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买活_分节阅读_第34节
小说作者:御井烹香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14 MB   上传时间:2024-12-17 19:12:59

  “弗朗机人那样小的国度,连咱们一个行省都不如,如何能造得出那么多船呢?”

  “这地图为何是以非洲居中?咱们敏朝的地图怎么也当是亚欧大陆居中吧?”

  “这地图上写的是什么字啊?是弗朗机字吗?”

  “六姐你说咱们生活在一个球体上,可为何地图还是一张纸呢?”

  这其中有许多见识是黄大人此前从未接触过的,但他今日实在是已吃惊过度了,此时反而有些麻木的从容,垂手立在一边听着谢双瑶应付这些多话的学生,并把他们又都打发了,屋内只剩下三人——谢双瑶、他,以及一旁执笔记录的马脸小吴。

  人散了以后,屋子一下空了下来,谢双瑶长长吐了一口气,拿手捏着眉心,过了几息才对黄大人叹息,“老师不容易当啊——他们的世界还太狭窄,只有几座县城,要再过几年才会建立起国家的概念。”

  黄大人是能理解她的,他有种感觉,或许自己是谢双瑶‘降临’之后所遇到的第一个,能够真正明白她的抱负,理解她的身份,而非只知道一味敬拜的大敏人——虽然这理解也绝不全面,黄大人可以轻易地看透太多百姓,却只能略窥谢双瑶城府一角,但至少双方有了坐下来谈谈的余地,而非只是谢六姐单方面的灌输。

  他心中的惊讶依旧澎湃,但面上也已沉着了许多,微微一欠身,拱手慰劳致谢,口中说道,“六姐博学多识,下官自愧不如,倘若易地而处,恐怕下官即便身处仙宫,也没有这般好的记性。数百年前的天下当是什么样子,在下是决计记不起来的。”

  从地图来看,六姐从前所处的年代,和当今的治下的确有极大的不同,就以非洲为例,按六姐刚才的说法,此时此地多是一些土人聚居,有些地方都没有国家的概念,甚而还在结绳记事,并无自己的文字。但地图上的非洲却画了许多国界线,这应当都是其后数百年间逐一发展而来,黄大人只看地图上‘中国’国境线的变迁对比,心下对敏朝的前景,其实就略有了几分了然,但仍然抱了仿佛万一的想望,说到这里,咽了口唾沫,颤颤巍巍地道,“以六姐的见识,下官还有一问——六姐可知,我大敏国祚,还有几十……”

  他窥探着谢六姐的眼色,调整着自己的用词,“几年——总不会只有几个月罢!”

  谢六姐似是觉得他很好笑,她戏谑地望着黄大人,却没有吊胃口的意思,“现在的皇帝喜欢做木工吗?——还是那个木匠皇帝啊,那还早,还早,至少还有个几十年的。”

  黄大人微松了一口气,仿佛得到了短暂的赦免,谢六姐又戏弄他似的说,“但我们买活军来了,可就不一定了。”

  这就是黄大人想要最后一试的点了,无论如何,他始终曾是大敏的忠臣,这句话他即便知道希望不大也一定要问,“倘若、倘若皇爷以国师之礼迎姑娘入京……”

  谢六姐摇了摇头,她同情而又怜悯地望着黄大人,“这是不可能的,大敏已必亡了——倒不在于我,也不在于建贼、西贼、闯贼,就这么和你说吧,黄锦衣卫,这些年来,气候逐渐地偏冷了,连南边也种不了双季稻,这种天气,你可有感觉?”

  黄大人心头猛然一跳,仿佛浮现起了很不祥的预感,茫然地微微点头,谢双瑶续道,“这种气候,我们管它叫小冰河期,就我所知,虽说世宗时起,便有前兆,但天气的变冷,还是从神宗年间开始变得显然起来。很多人以为这是帝王不修德政的缘故,甚至把它和先帝的立储之争联系起来。”

  这确实是曾有的事,神宗年间的纷争还没有过去太久,虽然这并不是谢六姐应该知道的,但她也的确知道了,她继续说,“终究,大臣们胜利了,但天气也没有因此转好,北方更出现了频繁的鼠疫和干旱,不要以为这两年夏天的天气逐渐地热了,便是这一波冰期已经完全过去,我告诉你,前五十年不过是小打小闹而已,就从现在算起,之后的五十年到一百年,那才厉害呢,到时候连广东道都会下雪……你觉得敏朝能挺得过去么,黄锦衣卫?”

