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笑着点点头,道:“那正好,我想见见东家。”
崔如英心道,莫不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她突然想明白一件事儿,对崔记包子来说,这是一桩大生意,但对书院饭堂,只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事儿了。
怎么可能饭堂管事亲自来呢。
崔如英使劲儿点点头,“就在前头,跟我来吧!”
第六十七章 二合一
街头离铺子并不远,崔如英带路,很快就到了崔记包子门口。
门开着,门匾上写着‘崔记包子’四个大字,崔如英指给男人看,“就是这儿了,请。”
到了铺子,两桌客人没动,但在一旁的刘婶儿和赵掌柜一齐看了过来,崔如英没解释,请男人进去坐,然后说道:“这会儿人少,有的桌子还没收拾,您挑干净的坐着,我这就进去叫我爹。”
男人点了点头,找了张干净桌子,撩开袍子坐下,刘婶儿看着,去盛了碗鸡蛋汤,这个不要钱。
崔如英飞快地跑进后院。
崔大山正在井边洗碗,中午他们就简单对付了一口,今天生意不错,有点忙不过来。
崔如英连着喊了两声爹,崔大山高声问:“咋了!”
崔如英被这如雷的声音震了震,她把声音往下压,小声说道:“有人找,不是来吃饭的,像是谈事儿的,我估摸着是书院的事儿。爹,你还记得我跟你说的不?买多了能便宜一些,但得人家主动提,咱们才能少要钱,还不能表现得太高兴,也不能给价钱太痛快,你现在可是铺子东家啦!”
让一个向来老实本分的人去做这些,实在是不容易。
崔大山在心里记了两遍,点点头,“我这就过去。”
崔如英看了眼崔大山:“爹,你手还没擦呢!”
崔大山赶紧擦擦手,崔如英又不忘嘱咐一句,“请人来厢房吧,外头还有两桌客人没吃完呢,我去沏茶。”
崔大山哎了两声,又理了理衣裳,把自己收拾妥当,深深吸了一口气,这才过去。
若真是谈事儿,那还是头一次。
这和去肉摊儿、粮食铺子讲价不一样,崔大山以前是去买,这回是卖。自打租铺子之后连叫卖都少了,就在厨房忙活,崔大山怕搞砸了。
父女俩说这些话的功夫,到男人那边其实还没等上片刻。
崔大山依言将人请到厢房里去,并把在屋里看着妹妹的四郎五郎赶了出去。
等崔如英端着茶壶茶杯过去时,崔大山已经让人坐下了。
两个弟弟不在,六丫还小就在床铺上躺着,崔如英正愁找什么借口不出去呢,这不有现成的吗。
六丫会翻身了,她得看着点儿。
崔如英给妹妹理理衣裳,就坐到床边了。
崔大山给人倒了杯茶,说道:“一路过来,先喝口茶,润润嗓子。”
崔如英用的就是普通的茶叶,以前也没想到会有这么一日,铺子做生意,备茶叶还是因为做卤菜能用到,这样做出来的卤菜带着一股微淡的茶香,虽然味道不明显,但很是好吃,也能和别的地方的卤菜区分出来。
男人喝了一口茶,然后就把茶杯放下,先自报家门,“鄙人姓陈,是松山书院饭堂管采买的,听我们管事说这儿的包子不错,就来问问。你们铺子里除了酱肉还有什么馅儿?能否让我尝尝?”
