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祈平认为这句话极有道理,他也心有戚戚焉地叹了口气,压制住了刚才听了郑地虎一席话后,心中不可避免涌动出的狂喜:知识教的扩张,就相当于祭司权力的扩张,任何一个政治人物都会因此心潮起伏,感受到本能的极大诱惑。
但是,理智依然是不能丢失的,郑主任话中的告诫,既是自省也是对他的敲打,此时此刻,他们两人的处境和心情也的确相似——诸侯一方,难道不是一个政治人物最终极的追求吗?可永远都要记住,你再能,谢六姐,还有谢六姐用她那疯狂的教育制度培养出的各路豪杰,却永远都要比你更能得多,要不想落得个矿山挖煤的下场,就得谨言慎行,永远都拿捏好无言的分寸……李魁芝要不是拿捏住了那玄妙的分寸,这会儿他就不是招兵买马,准备去虾夷地开拓,说不准就要在海上和老兄弟兵戎相见,甚至是被送去矿山,了此残生了。
“星海无尽,知识无涯……”他本能地念诵了一句知识教的佛号,“知识在上,只要有了知识,寰宇莫不在慧眼之中,我们又有哪里可逃呢?”
话虽如此,心中也是自惊自省,但莫祈平却还是身不由己一般,仔细向郑地虎探听了一番李魁芝的近况:罚没的买活钱是什么标准?质押的开拓贷款又是怎么计算的……郑地虎也一一告知,“先要有一本开拓计划书,要做得仔细,看过了没有问题,再往衙门缴钱做抵押,以老李所说,抵押的财物再加上罚没的那些,差不多就是全副身家,出入不超过千两银子。”
说到这里,两人都有些悚然,甚至不自主地东张西望了一下:这不是巧合,恰好说明了情报局的能量。真不知道情报局是如何通过各种手段来计算出这个数据的,李魁芝这样的老海狼,必然是狡兔三窟,各处藏钱,若说情报局是偷账本,未免儿戏了,或许还真是通过能接触到的各种数字,给他们把真实的份量计算了出来……
想要在买活军眼皮子底下弄鬼,实在是比从前和敏朝打交道要难得多了,以前,地方豪族完全可以说是一手遮天,现在,一手遮天?怕不是情报局一来,底裤都掉了,陈年旧事也给你全都挖出来!
莫祈平和郑地虎即便心中没有太多鬼(知识教扩张一事,归根结底是买地没有人手支援南洋,因此他们不认为是大问题),讲到这里也是周身冷森森的,失去了多议论李魁芝的兴致,只是草草说了一通,知道李魁芝现在已是通过初步审核,开始招人去虾夷地,目前居然还有不少人应征云云。
“既然想离开原地,为何不来南洋呢?”
这就不得不让人疑惑了,因为眼下明显是南强于北,南洋不来,情愿跟着去虾夷地吃苦?莫祈平是很不解的,郑地虎道,“只能说这世上屎都有人吃,就受不了南面的沃热,想去北面找机会建功立业的人,怕也不是没有。再说……南洋这里,一切行止都在法度之下,又不比北面,总没有那么严格了。”
也就是说,大概跟着李魁芝去虾夷地的,都不是什么善茬了。莫祈平撇了撇嘴,没有多问,他心中有些不屑:这就是海盗,没有读过书,就只能和一帮大老粗去冰天雪地里斗心眼子,吃苦建城,说不准还会被火并干掉……一支放出去撒尿圈地的劣犬罢了,说不准何时就会被打杀。
哪像是他杰罗尼莫,从小聪慧,又是宗教出身,起步就是知识教祭司,在南洋这里舒舒服服名正言顺地传教,麾下众人都是忠心耿耿,至少不是睡不安寝,全副身家都压出去了,还时时刻刻都有性命之危……
“我猜,李大人现在也是箭在弦上,被逼到那一步了,他要能想到自己真能出去开拓虾夷地,只是要以这种方式出去,说不定还真就不想走了……”
想到这里,他不由脱口而出,其实这话是有些不谨慎了,毕竟郑地虎和李魁芝,也是多年故交,不过,郑地虎倒没有不快,而是窃笑了几声,方才点了点头,“不瞒莫祭司——我也是这么想的!”