  但黄大人几乎已经听不进她的说话了,他心里如同黄钟大吕连番敲响,反反复复只是谢六姐的话,‘之后的五十年还要更厉害’。之后的五十年,还要更厉害!

  大敏亡了!他双目之中,情不自禁,终究是涌出热泪,打从心底迸发出了这丧钟一般的悲鸣,“大敏亡了!苍天呀!这是天要绝我大敏!”

  “大敏——要亡了呀!”

第75章 黄大人结束悲痛

  大敏的确已然是在灭亡的路上无可挽回地往前走去, 任谁也无法拯救,这一点,谢双瑶和黄锦衣卫的看法是一致的, 问题的关键便在于这无法扭转的小冰河期,还将持续五十年左右才会逐渐回暖, 她今年才十五岁,谢双瑶可以等得起,但大敏朝却是无论如何都等不起的。哪怕从明年起,气温就陡然回升到正常水平,大敏朝的统治也一样是风雨飘摇、危机四伏,更何况这样的天气还要持续五十年,甚至更冷呢?

  只要相信她说的这句话, 那么便大可以如此推论——敏朝的灭亡, 已然是一件确切的事,现在唯独可以商榷的便是灭亡的时间问题而已。

  “所有的弊端, 说起来都是分配机制,但朝廷的官僚制度又决定了敏朝决计不可能自我变法自我改革,甚至连小小的调整都难以办到,譬如一条鞭法——只是一点小小的调整而已, 你们那个张文忠公, 也付出了巨大的政治代价。”

  谢双瑶用这样不以为然的口气指点着江山, 这和她现在的身份是很不符的, 但黄大人一句话也无法反驳,恰恰相反, 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谢双瑶在谈论这些政事时所泄露的观点与知识, “朝廷的财政制度, 从开始便是极畸形的。对商税, 规定得粗略简单,大多体现在关税上,以至于有权势的人逃税极为容易,而无权势的人根本就无法做生意——而关税会汇总到中央么?根本不会,也就造成了各地方和中央的财权分离,以及中央统辖力的薄弱。好,商税是很难收的了,只能指望田税和人口税,但这又是一个巨大的坑。”

  田税现在也是收不上来的了,因为乡间的财势人家只交很少的税,却在名义上占有了几乎九成的土地,谢双瑶说,“朝廷财政指望农业税的时候,却还规划了免税额,在执行中就是这样,到最后农户被逼着把该给朝廷的农业税交给了本地的大户,而大户又养出了许多读书人,在朝中为他们鼓吹‘轻徭薄赋’,没有钱,谈不上读书,读书之后,实际上已经进入了这个窃国本而实自身的国贼阶层。口中喊着圣天子,但实际利益上,和圣天子俨然已经站到了反面。”

  “有敏以来,历代皇帝都信用宦官,便是因为唯有阉党这个完全根植于皇权的政治阶层,能够实在地为他们办事,其余的所谓忠臣良相,只能和他们达成很有限的合作,根源便在于这里,有才华的读书人能看到朝政中的弊病,对自己出身的这个阶层进行一定的约束,但要说彻底的革掉自己出身的这个阶层,万无可能,只有一个张文忠算是稍微触动核心利益,他的下场你们也都看到了。”

  如今朝中,以阉党和西林党的斗争为主,黄大人便是厂卫麾下的干将,虽然他并没有净身,却是阉党的腹心,但由于阉党立身不正,在士林百姓中一向没有名声而言。此时听到谢双瑶的话,哪怕他已下定决心要改弦更张,也是不由得打从心底暖和熨帖出来,更为谢六姐的高瞻远瞩震慑,郑重拱手道,“六姐高见!”

  想到朝中那些所谓君子,争权夺利、拉帮结派、打压异己,乃至在地方上倒行逆施,却又仗着笔墨之利,为自己涂脂抹粉的丑态,禁不住发自肺腑地说道,“能看穿那帮西林君子的真面目,六姐好利目!”

