军竟已富有到这般了吗?倘若并不是富得流油,那这样的模式便是难以持久的。黄大人心底不觉生出了淡淡的迷惑,在他所见,买活军极为重视算学,应当不会算不出这支出该有多庞大吧?不过这和吏治有关,倒是不好探问……
谢向上不知是否看出了什么,但也并未多言,带着黄大人到衙门里去,衙门里的装潢也有了不小的变化,里头许多男女吏目都在神色匆匆地走动,手里捧着账册,很多女吏目也在奋笔疾书,黄大人瞧着移不开眼,谢向上笑道,“都是外地来的,许县这里的女娘许多还不认字,要再教育个一年半载的才能冒头。”
别说女娘了,许县的汉子又有几个认字的?买活军开这扫盲班实在是匪夷所思——但也有好处,起码这里这些吏目都识字……而且识字的人变多了,吏目的来源也更广泛……
因为他是外人的缘故,只能站在大院里远远地眺望,等候了一会,几个买活军吏目便说话着走了出来,三个人有男有女,两个是买活军的吏目,一个则是昨日刚见过的私盐贩子,叫解大胡子的,见到谢向上,都点头打了招呼,谢向上以‘张局长、许科长’称呼,这大概是买活军内部自己的结构了。这……规定得如此细致严密,却又并无前制参照,显然有极大不同,这样的知识谢六姐是从何处得来的?
对黄大人这样的老情报来说,许多细节都蕴含着太多文章了,也正因此,来到这里不过一两日,已是心摇意动,哪怕一点‘神迹’未见,却也信实了几分所谓的天人降世,天人不天人不知道,至少是来自和此世绝对不同的另一世,带来了全套的规矩。而哪怕是黄大人,也需要一定时间来消化这样的认识。
一行五个人,身后都挎着大包,包的形制材质也是未曾见过的,他们采用的交通工具是骡——骡在南方还是相当少见的,这种动物原本很珍贵,也就是数十年前起,从北方开始,人们晓得了该怎么育种,如今在北方才常见了起来,南方这里,虽然有马有驴,但会繁育骡子的农户还是不多,至少浙江道的骡子售价就还较为高昂。
买活军的主体应该是从北方过来的流民,若是有些人会育种倒也不奇怪。不过有了骡子,长途运载的能力就要往上估一估了,黄大人一面想着一面和众人一起牵着骡子,他们一路走到城外方才翻身上骡,放蹄往前跑去。——城里不得纵马狂奔,甚至在许县这样街道狭小的城市,不得上马,这都是默认的规矩。
城里是青石板路,没什么好说的,一旦上了城外的水泥路,黄大人便立刻觉出不同了,这种水泥路四平八稳,骡子跑起来也轻松,在官道上行走的速度是无法和水泥路相比的,而且尤其是水泥路上还刷了白漆,规划出了左右,行人都靠右走,不得越线,便顿时使得来往车辆变得十分有序。
官道上头尾相接,有马车也有驴队,每一边都能容得下两车并行,如此一来,便自然又分了两列,轻车简从的赶路人走在路最外侧,而车队驴队则走在路中,车队的速度有快有慢,可以随时借了外侧‘超车’,一路上还有骑着马的买活军兵丁来回走动,维系秩序,常能听得到他们呵斥车队,不许占着‘超车道’,阻碍了后头快车的速度。
若是以往,凡是热闹一些的驿道,大家都塞成一团,南来北往,车辆行人不分方向都走在一起,而行路的速度显然则只能以最慢的一头驴子来定,难免叫人不耐。许县外这条交通要道,被买活军归置得井井有条,在精神上给予了黄大人极大的喜悦,令他赞不绝口,不免又请教道,“这些军爷来往道路,只是为了巡视秩序么?或许也有查看奸细的作用?”
因为并不是急事,众人在‘超车道’上也没有疾驰,而是由着骡子呱嗒呱嗒惬意地快走着,即便这般,速度也比拉货的驴车快了不少。谢向上解释道,“还有查验一下粪兜是不是都好好地系着,如若没有系好,要加收清洁费,系好了入城后还可把驴粪马粪卖了,多得一笔钱。”
这便解释了为何这水泥地如此清洁,臭气也不过分,想来若有粪便落地,也能及时铲走,不会留在原地酝酿出更多的臭气。其实驴粪马粪等等,刚落地时是没有太多异味的,只有留在原地过久,又被人脚踩过了,和土混合在一起,才会产生出强烈的气味来。黄大人蓦然发现这条路虽然人来人往,但气味居然还好,从城里出去的商贩普遍都是一个形象——光着头,身上一股强烈的硫磺味,但不论如何,至少没有那股经年不洗澡带来的死葱烂蒜的异味了。
买活军这里,别的且不说,生活起来是蛮舒服的!