两人眼神一对,都是忍不住一笑,似乎对于李魁芝,两人都充满了在这条路上率先抢占高地的优越感,彼此的距离仿佛也因此拉近了不少,至少道别时的情感要比之前真挚。
莫祈平脸上的笑意,一直到走出了千里眼的观测范围,这才完全收敛下来,换作了深思,他一边低头沉吟着,一边时不时若有若思地打量着身边的徒弟——也不知道阿美听懂了没有,不过,比起自己,如果有一天,六姐真的要放弃对南洋的直接统治,转为封建南洋的话,的确是土人出身的阿美,更适合做南洋的女王……
不论是否有这一天,永远有一个人备选,总是没有错的。阿美被老师看得毛骨悚然,禁不住搓着双手怒目而视,正要开口时,莫祈平已经完全恢复了正常,他拍了拍阿美的肩膀,完全略过了刚才的对话,直接开口吩咐。
“刚才你不是说,有一帮汉人已经来找你了吗?一会儿你回去看看,他们要是还在,你就告诉他们,已经请示过上级了,可以招收他们入教,只是目前还要做得低调一点儿……”
第670章 范老实0心大起来了 占城港.范老实 芒……
他们真的可以入教了!
“知识垂怜, 阿美祭司说,她也是多次为我们争取, 大祭司斟酌了许久, 还是破格接引了我们这些汉民!”
从农场到城里,四个多小时的步行,对成年人来说还好, 有孩子的人家几乎是很难赶上这个热闹的,除非有牛车、马车搭乘, 否则一家至少也要留一个大人在家看顾小孩。因此, 范老实和孩子们一开始是没有打算进城的, 还是林场几个素日里来往得好的小伙子,为了回报他们送些节庆点心的人情,为孩子们出了路费, 这才滞后于女眷们两三个小时,在午后才赶到了城里。
恰好,这时候女人们也急不可待地带着好消息,打算往回赶了, 一群人刚好在城门外撞了个正着, 这么一来,罪民几户人倒都是齐全了,大家互相一说,又都起了玩性, 决定在城里住一晚,明早再清晨起身, 回林场去。
几户汉人罪民,都是喜上眉梢,低声议论着今日顺利至极的办事过程:说来也正是巧, 就和天定的缘分一般的,她们自以为阿美祭司在台上看到了他们,其实并没有,阿美祭司是去后头准备授沙了,一群人走到宗教办公室那里去,办公室也没开门,原来刚才看到门前有人走动,大概是看错了的。
一群人正是不知所措的时候,阿美祭司突然间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了,在授沙之前和她们简短说了几句话,让她们留到最后,带去给大祭司看看……总之,经过提心吊胆的等待和觐见,最后,这帮急切的汉人得到了一个极好的消息:虽然知识教原则上是不得招收汉人的,因为汉人要学习买地的道统,那是更适合他们的路子,但是……念在这里是南洋,道统学习不易,生活也艰苦,在道统大行其道之前,如果汉人极想参加知识教,大祭司也能咬咬牙,承担起这个责任来,让他们先入教几年看看。
这个结论,顿时让听到消息的所有人都喜上眉梢了——这时候还凑在一起说这些的,自然都是极想入教的汉民,土人们早就去玩耍了,至于那些买地的活死人大小伙子,也各自散开了去凑热闹。罪民,以及活死人中较无知识,热衷迷信的妇女,这些人是最想入教的,这件事居然被他们办成了,而且还是有点儿讲了情面,走了后门似的,这样偷偷摸摸的办成的,怎么能不让他们感到额外的喜悦呢?
“既然对我们如此垂青,那我们不格外虔诚都说不过去了!”