  “西林党确实不是什么好东西,但阉党也没好到哪里去,”谢六姐不受他的马屁,比了比马脸小吴,提醒黄大人别得罪了她,又有些不屑地说道,“你的那些顶头上司们,不说不学无术,但在教育上却普遍不如外间的朝臣,而个人的晋升也没有公平的考核机制,任人唯亲,是以阉党要说一心为民,也不见得。选拔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如今京里所谓的九千岁,他就算有才干,有政治眼光,但自身没有基层施政经验,怎么能办得好差事?”

  “皇帝不是没想过办法,在各处开设皇庄,便是他们的变通之策。但这条道路很容易便被打为是‘与民争利’,而且在实施中也被宦官贪污了不少,久而久之,新的利益阶层不断涌现,谁都在多吃多占,谁也不愿吐出来哪怕一丝,现在的朝廷财政实际上已经濒临崩溃。就算风调雨顺,也是没得办法,更何况如今天时这么的差,那就更加没有办法了。”

  天色渐渐晚了,马脸小吴在奋笔疾书,记着这罕见的以天下为视角的对谈,她也在从中汲取着宝贵的见识——九千岁、阉党、西林党,这些都是于县令等人常提到的政治常识,谢双瑶的话里没有什么她没接触过的陌生知识,但她将这些组合在一起进行分析的方式,是吴小莲从未想过的。

  “这样的政治博弈,西林党代表地主阶级——往往也是大商家,阉党代表皇权利益,没有谁能代表农户入局,但最讽刺的一点是,地非得农户来种才有粮食出产,而没有粮食吃,大家都要饿死。整个施政方针都致力于消灭自耕农,人被杀,就会死,既然所有人都来压榨农户,那自耕农还能怎么样呢?不就都快死光了吗——”

  这是黄大人无法反驳的,甚至他的想法和谢双瑶没有太多的矛盾。作为锦衣卫中坚人物,黄大人算是如今天下少有的,能够接触到帝国全貌的政治人物,而他发觉谢双瑶的逻辑是无可反驳的,这样的体系注定难以持久,一百到二百年已是极限,体制本身就注定了土地最终会集中到极少数人手中,带来朝廷财政的崩溃。一个不平衡的体制的本身就注定了将来的崩溃。

  谢双瑶拉长了声音,有些讽刺地说,“政治不讲道德,尽管那些西林党满口的悲天悯人,但其实压榨起他们最体恤的百姓时也是一点不手软的。他们可明白着呢,农户活不下去的时候,起来造造反,阉党和西林党便暂且罢手,安抚一下当地的农户,这本来也还算是行得通的纠错机制,但这样脆弱的体系是禁不起天灾的,尤其是禁不起全国范围内的寒潮和减产,要持续数十年的寒潮和减产——这些年连浙江也乱起来了,黄锦衣卫,农户和织户争地,你应当知道这背后的缘由是什么吧?”

  “……天冷了,种不得多季稻。”黄大人心情沉重,“原本一年两熟,或是两年三熟的地,现在只能一年一熟了,冬天什么也种不了。粮食便不够吃了,但织户又占了许多田地去种桑树、种棉花,这些织户背后都是本地的大地主,而农户背后的小地主很难和织户抗衡,农户们活不下去,浙江人又野蛮,双方便时常在灌溉时彼此冲突,时常酿出血案。”

  “连富庶的浙江道都是如此,两湖、四川,情况会好么?”

  自然是不会的,减产是全国性的,而且数字触目惊心,别说五十年,哪怕再减产个两年,都会有上万上十万的百姓饿死,没饿死的那些也不可能坐以待毙,必然要起来闹事。建贼、西贼、闯贼,只是个开始,大敏就像是一艘千疮百孔的船,有些人还在往外徒劳地舀水,想要把漏洞慢慢补上,有些人已经被迫或者主动地跳了船,有些人还在欢快地凿着窟窿。

  而像黄大人这样的人,他看到的却是在这艘船翻覆,新的一艘船浮起的过程中,不知有多少本已很苦命的百姓,将要无望地化作路边的骷髅,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那些人和他一样也有家人,也有智慧,就如同那个小佘,他是个低贱的船夫,注定会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甚而死去,可他却又拥有不逊色于黄大人甚至犹有过之的算学才能,他和黄大人实在是一样的人!

  ——难道他的出生,便是为了在绝望中惨嚎着化为徘徊的孤魂么?

