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买活_分节阅读_第333节
小说作者:御井烹香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14 MB   上传时间:2024-12-17 19:12:59

  “你爹爹妈妈现在倒是得意了,竟可以入城考试去!”

  不错,当水稻熟了第二茬,买活军处的田师傅和林师傅,一起带了手册过来,指导林场种山竹树的时候,范老实和老实嫂,已经成为了让阿美祭司引以为傲的模范信徒,惹得土人们艳羡、妒忌而又尊重的同时,他们也诧异地发现,自己身上发现了很大的变化——这辈子从来也没人想过他们两人是可以识字的,不论是族中长辈,还是他们自己,都没想过他们是读书郎的命,可现在,范老实一家人不但认识了拼音,还在长期读报的情况下,自己认识了不少汉字——他们居然真的识字了!

  ‘老实——老实还不错,吃口力气饭是有的’。这是范老实一生收到最多的评价,就连他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最好也不过就是如此了,至于妻子,更是如此,不像是江浙一带,城镇里百姓多识百把字,在广府道,九成九的百姓一辈子都不会有识字的预期,男子犹如此,更别说女人了。范老实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和妻子,居然不再是睁眼瞎了——对照着拼音,还有在反复的诵读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记下来的那些汉字,他们居然真的能看懂报纸了!

  “从一到十,不都是极简单的字形?‘文’这个字也简单,那,你看,‘文’你是认得的,文后面跟了一个什么?一个hua,wenhua文化,这个字不就是化字了吗?”

  他就是这样一步步地认识了不少汉字,仿佛顺其自然一般,除了自己和家人的名字之外,算下来竟也有几百字是初步掌握的——虽然写不下来,却是能读,至于写,他现在也能歪歪扭扭地写下‘范老实爱学习’这样的一句话了!

  便是祖坟里的爷奶,跟着大哥被发配在吕宋的爹娘,怕是都想不到吧!当范老实成功地写下这句话的时候,他久久地凝视着沙盘上扭曲的字迹,一瞬间竟有一种战栗之感——他掌握了文字,从此,他可以亲自给大哥、给爹娘写信了!他的思想能够脱离自己,化为信上的字迹,去到比他更远的地方,留在比他更远的时间之后——

  这一瞬间,范老实被这种宏大的力量所震慑,几乎要发起抖来,他的心跳得很快,眼眶也有些发热,他不得不反复地念诵着黑洞量子知识神明的尊号,才能把自己这不合时宜的泪意给压制下去——在他这个年纪,掉眼泪已经是丢人的事情了。他闭上眼,漫无边际地想着知识教的经文,想着阿美祭司,还有千里之外那似乎无比残暴,有时却又很柔和的买活军衙门……

  等范老实的情绪平复下来以后,他去找来了在家中被束之高阁的写字本和铅笔捆——为着节省的缘故,他们平时都是在沙盘上练字,白纸和铅笔是轻易不许动用的。范老实也是在沙盘上反复划拉了好几遍,这才深吸一口气,小心而笨拙地捏着铅笔,在纸上歪七扭八地写道:

  【父母大人jun安:

  次子老实dun拜,大哥可好?sao子、zhi儿女们可好?我们在占城港】——他翻开报纸,对照着写下了占城港这三个较复杂的汉字,【一切dou好,我学会写字了,信是我亲手写的,占城港这里,什么dou好,父母大人不要diannian】

  【我们jiu要收huo棕榈油了,这一n收huo过后,我会进城考试,如果考试成绩好,我jiu请祭司求情,到lvsong来看你们……】

第672章 棕榈果采实收 占城港.范老实 范老实的……

  是的, 棕榈果终于要收工了,这是件大事,因为林场自从开创以来, 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采收过棕榈果呢——棕榈树要三年才能挂果, 便是天气好,树种也好, 长得快些, 至少也要两年时间。至于橡胶树,至少要五年才能割胶, 那就更是久了。

  现在这批棕榈树,便是两年多前张阿定等人刚开设林场时种下去的,这几年天气热,长得很快,今年已经挂果,这也是林场第一次尝试大规模采收棕榈果,在此之前, 不过是偶有发现正在结果的棕榈树, 虽然也会摘果子,但并不自己熬油, 因为熬油不是什么小事情,需要不少的人力,而且——还有一点是不得不提到的, 那就是张阿定等人那时候并不会熬棕榈油。

  棕榈油的熬法,和别的油料作物并非完全一样, 而这一点范老实等人也是逐渐才学到的,除了知识教的传道之外,主要由农业专门学校的学生组成的林师傅、田师傅也时常来组织人手一起上课, 而林场对这种课程非常的重视——不重视不行啊,张阿定一帮东家合资来南洋闯荡,那是真的大胆,他们到南洋时,除了一些传统的农业林业经验之外,别的是什么都不会的!