不止范老实一家人,便连同来的那另两户罪民,也多有感触起来了,他们望着知识教那大土台前,忙着抄题目做卷子的土人信徒,心中涌现的不是忌惮而是喜悦——知识教一说授沙后要考试,过来参拜的民众许多就不积极起来了,等到大家都去排队抄题目时,更是纷纷托词离去,可见这世上大多数人还是不怎么喜欢考试的。但是,土人信徒的这种厌倦,反而是罪民们要极力争取的东西——等到阿美祭司下次过来,给他们授沙之后,他们也有做卷子的资格了!
“这些题目虽然现在不会,但也要好好地抄录下来,将来总有一天要学会的,便是我们不会,孩子们也终有一日能做出来。”
范老实不顾汉、土之别,第一次有些张扬地挤到人群里,抄了题目出来,仿佛是发宏愿一般对众人说着,大家心中,也仿佛因此兴起了对未来一种全新的憧憬——如果说在这之前,对于拼音、算数、官话、汉字这些东西,他们是抱着一种自我怀疑的态度,相当犹疑地在尝试学习的话,那么此刻,一种责任感就油然而生了:他们已经没得选了,既然大祭司发话,允许他们入教,那么这些就都是必须会的东西,大祭司是顶着压力让他们进来的,那么他们自然就必须要比所有人都更虔诚,表现得更优秀。
哪怕就是王三嫂这样,平时把‘我们这些没见识的穷苦人家’这样的话挂在嘴边,总嚷着自己笨的妇人,这会儿似乎也多了一股毅然,豁出去了一般,立刻就主张了起来,“难得进城一趟,别的花销不说,再怎么样,识字的书本,打听着该去买一些吧?”
“既然现在已经入教了,那就多少得有个样子出来,祭司那里,多是土人用的课本,不知道有没有我们汉人,甚至是客户人家专用的课本卖呢?若是有,哪怕贵极了,我们咬咬牙也凑钱买一本,最多再买些白纸,慢慢地抄几本出来分着用!”
这话立刻就引来了广泛的赞同,他们也知道,知识教里大概是不会有面向汉人的课本,预期等教里筹措,不如自己先设法置办,也显得殷勤懂事些,毕竟是破格入教的,若还伸手要这要那,在土人祭司面前,似乎就有点跌客户人家的面子了——说来也是奇怪,只是被告知允许入教而已,除此之外,还没有一丝好处见到呢,众人便立刻要好亲密了不少,仿佛精气神都不同了,刹那间凝聚成了一个紧密的小团体,互相讨论着,都向好上进了起来。
“便先去买课本,计较着再回来买别的。”
因为带来的钱也有限,大家便很快地做了决定,顺着棕榈树,在宽阔平坦的黄土大道上往码头方向走去:从科学教的大土台、委员会再到占城港码头,是这批舶来者们的大本营,几乎已经形成一个新城区了。从这里走一段路,便是专卖舶来品的街区,交易所也设在这里,不论是棕榈油、棕绳和白糖、精白米、棉花的大宗买卖,还是各式各样华夏商品、土人生活品的零售贸易,都是在这一带进行,如果说占城港有什么地方能卖课本的话,那一定就是这一带了。
“也就是今日过节了,平时其实最热闹的还是交易所这里,知识教那边的人反而不多的。生意好的时候,这两边都是小摊。今日估计小摊都去城里,到神庙边上去了。”
这帮人里,也就数王三嫂来过占城港几次了,她笑呵呵地比划了一下身边的道路,“看,那边树后堆了不少椰子壳。这里估计原本就是个卖椰青的小摊了。”
大路两边,稀稀拉拉陆续有些人走着,像他们这样反人潮而动的行人虽然不多,但也是有的,反而是汉人少,土人多——乡下的土人尤其多,很多都带着孩子,他们的来意很好猜测:乡下的土人平时也很难进城,就算买不起舶来品吧,进城后也要来交易所这里转转啊,看个新鲜多好?再说,若是土人猎手,手里有钱,估计也敢于在卖舶来品的商铺里逛逛,物色一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器皿家具呢。
“娘,娘,椰子糕糕,吃糕糕!”