  他的双手微微颤抖了起来,黄大人哪怕被快刀架着脖子,也没有失去过自己的冷静,但此刻他为这预见中的景象浑身难安。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他是厂卫特务——这世上绝不会有人指望他有甚么多余的良心,朝廷鹰犬么,颠倒黑白、为虎作伥是他的本职工作。就连黄大人自己都未曾觉得他有多么的为国为民,但这一刻,他当真从缅怀朝廷的伤感中走了出来,他起身由衷地对谢六姐行跪拜礼,“天下至此,必将大乱,乱世为炉,万民熬煎!请六姐出山,救苦救难,小人愿效犬马之劳,为六姐肝脑涂地——”

  但他没有拜下去,就被马脸小吴跳起来扶住了,还吃了一记白眼——这句话说得太长了,还有好几个难写的字。“我们买活军不喜欢跪拜,你鞠躬就可以了。”

  这的确是谢向上提过的规矩,黄大人呆呆站了一会,深吸一口气,长揖到地,接连鞠了三躬,起身时已是收拾所有情绪,不再谈那注定覆灭的大敏,而是拱手问道,“既然天气越冷,而北面的饥荒、旱灾、大疫想来也只会越演越烈——”

  见谢六姐微微点头,他的心更沉了几分,口中语速不变,往下说道,“那么小人猜测,六姐应当是暂时并不准备往北面争雄,而是要先图广府,再往吕宋、安南等天气炎热的所在建立功业,如此可尽收南面天时之利,待到兵强马壮之时,再从容收拾北面的建贼、闯贼?”

  二人问对至此,终于对彼此的意图和身份达成一致,黄大人也算是正式入伙。这样的戏码虽然一直在重复上演,已经让谢双瑶有些腻味了,但也是招揽人才不可避免的步骤。陆大红带回的这个黄锦衣卫的确是个惊喜,虽然是厂卫特务,但胸襟眼光都已有了政治家的雏形,她问,“你觉得这思路怎么样,可行吗?会遇到哪些方面的阻力?”

  她的优势无人可以取替,但谢双瑶的劣势是她对周围具体的政治军事环境并没有太多认识,而且也很难预料本地人对她崛起的反应,正需要黄锦衣卫这样的高层次人才为她推演,在厂卫特务这个位置上,黄锦衣卫能接触到的情报比一般的督抚都要更多,而且他有很强的推理能力,以及很老道的政治眼光,他是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

  “目前而言,买活军虽已占据了四县之地,声名更向三省传播,但迄今仍未有奏章上报,便有在下此前和六姐分说的缘由在内。从福建道而起,在这片山区中盘踞了若干年,外人看来,显而易见,买活军并无争雄天下的野心,只是乱世结团,以图自保。如此的枭雄,心中仍有正气,还认可正统,那么以如今朝廷捉襟见肘的财力人力,当是以抚代剿,招安为主。甚至连惊动朝廷的资格都没有,往往在省内便自行处置了。因为往上报了匪情,便等如是为自己增添了一件事,倘若还没想好该如何处理就向上报,那是十分不划算的。”

  “若说从前占云县,省内还是装聋作哑,如今先后占了临城、许县、吴兴三县之后,别处不说,至少福建道是要收到消息,并且商议着该如何处置了。但闽北这一带,山高路远,不论是从福州出兵,还是从延平出兵,要走到地头,耗费的军粮都是一笔极大的数字。况且福建道的兵力如今许多是被调去北面应付建贼了,余下的兵力敷衍海防都还嫌不够。”

  “那么便是不能剿,不能剿,那就要谈招安了,这便是抚。现下朝廷对于诸多义军,只要不是和建贼那般,已然以天命自许,否则多数都是以抚为主,无力征讨,这也是实情……”

  “前来招安的人选,是要慢慢谈的。倘若买活军今日占许县,明日占吴兴,后日又去攻打延平,事态俨然紧急起来,要不断裹挟滚动,将整个福建道俨然败坏了去——那事情倒快了,不消多说,布政使也会定下招安的人选。正因为买活军是这般稳扎稳打,软刀子割肉似的,省衙门才是争议不定——招安这般没有名气的匪贼,担惊受怕,历经艰险不说,荣耀却也有限,是最没油水的差事,谁都不愿来,自然是彼此推诿,这人选短时间内是定不下来的。”