  什么都不会,就这样来了吗?也就这样来了,这就是客户人家中敢于闯荡的那批英才所拥有的气魄和胆量,这样的林场,都是必须信赖着买活军后续会来教导他们,否则,这林场非得血本无归不可:便不说没有人割过的橡胶,若是官府不来人教导,他们自己折腾能不能弄出个名堂,便是棕榈果,哪怕是采摘——如果林师傅不教导的话,这都不知道该怎么弄呢。

  不错,甚至就连采摘棕榈果,在林师傅来之前,都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其实山竹、榴莲这些名贵的水果,也都是如此——南洋的物产的确丰富,但却难以量产,因为获得难度是不低的,就说棕榈果吧,盛年的棕榈树,大约是六米多高,而且不像是华夏的林木,有可以立足的枝丫,它的落脚点很少,有些树干上还有锋利的鳞片,随意就能割伤人。就算知道棕榈果是好东西,可该如何去获取呢?

  土人的办法是很直接的,那就是硬爬上去摘——这事儿连猴子都帮不上忙,猴子只能摘椰子这样容易扭取的东西,便是榴莲,都很难摘下,山竹这样的东西又因为果实小而多,猴子是不好处理的,油棕果便和山竹差不多,一般人上去,是直接割下整个一嘟噜的果束——一个果束就有二三十斤重,若是砸到头,人当时就死了。在南洋摘果子也有相当的危险,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获取难度高,要把油棕果制成香喷喷的,用来炸东西的油,工序也不少,一般的部落村子,肯定是办不到的,这也就难怪在买地崛起之前,南洋的棕榈油并不是很普遍的特产了。而买活军来了南洋之后,第一步先是组织林场去开山种树,第二步则是讲述养林要点,现在到第三步,小范围收割果实时,他们就带来买活军特色的‘先进生产力工具’了——柄子长达六米,锋刃可组装的油棕果收割镰刀。

  “这样的铁是天上来的吧!”

  这样锋利的镰刀,给土人们极大的震动,毫无疑问,这是部落完全无法获取的武器,汉人对铁器的掌握和‘滥用’(以土人标准),是土人对知识教虔诚的一大来源,在他们看来,如果不是得到了知识神的垂青,人是无论如何也掌握不了如此难以想象的技术,并且如此广泛地应用的。“有了这样的镰刀,站在树下就可以割果子了!我们还担心一片林子都要我们爬上去采果子呢!”

  这当然是办不到的事情,采果子太容易发生意外了,而让人高兴的事不止这一桩,和镰刀一起来的,还有用椰子壳造的头盔——这个头盔林场是可以自己造的,虽然简陋些,但因为取材的方便,立刻得到了林场的欢迎,林场立刻颁布了新规定,即日起凡是去帮助采棕榈果的工人,必须佩戴椰子壳安全帽,否则是要罚款的。

  虽然又多了一条要罚款的规定,但这也是害怕出了人命的缘故,大家虽然有所抱怨,但心底还是服气的,对林场的管事们,他们认为没有太多好挑剔的地方——这些严格的规定,仔细追究起来,心都是好的。

  就这样,今年采棕榈果,虽然是初次,但要比大家预估得轻松许多了,当然,仍是不容易的——要使用好六米长的镰刀,需要反复的练习,心灵手巧的工人很快就学会了,而采棕榈果是根据重量有奖金的,虽说不多,但大家还是争强好胜,都琢磨着练习镰刀的用法。等到第一片林子采完时,大家都有了相当的进步,这其中最灵巧,最有心得,口齿也最伶俐,文化水平最高的工人,便被林师傅选拔出来,去别的林场当教头,教那边的工人来用镰刀了。

  去当教头,无疑是很得脸的事情,不但出差有报酬,毫无疑问,肯定是可着他们加工钱的,甚至被别的林场高薪聘去,也不无可能,和范老实一家人一同来此的李家小子,虽然才十四岁,但心灵手巧,拜入知识教之后,受到虔诚范老实一家人的影响,现在官话也说得很不错了,便被选拔了出来,跟林师傅一起走了。

  而李家人似乎一下就在林场找到了更多的归属感,也变得悠然自得了起来,在范家人面前,底气也要比之前更足了——在此之前,他们总有些外来户的惶惑,什么事情都不敢出头,便是和土人妇女,都不敢有丝毫的口角哩。现在,他们连笑声都比之前要大得多了,自然干起活来也更加卖力,“大小子总算懂事些,我们家不能叫他丢人罢!”