还在大人背上的小孩儿,对交易所、舶来品店铺当然是没有什么兴趣的,一句椰青倒是激发了他们的食欲,口水不知不觉间已经嘀嗒下来了,母亲忙把他们屁股上拍了几下,“吃什么糕糕!回家有你吃的!一会儿看到什么不许要啊!要了就着打!”
客户人家的教养一向是严格的,绝不肯宠溺了孩子去,孩子们抽噎了一会儿,转过一条街,见到小车竹匾上,那一个一个垒得高高,鲜黄老绿还带了一抹红的芒果塔,又笑了起来,“芒芒!吃芒芒!”
“着打!”
嘴里虽然不客气,但见这芒果老大,似乎又不是林场中栽了两株,土人常常拿来舂的酸青芒,大人的脚步也不由得一顿,又见那摊位上垒了一个个紫黑色的小球果,是从前没见过的,便都站住脚,奇道,“这是什么?我们林场附近好像没有这东西的。”
这下,连王三嫂也没见过了,那看摊子的是个土人,只会报价钱,还报得奇怪——站着吃是一个便宜的价格,若是要带走,又是另一个价格了。
这样的价钱,是从前未见的,几人站着围着,都是纳罕,只是那土人别的官话说不好,也解释不明白缘故,还是临街那竹屋商铺里,有人走了出来,笑道,“这个叫山竹——是六姐都喜爱的好果子!十分贵重,种得难,摘得也难,只能是一人爬树上去摘,或者有养好的猴子,若是特别聪明的也能帮着摘些——但究竟是少,这果子脆弱,不比椰子好摘,猴子还是摘椰子多些。”
土人豢养猴子来摘椰子,在占城港这里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而且这个产业正随着港口的繁荣和椰子采摘量的增大而飞速扩大,从前占城港一年停靠的船只是有数的,对椰子的需求也不太大,便是不养猴子,自己能爬树摘也行,不过是费些功夫罢了。
可现在,海船上都养成习惯,会储存一些椰子作为医疗用品——椰子只要不剥皮,不开口,可以保鲜很久,在海上如果遇到水手中暑,甚至可以用椰子来治疗,占城港一年来这么多船,有这么多商人甚至住在这里,华人们又有钱,也喜欢喝椰子祛暑……原本的椰子产量怎么够用?现在土人中非常流行的职业就是养猴子摘椰子,别看有些土人始终不喜欢种田,对这些小道他们倒是热衷得很呢。
椰子是常见的水果,芒果也是,品种还十分繁多,这山竹果就要少见些了,它通体是紫黑色的,对小贩来说,壳和肉一样重要,所以站着吃和带走是两样的价格,站着吃,芒果皮和山竹壳是要还给他的。山竹壳可以卖回给染料厂,给他们做紫色染料用——正所谓朱衣紫绶,紫色自古以来都是贵重的颜色,也就难怪小贩对于山竹壳是这么看重了。
“这个东西能去火,和榴莲比要更适合本地的天气,榴莲你们吃过没有?臭!又上火,实在是太滋补了!”
这个汉人商户看来是很爱吃水果的,滔滔不绝地和他们谈论了起来,榴莲这个东西,和山竹一样,都是更南面的满剌加那里流传过来的,在占城港这里只是零星有种植而已,满剌加本地的商船会搭载一些过来,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机会遇到……
这些舶来的水果,价格并不便宜,自然不会出现在牛车里,大家没有见过也在情理之中了,他们平日吃的还是木瓜、椰子、芒果为主,其余本地也产的那些千奇百怪的小果子,土人偶然会采到和他们分享,但具体的名字也分不清楚,自然用处也不像是山竹这样多,听到山竹能做染料,大家不免都好奇起来,问了价格,也是咋舌——竟要三文钱一个!