不等崔大山说话,崔如英就赶紧跳下床,“别的馅儿也有,我一样给你拿几个。”
陈三笑着点了点头,心中觉得这小丫头还挺机灵,跑得也快。
崔如英一走,崔大山又有些紧张,但还是深吸一口气,尽量镇定着说道:“现在铺子里还有胡萝卜鸡蛋、羊肉馅儿的包子,按做法不同,还能做成水煎的,水煎包的味道更好,喜欢的客人还挺多的。
我家包子好,个头大用料足,都不用隔天的肉,都是我早起去摊子买的,这……这卖不完的包子,都是自家吃了,绝不会卖客人隔夜的,给学生们吃的话大可放心,我们家孩子多,家里孩子也吃这些,都爱吃。”
陈三笑了笑,点点头,“好吃的东西不少,自然什么都得看看。”
崔大山一愣,很快崔如英就回来了,崔大山也松了口气。
崔如英把包子端来,陈三看了眼有些意外。
包子挺多,同样包子皮的两个,一个好好摆着,一个切了四瓣儿,方便看里面的馅儿。
崔如英拿了包子和筷子,筷子放在一旁,她道:“这个颜色橙黄的是胡萝卜鸡蛋馅儿,别看包子皮浸了汤,有些人觉得不好看,也有些人觉得金灿灿的可人。这也是因为馅料足,蒸的时候才会浸透包子皮。这个是水煎包,味道更好,不过也能做成普通的白面包子。
羊肉馅儿的味道也不错,不过价钱更贵,铺子里卖四文一个。酱肉包子可以尝尝刚出锅的,这个和胡萝卜馅儿的水煎包一样,也是两文一个。”
来谈生意肯定得知道价钱,所以崔如英把每个包子的价钱也说了。大小不一样,白面包子大,水煎包小一点儿,因为太大不好熟。
胡萝卜鸡蛋的水煎包两文一个也不算贵,一来味道好,二来崔如英长这么大,只在侯府里鸡蛋算是素菜,别处都算荤菜的。
这个馅儿的卖得也好,崔如英道:“管事可以看看我家包子里的鸡蛋,一个包子里面一半都是鸡蛋的。”
陈三低头看了看,确实如崔如英所说,一个包子里鸡蛋很多,都是蛋花。
崔如英道:“光看也不成,陈管事你尝尝味道,不合心意也没事儿。”
陈三没吃过胡萝卜鸡蛋的,就尝了尝,又尝了酱肉的,羊肉的太贵,饭堂不会买,就不尝了。
吃完他点点头,说道:“味道是不错,就是这价钱可不便宜。”
崔大山道:“可光看包子就能看出来我们家的包子馅儿多料足,尝着也知道味道更好,跟外头的不一样,不然生意也不会这么好。”
崔如英觉得这句话就不错,把包子身价抬高一点,味道好用料足,这才是首要的。不然为何不去小摊子买包子呢,不就是看中崔记包子好吃吗。
陈三笑而不语,见崔大山没别的话说了,崔如英忍不住插了句嘴,“这包子做好了,运到书院饭堂也方便,更省时省力,而且我家不是小摊子,铺子也有官府的文书,吃着放心。”
男人说道:“那倒是,不过这并非送到别处,书院是什么地方,钟灵毓秀人杰地灵,里面都是读书人,这若出了一个状元,还吃过你家包子,那传出去对铺子也好。这两方得利的事儿你们也把眼光放长远些,就别光想着卖包子了,也别光说你家包子好,我来是谈生意的,如果价钱合适,就定一些。”
小事儿而已,他就能做主。味道是不错,他只吃了个四瓣的,觉得馋虫都被勾出来了。
味道微甜,家里就做不出这个味道来。
崔如英道:“那得看定多少了,包子做好了,是我们送过去,这人力物力都得算在里头,若是定得太少了,还要给书院便宜,那也不合算,铺子为何做这门生意呢?
而且学生考中那是书院先生和学生自己的功劳,就算有饭食的功劳,可包子那么大一个,就算能起到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毕竟书院饭堂味道更好,我们小铺子里的包子怎能比!”