  “再加上买活军奉女子为首,又打着白莲教的旗号,而白莲教这百多年来,多次在江南举事,旋起旋灭,没有能持久的。众人更有了一丝惰性,所谓‘观其自败’,便都是在等着这一支白莲教自行覆灭。期间最多派遣特务前来打探消息,或是施展离间之策等等,玩弄些小招数,若说发兵来剿,这是万无可能,没有钱粮也没有兵了。”

  不愧是高级特务,黄大人分析局势,便比于县令等人说得更清楚明白、鞭辟入里,也更敢预测。“以我所见,六姐在闽北这里,只要不去碰延平府,数年内应当都是这般相安无事的状态——延平府有延平郡王在,若是郡王府被攻破,死了宗室,那么这事儿也就闹大了。而若是绕开延平府,在福建道缓缓经营,只要在闽东给官府留下少许周旋的余地,便也不是不能慢慢地谈。闽中、闽西、闽南这三处,尽可以徐徐图之。”

  “不过只是一点,福建道山多田少,闽北还有个吴兴,素来是小粮仓,闽西真是穷山恶水、瘴气处处,这些地方对朝廷来说,每年收不上多少赋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便连买活军拿下了也未必是好事,因这些地方的路实在是很难修的——”

  说到这里,黄大人已不其然将自己完全带入了买活军谋主的身份,眉头微蹙,动情地叹道,“想要好田地,还是要往两江两湖去走,浙江道么,浙北一带,也是富庶繁华的,广府也有不少好田地——更有好港口,只是两江两湖,不是此时的人口所能完全占据的地盘,浙北距离此地,又有崇山峻岭,要从福建道往外发展,实在是有些难的。但若是先不谈占领,而只说贸易——”

  他见谢六姐微微点头,心底也是一片雪亮:买活军现在地盘小,总人口少,虽然有仙宫利器,但只看谢六姐对居民素质要求之高,便可知道其消化新占地的速度快不起来。而她也摆明车马,如今芳龄十五,实在并不着急,哪怕再花十年经营,也不是没这个耐心。

  做大事,不怕慢,只怕急。黄大人也不知谢六姐出身的天界,是否人人都有如此的气魄,他只觉谢六姐是真有人中龙凤之姿,可与其商议大事,其中最令人叹服的一点,便是此女能屈能伸,对麾下田土的治理唯精唯细,但对外界的种种情弊却也欣然接受,绝不妨碍彼此贸易。绝非西林党那般动辄以大义压人,实则与实事丁点无用的误国之辈。买活军对外的贸易态度是极为积极的,连粮食都卖——许多义军是不肯卖粮食的,因着怕卖给了来剿他们的官兵,而买活军除了兵器不卖之外,连铁器都大胆地往外卖!

  按谢向上的说法,他们还有许多东西,只是没有足够的人口来造,如今买活军治下需求的人口多,又有生产粮食的能力,和外界实则形成了一种互补,虽为反贼,但却也不表示双方便没了合作的可能。哪怕是建贼,已给朝廷北部防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私底下不止晋商,就连镇守边关的李氏父子私底下也还在和他们做生意。

  “若只说贸易的话,那么此刻这些地盘便已能做不少生意了,有了衢江,可做浙江道的生意,有了云县的私码头,便可做各地的生意,而且按六姐刚才所说,连欧罗巴那些蕞尔小国,都能造出若许船只来,满大洋地航行贸易,那末现下既然拿下了许县,而许县有足够的林场,云县又有码头,只要能招揽一批船匠来,五六年之后,一批足够航行往广州港甚至是吕宋的船队,应当是可以期望的。”

  谈话至此,已经涉及地理,谢六姐又从浅浅的抽屉里取出了另一卷地图——果然是所谓的‘中国地图’!也就是说到了这里,自己才有幸一览,若是未得信任,未展示出相当的能耐,谢六姐应当是不会取出来的。

  这地图便不似之前,是由一种滑腻的画布制成,而是用了另一种厚实光洁的纸张,摸着润滑,绝不掉色,而地图上色彩斑斓,果然连山峦河流都标注得极为清晰,令人一眼屏息,黄大人用了十足的定力,才止住了赞叹,在地图上为谢六姐指示道,“此时可往福、厦二地,要拿下这两处,不过一场硬仗而已。本省能调集的敢战之兵无有过万,这还是数年内不会再抽人去北面宣大蓟辽一线,若买活军手中有两万可用的兵士,福、厦不足为虑!”