三文钱听着倒是不贵,也就比椰子多了一文,可一个大椰子,椰青水都够一家人喝的了,还能劈开了吃椰肉,椰壳烧火或是用来做盛器,这山竹果能做什么?小孩拳头都不到,一口一个的事情,这就要三文钱,一般人真经不起当果子吃的,也就是咬咬牙尝尝鲜罢了,便是尝鲜,一听这价格,摆手的也有不少哩。
范家这里,孩子还多,山竹果味道不佳也就罢了,若是好吃,更是不敢买了,怕招小孩惦记,老实嫂已经去问芒果了——芒果倒是还好,五文钱一个,不能说贵,这是大芒果,一个够几个孩子分着吃得一头汁水了,于是便掏腰包买了一个,范老实也不反对:带着孩子出来,不可能不花钱的,买个大芒果堵住孩子们的嘴,倒比还馋别的贵价东西好,五文钱他们家也不是花不起。
这一个大芒果,拿在手里沉甸甸真有一斤多,土人果贩嘴里不断地嚼着槟榔——他倒不卖这个,在城里随处可见竹匾里满当当放着的荖叶卷槟榔,包得严严实实,如小粽子一般,很秀气的样子。不过客户人家是不太吃这个的,即便原来吃点,现在也不肯吃,因为六姐最厌恶嚼槟榔和吃烟的人,认为吃烟的人浑身恶味,而嚼槟榔的人随处吐血唾沫,叫人恶心,对健康也是不利。
这一点,林场里经常拿出来说,因此,即便有人嚼槟榔,也是在极疲劳的情况下偶尔用来提神的,日常汉人聚集的地方卖槟榔也没人来买——烟还可以偷偷抽,槟榔是不可能偷偷嚼的,喜欢嚼槟榔的人牙都不好,这土人牙就不好,对孩子们龇牙一笑,几乎把他们吓着了。
不过,他动作倒是利索,帮他们把芒果皮削到篓子里之后,便灵巧地用刀把芒果分成了肥厚的几片,拿竹签子戳着,如糖棒一般,按照年纪分给孩子们,三个孩子一人一片,才只是去了芒果的一半,余下半个也削出来,交给老实嫂拿着,果核则很顺手地递给范老实,范老实一怔,随即会意,几口啃了果核上的残肉,笑着赞了一声,“甜——”
妻子再要他吃一片,他不肯吃了,说是果核上肉多,再说他也不爱吃这个,叫妻子自己吃一片,老实嫂也不肯吃——大人似乎总是不怎么爱吃甜的,还是大女儿懂事些,她是年纪大的,因此分了最厚的一片果肉,吃第二片时,叫母亲咬了两口,又要爹爹吃,见爹爹实在不吃,方才含着余下的半片,心满意足地带着弟弟妹妹们往前去玩闹,再不看街边的铺子了。
大人们这里,也有给孩子买的,也有自己买个芒果吃的,也有买个山竹尝味道的——买山竹的人要和大家分,大家都客气,不肯吃他的,只看着他把绵软如白云的果子含进嘴里,略微一品,眼神便是一亮,点头道,“酸甜!好吃!”
吃完之后,余下的是一个个大核,这是山竹种子,范老实见了,心中也是一动,刚要说话,便见那胡二嫂把种子随手揣兜里了——两人是想到一块去了,这山竹树,满剌加能种,占城港也听说偶尔是有人种的,林场反正有的是地,为何不种几株?便是不往外卖,自己吃了果子,果壳拿来染点手帕、短衫,难道不好么?
当然了,种子到手,能否种出来还是两说,这山竹树的性子如何,好不好伺候,还都不知道呢。范老实心想:“横竖都要识字了……若是有一本书教人如何伺弄山竹就好了。”
还没识字呢,不知不觉,他的心就被养大了,存了这个心思,又更着急去书店了,他便忙向街边那伙计打听——一时又有些惴惴,只怕没有书店,或者是书本价格极贵,毕竟是临时起意,这次来没有买上,后续要再买就还得再来一趟更麻烦了——
“书店?你们是要买什么?识字课本吗?”