  教头终归是少数,林场内其他的工人,这会儿也不分伐木工和植树工了,都来帮忙熬制棕榈油——按照土人的做法,棕榈油摘下来之后,要先从果束中把果实取下,再剥去外壳,把捣碎了的果肉、果仁一起,放到锅中去煮,煮过之后再榨,不过,如此得出的棕榈油杂质不少,一看就知道是劣油,便是南洋城里的富人也是不太要吃它的,更不是买地现在卖得极好的那种炸油。

  买活军的做法呢,说起来就要废柴火一些了,他们是连果束一起,先去蒸煮,蒸煮过后,果实便会自然脱落,再撇去茎干不要,把果实再蒸一次,这一次蒸煮时,换一个锅,锅里有扇叶状的搅拌片,一边煮,一边用人力或者畜力带动搅拌片旋转,果实便被打得烂糊糊的,第一道油就这样做出来了。

  第一道油会过一遍筛,过筛后,余下的油糊糊还能再压榨一道,把两道油混合在一起,就是原油了,这样的原油是棕色的,对土人来说,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好油了,但对买活军来说,却还不足够。在买活军这里,原油要送到占城港,再经过占城港送到鸡笼岛去,买活军在那里有一个炼油厂,能把原油进行二次分离。

  在二次分离之后,硬质油会被分离出来,可以做肥皂(所以买活军的肥皂很便宜,远比敏朝要廉价得多)、润滑油等等,也可以任其凝结储存,需要的时候化开炒菜吃,只是会有点儿怪味罢了——而硬质油分离出去之后,留下的软质油,才是买地到处都有得卖的炸油。

  “所以,这些年来,买地的炸物风味是越来越好了,因为一开始,炼油厂没造起来的时候,大家用的只是过筛数次的原油,到底物性还不是最适合做炸油的,现在的软质油做炸油,当真是好,一天内反复的炸,油味也不会发苦,且依旧清澈。”

  张阿定等人,把林场制的第一批原油送到占城港后,回来时就带了一大罐炸油,请大家吃炸物——炸鸡是不敢想的了,这得炸多少才够大家分的?主要是炸年糕、炸木薯饼,还有炸芭蕉、炸土豆、炸饭团、炸红薯饼……用这些便宜的主食做成炸物,浇糖浆来吃。大家可以放量吃——管够,也算是酬劳第一次采收棕榈果的兵荒马乱了。

  虽说难题多,但卖原油的收入如何?只看东家的脸色,便知道是不低的了,大家的心情也都不错,汉人移民这里,大人们嘴角挑着,矜持地小口咬着炸糕,不时交换一个眼色,小孩儿则吃得满嘴流油,和土人一样欣喜若狂,流露着不可置信——这样敞开了吃,满嘴流油的吃炸物,不论是土人还是孩子们,都是做梦也不敢想的。甚至很多土人压根不知道世上还有一种做法叫做‘炸’,他们最多是吃烤物,能有炒菜都算是非常富裕的了,因为炒菜需要铁锅,这对于很多土人部落来说,完全是不可能拥有的东西。

  香啊!怎么不香呢?但凡是个人,没有不爱吃油的,这东西和糖一样,香得是不讲道理的,更何况是在油里充分地吸饱了,疏松多孔的年糕,再浇上熬得热腾腾的红糖浆?

  这味道对于味蕾的冲击简直是霸道的,一拳就打进了脑海深处,叫人吃过一次就再也忘不了,有些土人甚至吃着吃着哭了起来——他们没有办法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了,因为信仰知识教,他们居然能享受到这样的美味,毫无疑问,在这一刻他们已经走得比多少祖先都要更高得多了!