崔大山道:“我闺女年纪虽小,可说的话不糙,的确是这个理儿。包子送过去,也不挂牌子,谁知道是崔记包子。”
陈三无奈一笑,崔家这小娘子实在机灵,生意人也都重利,他不再扯别的,直接道:“话虽如此,可定的多总得便宜点儿,不然买得多和买得少一样,为何来你家买呢。”
崔如英这回不说话,她可以帮着说话,但是得崔大山做主。
崔大山道:“既然都诚心实意的,我也不虚着,定的多了给便宜点儿。”
还是多少的事儿,少了不值当做,更不值当送去书院。
陈三道:“每日早上要五百个包子,胡萝卜鸡蛋馅儿的给我做成白面包子吧,不用做水煎的。”
水煎包子个头还小点儿,价钱还贵,学生多,买水煎包肯定不合算。
更好吃又如何,学生去书院是读书的,这包子比起白面饼子已经好吃多了。
来崔记铺子范管事早几日就说过,但陈三一直拖着,今儿早上一个世家子弟摔了碗,他就找过来了。
“晚上要三百个酱肉包子。”
书院学生早上都来吃,弄肉馅儿包子饭堂划不来。
鸡蛋算荤菜,鸡蛋胡萝卜的味道就挺好,反正陈三是挺爱吃的。一共那么些钱,一日十文,分到早中晚那就是早晚两文,中午六文。
早上一个包子大抵不够吃,但可以再给点饼,还有粥呢。
书院学生不宜吃太饱,不然犯困。
晚上还读书,晚饭得吃,不过不少学生去外面吃的,每个学生一月收三钱,不吃的钱照样收,管事就能落下一半银子,不过书院不靠这个赚钱,只给先生亲戚捞些油水。
崔如英道:“胡萝卜鸡蛋馅儿的鸡蛋多,按照酱肉包子那么大做,馅儿也更多,不可能和外面的素馅儿包子一样价钱,五百个八百文钱,我们这也不咋赚钱。酱肉包子三百个本该六百文,但陈先生买得多,就给五百五十文就行了。”
崔记包子里水煎包是最赚钱的,再便宜不行了。
陈三皱了皱眉,这个也不便宜,他道:“小娘子,这可不是一日,你这价钱虽低了些,可卖得多赚得也多呀。”
崔如英追着问:“打算定多久?这一两个月不算多的。”
陈三道:“先定半年的。”
崔如英没让他白讲价,约定好先定半年的,胡萝卜的每日早晨送五百个,七百五十文,酱肉的晚上送,五百四十文,各便宜了些。
几十文一日不显,可一个月就是小二两银子。
崔家管送,早晨的包子卯时二刻之前送去,学生读书起得早,这个不能耽搁。
晚上的包子酉时前送过去,就送到书院后门。
月底书院放假,连放两日,这两日不必送。
文书也签了,每个月月底结钱,就是放假那日的前一日,崔大山本还有就担心,但一想书院那么大,也不至于骗他们这些市井小民。
就放心给签了。
今儿是十四,离月底还有半个月,送十四天,到时候结十四天的工钱。
崔大山还庆幸铺子生意不错,有钱来周转,不然做这些包子的钱都没有了。
陈三签完文书,把墨迹吹了吹,文书一式三份,崔家留一份,送官府一份,他拿一份。
先定了半年的,日后看学生爱不爱吃,也得看看崔家生意如何再做决定。
也许再定,也许日后就不定了,又或许定别的家的……
崔如英也是这么想的,半年的单子就能赚不少钱了,再定没准儿还涨价呢,都是说不准儿的事。
崔如英给陈三去装包子了,他没吃完的完整的,又装了些新的。
陈三看着崔如英不由一笑,这小娘子伶俐得很呐,才这么小就会做生意了。他是想着一个孩子插话不好,可说得有理,就只顾着辩驳了。
当日范管事也没提及崔如英,毕竟崔如英自称是家中让来的,还以为是家里的意思呢。
陈三背着手问道:“你家里是不是有读书人?”
崔如英点点头,“我大哥就在书院读书。”
陈三恍然:“难怪小娘子谈吐不凡。”
崔如英说道:“那估计不是因为这个,我娘在大户人家做奶娘,我偶尔也跟着过去帮忙,见得多了就不怕人了。我爹也说我不怕人,我也总在铺子帮忙。叔这包子你拿着,喜欢常过来吃。”
陈三心道难怪呢,这崔家还有点子门路。
崔如英发现,只要把侯府的名头抬出来,办事儿就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