不曾想,那伙计却是熟门熟路的,一听便道,“我们店就有,二十文一套两本,你要搭写字本的话,两本写字本十文钱,还有铅笔、削笔小刀,铅笔一捆、小刀两把,也是二十文,一整个识字套五十文,我们店里有七套……我数数你们人,你们人十三个,不够,我给你喊旁边店铺来挪六套,价格都是一样!”
五十文,五十文就是……就是四本书,一捆铅笔两把小刀?
范老实手指都有点忙不过来了,数了半天才是大骇——自然不是因为贵,而是因为便宜,他对书本的认识还停留在敏朝年代,一本书随便也要两百多文的那种——敬州要比他们常去的乡集更便宜些,潮州还更便宜,但没办法,运费是钱啊,书本哪怕是从敬州到乡集多走的几十里,难道就不要人工,不要路费了吗?
可是,这些课本,从买地到南洋,难道就不要路费了吗?在南洋都卖得这么便宜,在买地,在买地又会是什么价?
“和在买地是一个价!实话和你们说,这一点也不赚钱,都是强行搭售的,每回运过来还都占我们的船运重量……”
这伙计唉声叹气的,颇有些诉苦的意思,“我们一文钱也不敢加价,都是盼着快些卖掉——运来了卖不掉吧,还占我们库存。你们这些百姓是不知道,六姐为了让你们都能识字,多煞费苦心,在我们买卖街这里,便是要走进每一家都有识字课本卖,价格也不贵,要这个效果才好……这要不是广府道打仗,人手实在跟不上,你们这些新来的,早就该尝尝我们买地扫盲班的厉害了!”
大约他是受过扫盲班之苦的,所以很希望把这份苦楚普及到所有人身上,众人听了,都是笑了起来,纷纷和伙计说起了她们一路上在船上也得上课的苦恼。倒是范老实站在当地,有些说不出话来——他不是个敏捷人,虽说呼吸粗重,但却实在说不清自己在激动什么,心中反反复复,只是想道:“老家的书本那么贵,老家识字那么难。”
“在这里,上课不要钱!不但不要钱,还给读得好的学生发钱——不但给学生发钱,还这么……这么用力,这么巴结地去叫教材变得这样的便宜,想方设法地叫人随时可以买到识字课本……”
“谢六姐……唉,谢六姐待百姓着实不差呀!虽是吃了这些苦楚,有那些仇怨在前,但……但这日子,倒确实比从前要更……更妥帖些,说不出为什么,就觉得心里舒服得很,比从前更是大有些奔头……”
第671章 范老实的老家信 占城港.范老实 占城港……
五十文一套教材, 算是贵还是不贵?
这就不好说了,你可以说它很贵,五十文钱, 够一家四五口人吃五次椰子饭了, 吃下嘴的东西不比这书本实在?买了这些, 也有可能什么都学不进去,纯粹是往水里扔钱。
但是, 如果把五十文钱算做给寺庙的一次供奉, 那实在不能说是很贵的,平时一文两文钱都积攒着舍不得用的人家, 遇到法事, 几百文的捐助那也是常有的事情, 总的说来,一个过得去的家庭, 怎么也不可能没有五十文的积蓄,这不算是什么难以想象的巨大开销。
如果说只是单纯地投资在学习上,或许还是违背了大多数人的消费习惯——几代人都务农的家庭, 是不可能有在学习上花钱的习惯的,甚至于这样的念头都是‘不安分!心这么大, 给你脸了’?要受到长辈的训斥,但是,如果是兼具学习和宗教之用,那又无妨了——入教的好处有很多, 不必一一细说, 总之,五十文能够一举两得,便是再吝啬的家庭也都觉得便宜划算的
在这样的心态驱使之下, 几乎大多新信徒都买了一套教材,范老实甚至还勇敢地买了一份最新的报纸,刚到港,还没来得及被牛车带到乡下去。虽然他们现在几乎都看不懂,但这报纸本身就是一种象征——以后,来自广府道深山的罪民们要想方设法地看懂它,要投身入学习中,开始挑战吸纳书本上的知识了。