  哪怕是汉人们,吃着这样的点心,心里也不乏震动,不年不节,只是为了庆祝一下棕榈果的丰收,就把油锅从早开到了晚……

  自然,他们也知道,这样做的花费比在老家少多了,所以不能说东家浪费。只是正因为如此,心中才更是五味杂陈——越是看着东家那种司空见惯的神色,心里便越是说不出的翻腾:张阿定这些东家,还有来蹭饭的张安等人,对于这些炸物也只是浅尝辄止,他们彼此谈笑着,回忆的却是在买地吃炸鸡的事情——在买地,炸物是常见的,甚至还有炸鸡这样的东西,随意廉价的出售,东家这些没有什么根基,必须到南洋来闯荡的年轻人,也能时而吃上一两次的!

  这是什么样的生活啊?就是在敬州城里,能过上这种日子的人又有多少呢?如果说,范老实他们从前消息闭塞,不知道买地的百姓过的是这样的日子,可族里、州县里总不会都是他们这样闭塞的人吧?范老实他们现在会读报纸了,便是知道,读报的人,耳目的灵通根本是不识字的人完全无法想象的。要说之前敬州没人知道买活军的日子这么好,他们自己都不相信。

  既然知道,那……那之前买活军来的时候,如何还说着要打买活军?

  在买活军治下,连他们这些罪民,在偏僻的南洋都能过这样的日子,华夏本土的百姓呢?日子岂不是只有更好的?

  如果,如果范家人,如果敬州的百姓,没有和买活军打仗,客户人家就先分家了,他们留在了华夏,迁徙到云县那附近去也好,去广府道平原些的地方找个活计也罢……他们的日子岂不是比现在还强得多,且不说吃食上,学习上,就说之前一年多那颠沛流离低头做人担惊受怕的苦,完全都是不必受的了?

  他们不懂得这个道理,族长们,城里的老爷们难道不懂吗?

  是谁夺走了他们本应享受(简直让人无限向往!)的好日子?让他们承受了这样的苦难?

  是六姐?还是……

  范老实心里,甚至逐渐地产生了一个大逆不道的疑问:到底谁才是他们的仇家?是买活军,还是……还是原本做了他们一辈子依靠的……族老、宗长……那些在传统的念头中,毫无疑问必须永远崇敬的人?

第673章 范老实光明的职场前景

  自然了, 这样质疑祖宗的想法,范老实是绝不会说出口的,哪怕是对着妻子, 他也绝不会把心声吐露。因为这样的念头, 说没说出口差别实在是太大了,似乎一旦说出口之后, 便会发生些不测的后果——譬如说,倘若一个客户人不再尊崇祖宗了,那么,谁来弥补他们心中那极大的空缺呢?

  宗族,对于客户人家来说就是从生到死的主旋律, 几乎是他们价值观的基石, 如果没有了对宗族的依赖和崇敬,那么谁来做心中的这个压舱石呢?难道真的要全心全意地去信仰知识教, 信仰谢六姐吗?

  对客户人家来说, 于宗教的迷信, 不过是对宗族信仰的补充而已,把宗教完全作为生活的全部指导,也让范老实本能上感到一丝抵触,他还是更愿意如同现在这样,很有几分实用主义,精明地来使用对知识教的信仰, 完全狂信……那似乎是土人的做法, 而且,即便是土人,也没有如此虔诚地对待知识教,或许是因为知识教的教义, 实在是让人难以彻底狂信,从根本上,它的逻辑是有些自相矛盾的:能够经得住学习苦修的,那都是聪明人,而越是苦修,就越难以狂信,真正愚昧而又狂信的那些人,绝无可能做到知识教所要求的苦修强度。

  对范老实来说,是否要彻底的抛弃宗族,并不是一个很急迫的问题,无论如何,他反正已经生活在一个没有宗族的林场里了。这个疑问和他日常生活也没有任何关系,因此他可以很方便地束之高阁,不去思考,只是心中偶尔也有些空落落的,在巨大的幸福感中又还感到了一些不踏实,好像心中出现了一个空缺,而尚不知道可以用什么去填补。

  范老实感受到了一些学习的需要——他现在逐步建立起了一种新的信心,即人可以从书本上学到一些真正有用的,能解决疑问和需要的东西,也就是说,困难可以从书中寻找解决的办法。

  但是,现在的矛盾是,林场的书不多,范老实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也不能问人,而他那种购买书籍的冲动,却又被传统的消费观而自我束缚了——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大概是应该大量看书的,可是,范老实已经有了孩子,而且他只是个林场工人。

  从客户人家传统的价值体系来讲,他似乎不应该把钱花在自己的阅读爱好上,甚至于说,他的钱哪怕为自己私人花一分,都是有罪的,成家了,做了父母之后,夫妻两个人唯独正当的开支,便是为了孩子花钱。其余的花销,倘若是便宜的,那也就罢了,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不受到鼓励而已,但倘若在家庭收入中占到了相当的部分,那简直就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别说自家的成员了,就是别家的邻居,也都有资格议论纷纷,摆出教育的样子来,告诉他们,‘这不是长久过日子的道理’!