  他的手又往南去,“从厦门而往泉州、漳州,对面的鸡笼岛,都在指掌之中,不过这只是陆上而已,若说要彻底割据福建道,手里一定还要有一支能打、敢战的海军,一批出色的海船,方才能守住必定从广州港前来攻打的水军,再腾出手去,将鸡笼岛的郑氏驱走,又或是收服了伊,一道南下,绕开广州码头,取道壕镜,将弗朗机人驱走之后,再取吕宋——这又是下一个五年之后的事了,还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譬如在泉、漳、潮、汕等地,找寻那些家中有人下南洋讨活路的海民,培养通译,建筑起对吕宋当地天文地理的了解,乃至演练和弗朗机人交火甚至交恶的战术,等等不一而足。”

  “若六姐所言不需,天气还会更冷,那么对安南、吕宋等地来说,却也是个开辟荒野的好机会,这些地方原本富饶,只是因为过于富饶,连杂草都是长得极快,又有瘴疠,当地人往往茹毛饮血,甚至还有热死人的,此时天气转冷,安南吕宋等地反而较此前宜居,六姐又有好稻,在此处丰足之后,养十万兵、百万兵料来不在话下,而此时再厉兵秣马,收服北面,平定建、闯等贼。”

  就连马脸小吴,一边记录也一边不自觉地微微点头,她不再埋怨黄大人说话文绉绉的拗口了,仿佛能随着他那铿锵有力的叙述,望见那实在的将来。“其时,各贼互相撕咬,死伤惨重,而北面战乱灾荒,人口越少,我等在南方蓄养多年,兵强马壮、以多打少,胜势必将在我!”

  既然天气还将冷下去,那便去暖和的地方,在黄大人的叙述里,广府、安南、吕宋、海船,将是买活军致胜的关键!

第76章 军临时加练

  “那个姓黄的已经回去了?”

  “没有呢, 还在许县住着,没日没夜的上课,向上陪着他走不开,听说这次也不回去, 要等吴兴那个姓陆的海盗审完了再给他回去。”

  “哦哦。”

  营房里顿时响起了一阵低低的应和声, 又有人问, “怎么忽然间要去打衢县了?这怎么打, 船都不多, 难道要现造桥?”

  “不真打, 就是借着打去做做生意, 到他们那遛一圈。”来传话的人是谢二哥, 从容地说, “和那边都打过招呼了。”

  ‘那边’指的自然是衢县了,按买活军的经验来说, 往往代表了衢县现在能从生意中得利的权势人物, 一般是当地的实权吏目——地方官总是做几任就走, 吏目却可世世代代地做下去,比起县令、县尉, 他们更像是县城的主人。买活军和县城打交道居多,已很明白其中的权力结构了。

  “那边的县官现在该着急了吧?”因为要去衢县‘接战’的缘故, 虽然未必会真打,但买活军的兵丁们对衢县的情况也比之前留心了。“这样一个钦差大臣被陆大姐掳走了, 虽然是他自己发傻,但县官也该急得打转才对。他的乌纱帽若是不保,指不定还会拉谁下水做伴呢。”

  “可不是?所以急着发兵来讨, 至少要做个姿态出来, 不然上头责怪下来, 他也担待不起。但他要讨贼,那些兵丁们怎么想可由不得他。这几天我们码头前的船都少了——都急着回去从各处运竹子,陆大姐说了句要竹子,和圣旨似的,满县都在砍竹。”

  营房内便响起了一阵低低的笑声,对于即将到来的‘战事’,将士们显得十分放松,这也情有可原,毕竟买活军如今可算是三省交汇处最成规模,装备也最精良的军队。不论官兵还是蟊贼,首先一个体格就无法相比,其次兵器也压根不在一个水准上,买活军有蒸汽机,有铁,可以大批量制造板甲,让将士们达到人人披甲的程度,这一点上,哪怕大敏现在最精锐的北方驻军,也根本无法和买活军相比。

  如果不考量行军、治理和后续的维持问题,只说攻城掠地的话,现在拿下福建道、浙江道,在谢二哥看来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压根就遇不到多少抵抗,倒是江西道那边,因为那处有长江地利,许多县城得打水战,买活军在这点上没有经验,因此不敢夸口说拿下全境,但如丰饶县等地,也不是买活军的对手。