买了书本、报纸,因它们比想象的便宜,余下的钱还有不少,足以让他们丰丰富富地吃一顿烤鱼做晚饭——到海滩边上,席地而坐,篝火边用木签子绷着一条条的鱼,烤到半熟,厨子便把木签取下来,用无处不在的芭蕉叶,把鱼包好,送入灰堆之中,过上一段时间,把芭蕉叶包掘出来,就是一包烤鱼了。
一旁的大桶里则舂了香茅、鱼腥草的叶子(这和华夏不同,华夏人主要是吃鱼腥草的根茎)、树生极酸,像是小西红柿一般的树番茄,还有新流行起来的辣椒……这些香料捶得湿乎乎的,众人得到芭蕉叶包之后,从商家那里借来一个小竹匾,烤鱼的芭蕉叶一解,铺在竹匾里,舂料倒在烤鱼上头,周围再盛一圈米饭,便是色香味俱全的一餐了——当然,口味很偏向于本地的土人,因为厨师就是土人,汉人的厨师数量还是少,供应不到平民百姓头上来。这些土人都是占人,平时会到汉人开的餐馆里帮手,逐渐懂得调和了汉人和土人的口味,至少他们现在很注意把鱼烤熟了。
知识教的土人、汉人们,在海滩边上,围着篝火而坐,一群人围着一个竹匾吃饭,土人直接用手,汉人文雅得多,他们多是自带了筷子,又撕开芭蕉叶做饭碗,用舂料拌着鱼肉,加到热乎乎的白米饭里,调皮的孩子还把芭蕉叶攥成一个小拳头,让料汁、鱼汁和米饭发生充分的混合,再张开手掌慢慢的吃——这还是他们从林场的土人那里学到的办法那,这会儿已经成为不少孩子的习惯了。
“吃饭!不要乱跑!被潮水卷去我可不管你!”
呵斥声时不时地在火堆边响起,不分汉人、土人,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在管教孩子,只是汉人的管教明显比土人的要频繁得多,在个体,他们不会有什么感觉,但有些纵观全城的职位,他们能看得到这一年多以来,信奉知识教的土人发生的变化——土人正在不断无意识地观察着汉人,向他们靠拢,在此之前,土人的父母对孩子的约束和教育都非常薄弱,甚至有时候,亲生孩子的丢失和死亡,也不会给多子女的父母什么震动。
对子女的教育意识,对安全的重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被教育到他们脑子里去的,而这种教育,立刻就应用到了他们的孩子身上,当土人们看到汉人不但管束子女不去靠近危险的海边,还管束他们要展现出合适的餐桌礼仪时,他们的第一个反应,便是也开始学着汉人进餐的样子,并且很快就用这种标准来要求子女了……
自然了,这样的事情,不是范老实一帮人能发觉,或者说会在意的了。他们也正对一切感到新奇得很那!这么一顿烤鱼,也不过是十文钱,已经足够一家老小五六人吃的了,白饭一大包两文——二道磨的精米,还是林场少见的海鱼,这价钱实惠得不可思议,种种风土人情,也全是在老家时完全无法接触的东西,走这么一趟南洋,真觉得自己的见识和胸襟都增长了不少,不再是从前那个乡巴佬了。
最妙的是,连住宿都是不花钱的,吃完了晚饭,他们跟随着土人进了椰林——很多土人都带着吊床,之前铺在地上当垫子,这会儿在林间一系就是晚上过夜的住处,汉人们虽然没带吊床,但林间地上,稻草垫总是有的,若是不想睡在海边,也能睡去城西门口的大空地上,那里是车马站点,可以租吊床、竹榻、稻草蒲团,几张一文钱,虽然不算太干净,但可比客栈的房费要实惠多了!