  一个林工,还是罪民,即便入了知识教,那也上不得台面,做不得大人物,读太多闲书又有什么用呢?便连范老实自己,也认为这话是有道理的,况且即便他想买书,牛车也没有卖的,只能等有时候因为什么别的事——或者是下一个节庆,大家一起去占城港,他再找个借口去买教材,大概才能去港口新城的书店走走……

  不论如何,书在南洋的确不是什么常见的东西,要比在华夏难以获取得多了,买活军衙门只能把力气用在保证报纸和识字教材流通上,其余的书本就暂且只能放松些,而一旦没有政策的压力,海商根本没有贩书的动力——同样的重量,用来运送工业品能赚更多,印刷品又沉又不容易保持品相,销路还不算很广,何必废这个力气呢?

  范老实对于书在南洋的珍贵,还没有太多的了解,随着棕榈果采收逐渐进入尾声,他和妻子倒是开始准备要进城一趟了——范家有三个孩子,最小的才六岁,按照传统的看法还不到开蒙的年纪,但在虔诚的苦修之下,居然也已经学会了全部拼音,甚至会背九九乘法表了,这就是在老家,也是聪颖的表现,在南洋这里,便更是出类拔萃。所以张阿定把他们一家都报上去了,同时也鼓励另外两户新移民的成人也去报考‘扫盲班毕业考试’,“如果考过了,你们的工钱一天还能再涨五文,一个月也是一百五,不小的涨幅呢!”

  在南洋这里,物价、收入,和华夏本土是有相当不同的,呈现出和特产强烈的相关性——只要是本地有出产的东西,价格都要比在华夏本土更便宜,最典型的就是大米和白糖,此外,棕榈原油的价格也十分便宜,可以说,如果能适应原油那股子特别的味道的话,那每天都吃油汪汪的炒菜,对一般家庭也不是什么负担。

  至于收入呢,活死人下南洋,最低工资是三十文一日,这比在华夏本土要多了五文钱,而罪民这里,他们没有通过扫盲班考试,所以是一十五文钱一日,最低的价钱,通过了则也是三十文一日——这是个行情价,一般的岗位差别都不会太大,当然了,根据和占城港距离的远近,待遇上也还是有区别的。

  比如距离远一些,工人不能时常进城的林场、农场,会给雇工发一些福利,减少他们在日常生活上的开销,或者会增设一些岗位,比如说,一些地理位置较好的林场,他们是不付给帮忙做饭的小杂工酬劳的,只是包餐而已,因为工人可以白吃饭,但家眷总不能跟着白吃吧,你做点活就算是抵饭钱了,但在远一点的林场,帮做饭就也给十文、一十文一日的酬劳,这样可以留住工人,不叫他们总想着往靠城近一些的林场跑。

  范老实所在的林场,如果只是帮做饭,也是没有钱的,但如果夫妻两人都做工的话,孩子就没人看了,所以不少林工家还是比较传统的男人做工,女人帮衬的模式,女眷除了个别力气很大的之外,便是帮着做饭,看看孩子,顺便种种自家在林地边缘开辟出来的菜地——这工作量和在老家比其实要轻省很多,因为南洋的百姓并不自己织布,也就少去了男耕女织中,由女人承担的繁重劳动织布。

  这样算下来,范家一个月的收入是七百五十文,包饭,一家五口平时要用钱的地方也不多,说起来日子和老家比真不算是苦的,如果通过扫盲班考试,那就能涨到九百文一个月——一个月就算花销两百文好了,牛车上买些东西,足足够,剩下七百文也能存起来,一年就是七两银子,按照现在占城港的物价,三年就能在港口新城买一个小小的院子!