  身怀利器,不说杀心自起,但多少也有一试身手的欲.望,只可惜买活军扩张得相当地慢,而且对周围的州县,总是先以渗透为主,力图兵不血刃地扩张,到目前为止,除了剿匪以外,这些买活军打过的大战是很少的。只能尽量地利用有限的机会来练兵,谢二哥刚写完了这次出兵的种种预案,准备明天上会讨论,回到营房里便不愿多说话,只听弟兄们议论着这些天来城里的新鲜事。

  买活军这里,变化极快,新鲜事一向是很多的,倘若不愿学习,很快就会被抛下。有许多被派去村里执行公务的兵丁,回来之后便觉得自己赶不上潮流了,忙着在问黄锦衣卫和陆海盗究竟都是谁,又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便有人低声和他们解释着,“黄锦衣卫是浙江那里数一数二的大官派来的,要捉的就是那个陆海盗,陆海盗是北边的倭寇,被他从浙江追到了江西,又从江西追到了福建道,追到我们的地盘里,还杀了一个人——这个人相当的狡猾!”

  这个陆平就是谢二哥带人从吴兴接回来的,他对此人的狡诈深有感触:陆平为了迷惑追兵的视线,刻意潜入驿站,杀人夺马,让所有人都下意识地以为只要追查到了两匹马,就能追到他的踪迹。但实际上,根据此人被捕后的交代,他得马之后,将马匹牵到衢江边泥泞沼泽处,在马尾系了荆棘,以匕首戳刺马股,惊马涉水前奔,荆棘不断扎刺马臀,两匹马很快便沿着江边跑出很远,当时春汛将至,即便马匹识路返回,很快沼泽处也会被水淹没,难以通行。

  带走了马,将自己和马捆绑在一起,又悄然将其送走,陆平遮掩了行踪之后,转头又潜入许县,在许县被剃了浑身的毛发,顺势便算是换了头脸,住了两日之后,他觉察到许县这里虽然被乱兵占据,但管理上深有法度,只怕无法寻机出海,便辞工离去,在许县不敢再继续犯案,也忍住了去云县的诱惑,而是寻路往吴兴县的方向走去,想要从吴兴县去到延平府,再从延平府走到泉州港,在泉州港联系东家兄弟,出海后再周折回转那霸琉球一带。

  想法是好,如果运气再好一点,还真让他给走脱了,只可惜陆平也是人,他从浙江一路逃亡,屡经波折,纵马时又趟了江水,在去往吴兴的半路上便病了起来,到了吴兴县,支撑不住了,大病一场,几乎是虚脱无力,一时无法动身。若不是走老了江湖,还有些微财物傍身,几乎就要支撑不住,死在吴兴县里。

  好容易痊愈过来,身体未曾大好,忙忙地又要张罗上路时,买活军又来了,他们还联络了本地的大户金家——从未见过有如此没骨气的人家,简直令人恨铁不成钢,忙忙地就这样投靠了买活军!把手里的良田都献了,换了筹子,半点乱子都不肯闹起,也就没了陆平能利用的机会。他在客栈窗前成日里看着一个姓金的女娘在街上走来走去,到处张罗,才十几岁的年纪,容光焕发,没有裹脚,走起路来昂首阔步,虽然个子不高,但瞧着有一股老辣,似乎比那些女海盗都要难缠。

  买活军一向是不阻碍人口流动的,这一点陆平心里明白,不过他们拿下一座县城之后,总要盘点一段时日,秩序才会恢复如常,陆平便安分守己,一面做着短工一面上着识字班,等待行禁放开的机会,准备继续往延平府去。但这一次他的好运终于终结了——他被抓的时候都很好奇,自己究竟是哪里露了马脚,买活军是如何精准定位,将他从那些短工中挑出来的。的确他是外来户,用着货郎的身份来伪装自己,但如今跑单帮的货郎的确也不少,怎么就肯定他是那个在驿站犯案的人呢?

  没有人回答他,而且他藏的宝物也在一日内便被外地赶来的什么局长从城隍庙里搜了出来,陆平也听说了谢六姐的神仙传言,并且和所有有见识的人家一样嗤之以鼻,买活军是有些怪癖的,水泥路也很好走,但也仅此而已了,装神弄鬼,都是无稽之谈。——但这一刻他实在迟疑了,哪怕是要处死他,陆平也想做个明白鬼:买活军到底是怎么抓到他的!