虽说是港口,但种种物价都是这样廉宜,很多鼓起勇气进城见识的罪民,已经盼着下次假期再进城来玩耍了,便连范老实他们,也不再提什么‘常出门耍子,心会变野’这样的话了,因为他们现在已经入了知识教,进城便有了一个非常名正言顺的借口——进香。这是极为符合传统的,可以在他们现在的行动,和传统的道德观中做一个很好的调和,使得他们又出门玩耍了,又不必背负老客家价值体系中很严肃的‘贪玩’指控。
自然了,想要进香的话,平日里也该很虔诚,才能使得上香不像是去玩耍的借口,再加上他们毕竟是千辛万苦才争取进知识教,甚至于是破坏了一些规矩,必须瞒着别人。那么,这批新信徒便感觉到自己实在不能不珍惜这个得来不易的机会了,范老实一干人等,吃了一顿饱饱的烤鱼作为晚饭,第二天下午,乘着牛车回到村里之后,便把‘城里许多耍子’的消息,和那股子学习的拼劲给带回了林场——他们是真的开始利用一切机会,千方百计的在学习了。哪怕和谢六姐有深仇大恨,但看在阿美祭司,看在黑洞量子神明的面子上,他们不能给脸不要脸,客户人家一向是争气的,就算到了南洋,这股劲儿也不能丢。
如果没有加入知识教,他们是否还有这股劲儿呢?这是很不好说的事情,因为南洋的规矩和华夏是不同的,华夏那里,一个班是半日,大概是五到六小时左右,而学校的课程大概在三到五小时这样,再加上他们气候分明,大多数时候,百姓可以轻松的把时间分配为两大块——上午上班,下午上学,或者上午上班,下午忙些自己的事情。
可在南洋这里,就很不同了,南洋的百姓是要上全天班的——或者说,他们的时间必须分为三大块,早上——午休——下午,如果早上上班,下午上课的话,那么,一个人一天就只做早上那么三四个小时的活,那么所有的事情,进展就相当缓慢啦。
所以,南洋的百姓,一个工就是上午+下午的工作时间,他们要学习,只能乘着中午最热的时候,而这是非常痛苦的,天气那样热,脑子真转不动,而且也不可能集中教学——就说林场,伐木工进山就是一天,中午最热的时候都是就地休息,怎么可能顶着大太阳回来上课,再顶着大太阳走回去做活呢?
在中午最热的时候,于同伴都饱腹而躺,在吊床上鼾声大做时坚持自学,不折不扣可算是苦修了,其实能坚持下去的土人都很少,要不然,阿美祭司来上课时,课程也不会一直重复了。五六天一次,在傍晚持续个大概一两小时的基础教学,这就是绝大多数知识教徒能坚持下来的苦修了,它的效果虽然有,但却很慢很少,只能是一点一滴反复的去积累,因为很显然,在辛苦的一天工作之后,脑子也不太好使,上一堂课,最后能留在心里的知识点,如果有三个左右,就已经是虔诚的表现了。
范老实他们,从前也不能说多么的有毅力,中午是一定会睡的,在船上时也是能不做作业就不做作业。但是现在,有了知识教的鼓舞,有了要争气的念想,他们家便突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拼劲来。中午容易犯困,他便打来冷水,湿毛巾盖头——全然不顾什么湿气入骨的劝谏,只要一有机会,他就想方设法地请教张阿定这些扫盲班毕业,有些甚至在初级班成绩也不错的活死人。
范家的孩子,现在说客户人家的土话要被责打,他们宁可全家人都痛苦地用官话互相交流,甚至于是因为畏惧说话而一语不发,也不能再用土话交谈了。他们还每天被逼着用拼音大声朗读范老实买的报纸——这个是阿美祭司推荐的办法。
现在,他们家是期期都买报纸了,林工们每天早上都听范家人读报纸上的话本故事,从一开始的磕磕绊绊,词不达意,到最后的熟极而流,几乎把内容全背下来……
“喂,小茄头——怎么还是这一回啊,新报纸都来了,读新的!”
在林工们半是打趣的要求中,范家最小的小茄头,从磕磕巴巴的官话,到现在已经说得和活死人一般标准,“新报纸在爹爹那里,还没给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