  当然了,买了小院子,家里人搬到城里去住之后,又该如何挣钱,这暂时还是很模糊的事情。因为范老实一家人既没有做过生意,也不会经营饮食档口,而要说在城边做自耕农呢……那就想太多了,在南洋这里,汉人是不可能去做自耕农的,普遍是以农场的形式抱团经营,这里除了歉收的风险大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汉人需要时常面对野兽和土人的骚扰,单打独斗就只有被欺负的份儿,再说南洋这里的农业,很多时候是用机器来帮忙的,单个的农家上哪租赁这些机器去?

  不过,就算不自住,买套房子租出去也好啊,再说,即便不买房,存点钱预备急用,或者买些大件也是好的,南洋这里的物价还有一个特点,便是虽然有些东西特别便宜,但也有些东西特别的贵,凡是需要进一步加工的工业品,通过海运从鸡笼岛运来的,价格都至少比华夏本土贵一半,是以,在这里生活倘若要拥有和本土一样的体面,非得耗费大量钱财不可。范老实一家人如果想要拥有一座自鸣钟,至少得勤勤恳恳地攒个十多年,退一步说,哪怕是想买一辆木轮自行车,也得存个五年钱不可。

  除了木轮自行车之外,还有很多昂贵却让人眼馋的东西:香精花露水,这东西在南洋是能救命的,喷洒在身上能驱虫,怎不让人喜欢?马口铁的餐具……比较不会锈蚀的东西,在湿热的地方也受到了极大的欢迎。轻便锋利的刀具耕具、可以遮挡阳光的有色眼镜(这个东西受到极其强烈的喜爱),雕琢后显得光彩四射的宝石……能治暑热的清凉神药……

  等等这一切买物,在占城港乃至安南,都引起了风尚,现在占城港码头,停泊的可不止是买地的船只,还有安南贵人的海船,只要是船中的买地奢物,他们没有不想买的,范老实听张阿定说,“就连身毒那边,也捧着黄金宝石来换,只要是买物,就没有不喜欢的”——他想这也是当然的,范老实他们这些平民百姓,虽然不至于对宝石发生什么兴趣,但也喜欢马口铁的餐具和避虫治病的药材啊!

  既然这样,女眷们挣钱的动力也就很迫切了,她们也是各寻各的路,有的读书愚笨的,便想自己养鸡,下的蛋除了自家人吃之外,也能在林工之间卖点钱——只要他们勤清洁,不让味道影响到大家,管事们是许可的。

  还有的则愿意做缝补的活计,有的突发奇想,想学着开个托儿班……总之,除了帮做饭之外,不用织布积攒下来的体力,她们想换成钱。而老实嫂则是瞄准了抄写员的活计——因为是一群人合股的林场,而不是一个东家的产业,为了避免争议,他们从买活军那里学来了重视留痕的习惯,每天都有工作手册是需要当值的工人签字填写的。可工人的拼音未必就一定好了,笔迹也多为潦草凌乱,便产生了抄写员的岗位,抄写员就是把每天写在黑板上的工作手册进行归纳誊抄,整理到正式文本上,并让工人盖手印确认的活计。

  这个工作,不算是太累,和巡林员一样,腿着溜达即可,时间也比较机动,不太耽误女眷们照顾家小,但难点是文化水平要高,不能只是勉强掌握拼音,必须相当熟悉,且会写一定的汉字。

  所以,女眷们虽然都眼馋,却也自知无法胜任,老实嫂若没入教,也是不敢肖想的,也就是她入教之后日夜苦读,平时自己也试着辨认黑板字迹,认为的确可以尝试了,才吞吞吐吐地对张阿定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一直以来,这项工作都是张阿定兼任,也让他叫苦连天,如果东家愿意给这个机会……

  和所有在异国他乡经营小小事业的东家一样,怕的不是手下人有能耐,而是手下人都是一群蠢货。张阿定考察过老实嫂的水平之后,便督促老实嫂和丈夫一起参加扫盲班考试——这里是有他的考虑在的,虽然老实嫂水平是够了,但毕竟还是要从服众的角度去考虑,如果不参加考试,直接任命,之后又有人通过考试来求这个岗位,那林场该给谁好呢?毕竟是很有限不需要付出太多体力的清闲岗位,惹人眼馋的职务,还是要尽量能服众的好。

  对范老实来说,通过考试,一个月是多一百五,可对老实嫂来说,考试的意义更大,只要通过考试,老实嫂就有兼职抄写员的资格了,抄写员一天的酬劳也是三十文,如此,范家人的收入将陡然间从七百五十文,倍增到一千九百文,对他们来说,不啻是阶层上实实在在的一个跃升!