  他的疑惑又成了买活军的笑料,士兵们发出一阵轻轻的笑声,“张局和许科告诉他了吗?”

  “没,滥杀无辜,他不配——而且他也要被那个黄锦衣带回浙江道去的。”谢二哥说,他终于在心底打好了报告的腹稿,因天色晚了,便草草地在笔记本上记下提纲,看了眼手表,起身道,“差不多了,开始夜练,紧急集合!”

  随他一声令下,众人不再闲谈,而是迅速起身,从怀中掏出竹哨,以固定频率吹了起来,营地中轰然一阵响动,校场里很快也有人开始擂鼓,鼓点有节奏地响动着,不出一百下,校场里已密密麻麻站满了兵丁,快速成行成列,谢二哥走上阅兵台,点算了一番,满意地点点头:买活军招新以来,多次紧急加练,而每次集合都不免有新兵迟到,经过三个月的训练,这是头一次全员限期内到齐。

  “全体都有,稍息——立正!”

  跺脚声犹如海浪,一片一片地响着,谢二哥举起喇叭,“今夜行军锻炼,各班竞速,从我吹哨开始,各自回屋整顿行囊,出城前往码头盖印,再回校场集合,不得互相妨碍,人员不得掉队,否则不算成绩。我倒数一分钟,各班内部讨论战术!”

  这样的拉练对老兵来说很常见,新兵们则异常紧张,不愿为自己所在的班级拖了后腿,谢二哥话声刚落,他们就被老兵们簇拥着或是嘱咐或是安抚,成为了各班的焦点人物——谢二哥可以看到于康顺,他的面孔在火光中闪烁,不知是紧张还是兴奋,还没跑额前已闪着汗珠。

  这样的拉练,在‘外头’几乎是不可能的,买活军这里也是经过几个月的好吃好喝,确保新兵的夜盲症都被治愈,这才开展了夜间拉练,而且若没有水泥路,在夜间拉练也是相当危险的事情,没有光照,靠夜色前行的话,路面的坑洼能让军士们摔出个好歹来。但买活军的兵士都有相当丰富的夜行经验,随着谢二哥一声口哨,校场上顿时狼奔豕突,二百多大汉撒开腿就往宿舍跑,而不少班级采取了类似的策略——跑得最快的兵士蹿进宿舍,很快手上拿着、肩上背着、腋下夹着、口里咬着,浑身上下都是包裹,又从宿舍里冲了出来,几乎是飞跃到了战友身边。

  这么一来,至少争取了一分钟多的时间,而战友们纷纷背起自己的包裹,这包裹里有口粮、帐篷、薄胸甲、兵器、绑腿等物,几乎有三十斤重,寻常百姓倒是能挑着这个份量走路,但要说背着背包狂奔,那非得有相当的体力不可。能入选买活军新兵的小伙子,家里就没有太差的,自小至少也能要吃得饱饭,常常能吃到肉,根子上元气就足,才能跟得上这程度的训练。——而且多和于康顺似的,祖上有北地的血统,因为太矮的人背着这样的包裹走起路来也是不太方便的。

  这帮大兵虽然行动快速,但却并不呼喊谑笑,只有规律地呼吸着借此省力,许县的城门是不关的,守门的兵丁也早就得了通知,将门洞照亮,看着一批又一批兵士跑进黑暗中,在心底估量着他们的速度。从这里到码头,大概马车跑一刻钟,打个来回是半个时辰,负重急行军的速度赶不上马车,能在一个时辰内返回,便算是快的了。

  但第一批军士到得比一个时辰还慢得多,而且并非是门卒们预料的那个班,许多兵丁回来时脸上神色都不好看,不是累的,而是气着了,“喘成那样为何还要做算学题!”

  “这也太不公平了!”

  这便很了然了,门丁们一下明白了过来,便纷纷奚落着这些没当值的同袍们,“这又不是有意刁难,难道用炮时不用算角度吗?”

  确实是要算的,非但是红毛炮,连买活军的鸟铳若是远射,才能做到弹无虚发,都要算射击角度,在买活军里当兵,非得智勇双全不可。倘若不能在战场上心算射击角度,便不能做炮兵,而一个不能做炮兵的人才,在买活军的军伍中发展前景显然便相当的有限。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6页  当前第3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61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买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