黄大人不得不承认,他对买活军是发生了一些好感,他们顺着这条繁忙的商路走了大约半小时——这是从谢向上那里问来的,便拐上另一条无人的驿道,这里起便又是土路了,黄大人道,“去江西道是从这里走罢?”
从福建道往浙江道,是在那处岔路往许县码头去,之后水路乘船渡江,到衢县码头便是进了浙江道的地界,而去往江西丰饶县地界便是这条路了,但因为驿道年久失修、盘旋曲折、山路崎岖、盗匪常见,沿途没有村落的关系,如今普遍的走法都是走衢江,到衢县码头之后再走一天的陆路,换到信江,从信江去丰饶县。谢向上点头道,“出事的许丰驿就在前头几里路。”
这几里路走起来就比水泥路要慢得多了,而且也不舒适,好在不远,过了一会便见到冬日那没气力的太阳下,一个小院横卧着,门扉上横拦了两道封条——其实没有封条也不要紧,几乎都没有人过来,走了这一路只看到了两个行人,还都是从山间小道上下来的,是虎山上的隐户,他们说山涧发水,冲坏了他们家的梯田,思前想后,索性决定来许县做活。
五个人到了许丰驿外,谢向上解开封条,众人陆续钻了进去,黄大人首先就看到大堂里一个人形,由□□画成,从地上画到板壁上,很容易让人看出这是一个人瘫坐着的姿势,那张局长指着那人形问解大胡子,“这便是你们发现尸体的地点,是吗?”
黄大人精神也不由一振:果然,这是从未见过的天界/异世探案之法!
第70章 黄大人没钱付账
有解大胡子在, 当时的‘第一现场’便很好还原了,解大胡子口说手比,将许丰驿当时的许多细节复述了出来,其细致之处, 令黄大人都有些刮目相看了, 如当时桌椅排列的模样, 厢房、后院的门扉开闭,家具排列,是否有被搜查的痕迹等等,都记忆得十分清晰。如今两京以降,各地的锦衣卫能有这样细致的都不多见, 也就唯有东厂内的精悍特务,有这份素质了。
见黄大人的眼神, 解大胡子也有些不好意思, 摸头笑道, “这都是陆大姐当时便反复询问记录的,我也是被她问得多了, 这才记得这样清楚。”
若如此重视案发地, 为何还让盐贩子们在大堂内外走动,以至于现在只能凭想象来还原呢?黄大人是实务派, 稍稍一想便也心知肚明了:是了, 这个陆大姐, 只怕还是第一次和盐贩子们一起出门, 当时威望不足, 而且天气又冷, 若是强行限制, 令众人束手束脚, 只怕会惹来埋怨。因此便取了个折衷的办法,由她自己来勘察,留下记录转呈,也是一般。
此女虽然年幼(黄大人听说陆大红不过十六七岁时当真是大吃一惊),但处事老辣圆融,风范如此,却对谢六姐赤胆忠心,令人对谢六姐更是好奇不已。而买活军治下能人实在众多,至少能书会写者,便远超别处,那几个买活军的吏目探子,听解大胡子描述起来,都在本子上不断地用炭笔记录着什么。张局长绕着人形走了几步,又问解大胡子,“曹驿丞的尸首已被野狼啃噬,有价值的线索不多,你肯定只有脖子处是致命伤吗?有没有在头部发现击打伤痕?”
野狼吃人,是先从肉厚的地方吃起,而且喜欢从肛.门拖出内脏食用,因此躯干是最先被吃净的,而头面部因为软骨较多,还有脑髓的关系,也会被嚼开了吸吮,解大胡子是收殓曹驿丞的人,自然知情,他先为自己辩解道,“那一日晚上,没有出去赶狼,是怕贼人就在附近,夜里太黑了,贸然动作恐怕会折损兄弟,而且狼成群结队,又吃过了人,也怕兄弟们受伤——”
其实在黄大人来看,彼此不过点头之交,这荒山野岭的,夜里不出动也没什么好为自己辩解的,就是明哲保身四字而已,解大胡子在乎旁人的眼光,唯恐被认为不讲道义,实则张局长只怕根本不关心这些。但买活军的吏目们并不插嘴,而是耐心地听解大胡子说着,黄大人也不由心中一动,暗暗品味:若是插嘴,只怕打断了解大胡子的思维,这些吏目一举一动仿佛都深合法度,远远不像是外界的同龄人那般冒失。
对当时情境的分析,也让解大胡子逐渐进入了回忆里,他望着那□□人形,目光逐渐幽远,“不错,不错,除了脖子之外,应当还有一处伤痕——当时我们进来的时候,蚊蝇聚在尸身上方,脖子处是最多的,那里是出血的地方——还有些聚在后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