  这是眼见的好处,长远的好处且还不至于此——孩子们若是通过扫盲班,还能去城里上免费的初级班,学费不交不说,还管饭,只要考试通得过,就能一直学下去。当然了,太小的不要,七岁以上才能入学,前提也是要通过扫盲班,至少会写自己的名字,而且,学校的管束是很严厉的,下了课还得在学校的安排下干活……但,不管怎么说,这毕竟是免费的学校——而且还管饭!

  这条政策,不论汉人、土人都是一样的,只是能通过标准扫盲班考试的土人,哪怕是成人现在都还不多,更别说孩子了,因为标准扫盲班考试有一个潜在的门槛,那就是必须要熟稔官话,新下山的土人即便熟练掌握拼音,但也可能是用来标注自己的土话,不代表他们就能流利地说官话了。

  在考试那日,阖家出动往城里赶的基本还都是汉人,土人考生是在城里才能多见到一些——这些土人一般都在占城港世代居住,本身就有一定的汉话基础,再加上参加考试也更方便一些,有枣没枣先打一竿子么,就算考不上,也能招呼这些考生到他们家去吃饭住宿,赚一笔小钱。

  标准扫盲班考试,要连考七天,除了城里的居民可以自己报名之外,农场林场的工人,都是牛车代报名,代安排考试日期的,按地理片区来进行划分,在新区码头的大广场前,摆着一张张的小几子,考生们在一旁的蒲团上盘坐着答卷子,同一个单位的考生,按顺序分别前往七个考区就坐,这样就有效地防范了抄袭作弊。

  小孩考生在单独的考场,考前各分一对桃符,考完了由监护人去领,桃符对上了才能带走。如此,范老实便和家人分开了,单独来到一片树荫底下坐了下来,他好奇地张望着左右一顶顶斗笠,心道,“不知道多少是我们家这样,信仰了知识教的罪民。”

  才刚是这样想着,忽然见到右边一个斗笠微微一动,向他看来,两人目光相对,都是一怔,随即大喜,范老实叫道,“阿良,是你!你怎么——你不是去——”

  说到这里,忽然想起了场合,便忙压下声音,迫不及待地用土话低声问道,“你不是选了去高丽的吗?怎么跑到占城港这里来了?!”

第674章 陌生的范老实

  正所谓人生四大喜, 他乡逢故知,更何况范忠良不但是故知,还是范老实的族亲, 而且——还是谱系很近的一支?两个宗亲他乡相逢,都是喜之不尽, 把着双手泪眼凝睇, 倒惹得周围的考生不断看来,很是好奇。不过还来不及叙过别情, 就有人来喊他们落座考试了, 于是阿良忙道,“先考试,考出来了再说!”

  他原本也和范老实一样,别说识字了, 官话都不太会说的, 但看他如此重视考试的样子, 当是这大半年来, 也和范老实等人一样设法获得了一些教育, 范老实连连点头,将阿良的手拍了拍,回到自己考桌前坐下,他的心思逐渐冷静下来了:眼下考试才是头等大事,可不要被旁的扰乱了心神——如果是考完了才和阿良相认倒好了,这会儿就怕两人都被影响……

  一时间, 他倒是有点埋怨起刚才的自己来了——早知道就不东张西望了,就算因此不能和阿良相认,究竟也是考试更重要些……

  这个念头刚一兴起,范老实又被自己给吓到了, 他怎么会有这样的念头?!范老实自己都觉得自己变了个人,只是还来不及咂摸,考卷便发了下来,他顿时顾不得想别的,将考卷前后一看,通览之后,唇边顿时露出自信的笑容:还好,不算难的,触目都是可以立刻答出的题目,如此,不仅自己不必担心,便连妻子、大妹、弟弟,也都必过的,小妹年纪最小,还可以来年再试,现在就是考过了,也不能上城里的学校,因此倒是无妨了。

  范老实一家人,因为爱读报的关系,对于扫盲班考试的应试技巧,知道得就要比别的罪民更多,别的罪民不爱买报纸,只是蹭着读,如何会有他们看得这么仔细呢?买活周报上,时常有文章介绍该如何应试的,通读试卷、分配精力,就是上头提到的小技巧:先把会做的都做了,再把余下的时间分配给分值高的大题,同时还要计算誊抄的时间……

  对苦读了半年的范老实来说,扫盲班的题目可以说是毫无难点,最后一道答题,是五十以内的四则运算——甚至连乘除法、括号都没有考到,就是简单的34+17-9而已,而他已是自学了竖式运算,因此断无可能出错,他最拿不准的反而是自己的笔迹:为了省钱,全家人都在沙盘上练字,这和铅笔到底是有些不同,所以要先在草稿纸上把笔迹练习得清晰工整了,再去试卷上誊抄。

  不要小看这卷面关,来参考的百姓,很多都败在这一关上,有的土人,力透纸背,第一笔下去就划破了试卷——这一看就是从未用铅笔写过字的,这卷面残破了,若是换在敏朝,直接就是黜落,便是在南洋,土人也知道大概是要不好的,才刚开考,就有人伤心地呜咽哭泣起来,惹得考官过去查看呢。

  除此以外,还有公然伸脖子来偷看,被监考直接揪出考场的;临考紧张,盘坐不住,坐立不安竟甚至起身奔向人群,直接弃考的,这些种种怪现象以土人为多,但也不乏汉人罪民,考场上热热闹闹,和范老实想象的氛围完全不同,倒显得他颇为有余了,他再三慎重,仔细地用草稿纸抄了两遍答案,见没有什么可改易的了,字迹也不再那么歪扭——毕竟是用铅笔,和沙盘木棍其实是很相似的,如果买活军用毛笔考试,范老实只怕连一个囫囵字都写不出来。

  用拼音混合着汉字,在一样是汉字标注拼音的答卷上,仔细地写下了答案,范老实交卷时,考场内已有近四分之一的考生弃考了,余下四分之三,还在抓耳挠腮,显然这题目对他们还有一定的难度。范老实这里被引去考官处时,排队的人还不算多——扫盲班是现场看卷子现场出分的,并不排名,因为这不是限额制的考试,只要过了六十分,便算是考出来了。

  官府当即就会制作一块木牌,表示范老实拥有扫盲班毕业的水平,他去找工作时,便可凭着这个木牌要求三十文一日的工钱,自然,若是不拿出来,宁可拿二十五文一日,那也是可以的。

  目前来说,南洋的汉人还是很少,并不存在拿了木牌却情愿为了一份工作还拿二十五文一日的事情,当然了,不得不防的便是有人口头冒充自己扫盲班毕业,说是木牌丢失或者污损——这也是很常见的事情,毕竟官府未必能保证把扫盲班毕业的事情都记档,如今的解决方法是,倘若有人的文化水平遭到质疑,又拿不出真木牌,便要在质疑者的陪伴下当众再考一次扫盲班,若是考过了,算他是真的,若是没考过,那是要赔钱的。

  今日的扫盲班考场,便有两三个被雇主陪伴来的汉子在做考卷,旁人也对他们指指点点,叫范老实知道了他们的来历,他一边等候,一边忖道:“怪到木牌做得这样菲薄呢,怕不是有意让它容易遗失的,其实这样也好,如此便可促进扫盲班毕业的百姓,要始终保持学习的习惯,至少不能忘了、退步了,要知道知识这个东西,不温习,不运用,忘得也快,而若是为了温习、运用,便要看报纸什么的,旧的忘记了,反而不知不觉还能学到点新的,这就是进步了。”

  “这叫什么,什么来着,之前报纸上提到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是乐乎吗?好像是个不一样的字……欸,范老实,你牛马一样的人,今日居然连这样文绉绉的词都掌握了,还能这样分析,这样有见解了,这知识教到底是开示了智慧在你身上,你这真是变得叫人认不得了!”

  他心中也时常对这样的自己感到惊叹,于喜悦之外,其实有时不免也有些慌乱,像是对这变化有些不知所措,平时忙着还好,这会儿无事做,又很想立刻知道自己的分数,紧张之下自不免胡思乱想,好半日,一听到‘范老实,98分’的分数,方才一下松了一口气,刚才那所有想法眨眼间全都烟消云散,剩下的便只有纯然的喜悦和感激了:谢六姐暂且不说,这知识教,却真是要感恩的,这些年来供奉了那么多神佛,真金白银的拱上去,合伙买猪头、烧黄纸……全没有一个一分供奉没收过的知识教,带来的好处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6页  当前第33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33/61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买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