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如赵掌柜,又像这个陈管事,只要提一嘴,态度都和之前不同了。
崔如英也不是拿来招摇撞骗的,只提了一句和侯府有关系,到底多大的关系,就由他们慢慢想吧。
把陈三送走,外头桌子已经收拾好了,刘婶儿也回家了。
往日这会儿已经走了的赵掌柜还留着,凑过来问有啥事儿。来人还请到后头去,估计商量啥大事儿呢。
都是铺子里的人,这订了一单大生意,肯定不能藏着掖着,早起还要包包子,得再请个人才行。
崔如英道:“跟书院饭堂定了桩生意,以后每日给饭堂送包子。”
赵掌柜一乐,“哎呦,这可是好事儿呀,恭喜恭喜!”
崔如英道:“铺子好大家都好,同喜同喜。”
二丫也从厨房出来了,刚她还给装包子来着,以后每日都能多卖不少包子了。
送去饭堂利润肯定低一点,但胜在卖得多。
崔如英在心里算了算,这一日多卖八百个包子,收书院一千二百九十文,应该有四成多不足五成的利润,估计能赚五六百文钱。
钱也不少,一个月能送二十七八天,那也有十几两银子赚了。可真多,半年六个月,那就是几十两银子。
一个月送去书院的包子利润都快赶上铺子了,的确是大单子。
不过早上那么早就要去书院送包子,得早起,估计又得在家做了。
崔大山觉得光这个就足够家里人花销了,要是支早摊儿的时候有人问那就好了,还省了铺子租金和每月请人的钱,可转念一想,若非有个铺子,人家也不来定包子。
还是开铺子有用。
崔大山是觉得自己干成了一件大事,送陈三出去的时候都乐呵呵的。
不过弄完这个还是该刷碗刷碗,崔如英看铺子里没啥事儿,让赵掌柜也回去了。
然后去后头找崔大山,明儿就开始送了,又得早起做包子。
崔大山也发起愁来,早起做包子,白日还要忙铺子的事儿,他能忙活开吗?
现在管做包子的就崔大山和二丫俩人,崔大山是不怕累,可若人累倒了,铺子生意就耽搁了。
除了包包子,还有焖面卤菜,少了个人可不成。
二丫知道铺子谈了桩生意,自告奋勇要早起包包子,“爹我没事,我不怕累!”
崔如英道:“让二姐来不成,二姐刚多大,每日睡不够,个子都长不高,长不高那多难看。”
二丫:“可是……”
崔如英道:“一日能顶住,那半年呢。人不够咱们就招人请人呗,明儿我和爹早起包包子,中午做包子的活交给刘婶儿吧,工钱也涨一涨,只管发面和包,馅料二姐调,焖面卤菜提前卤好了,应该也不费事儿。前面跑堂的,咱们再招个人。”
崔大山点了点头,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如英,你说你刘婶儿家的虎子哥跟你大哥差不多大,跟着烧窑师傅做学徒呢,不然让他来?”
跑堂拿钱也不少,又是知根知底的人。
崔如英摇摇头,“还是算了,做学徒是去学一技之长的,就算给的钱少,那也是学本事去了,日后学了不愁吃饭,咱们这儿工钱是还成,可只管传菜,连算账都没人教,日后铺子不开了,虎子哥怎么办,那不是平白耽误人家吗。”
当初请刘婶儿是因为刘婶儿在家里,不干活,虎子哥是正经学徒,不成不成。
而且崔如英不想让刘婶儿一家人都过来,刘婶儿一个人来最好,他们还能照应着点儿,人多了事儿就多,崔家的生意,外人不好掺和。
再说了,若是做活儿不尽心怎么办,他们家跟刘婶儿关系好,可不是和虎子哥。
崔大山点点头,“这事我去和你婶子说,那工钱涨多少合适?”
刘婶儿去后厨,除了调馅儿、卤菜、焖面这些事,别的都管做,也是正经厨子。不让做那些也是因为怕方子泄露,不是刘婶儿的原因。
崔如英道:“看看别的铺子厨娘多少钱,咱们就给多少钱。”
崔大山点点头,“那一会儿我先买萝卜鸡蛋去,招人……”
崔如英:“我写个告示,然后再去打听打听,早点招到才行。”
后天下午崔如英就得回侯府了,她一走,铺子就真忙不过来了,还是得快点招到人才行。
招人都是小钱,远比不上这桩生意带来的钱。
崔大山知道,这回是多亏了女儿,想着带去买些东西,可钱没结,家里还得搭钱,等到时候再说吧。
刘婶儿下午过来,崔大山一问,刘婶儿自是没什么意见,不过每日过来比跑堂早,不过工钱也涨了二百文。
原先是三百文一个月,五十的全勤,还有别的奖金绩效之类,不过刚来铺子没多久,还没发过这些。
如今去了厨房,每月五百文钱,五十文的全勤,别的照旧。
这回铺子有了大生意,下月发钱没准儿就多了。
今儿十四,从明日开始算,这月还有十六日,就半个月按跑堂算,半个月按厨娘算。
刘婶儿怎么都行,这样工钱好算,再说也不用按每日算,差不了几文钱。
赵掌柜眼见这些事儿,心里喟叹,有人当靠山做生意是容易。
赵掌柜的心思深沉,很多事儿容易多想。他觉得以崔家的家底,还拿不到这个生意。铺子刚开多久,崔大山每天除了买东西都不出铺子,怎么可能去书院。
半年下来肯定有不少银子,他觉得是侯府给牵的线。
当真是赶上好时候,去做奶娘还捞着这么大的便宜,真是破天富贵呀。
赵掌柜明里暗里打听过,可崔大山不知道,二丫没去过,崔大郎不爱说话,问崔如英她就三缄其口,偶尔才说两句侯府的事儿。
崔如英觉得就算自己不说,她每个月有二十日在侯府读书,也够赵掌柜琢磨了。
侯府又不是善堂,怎可能平白发善心让一小娘子去读书。
多想想也好,有侯府顶着,赵掌柜也不敢动别的心思。
*
多了桩生意,足够铺子忙活的了。
往日用不了这么多东西,库房里的不够用,得多买不少胡萝卜和鸡蛋。崔大山也不想日日去买,胡萝卜能放住,先买了二百斤萝卜和三百个鸡蛋,慢慢用着。
买得多还给便宜,鸡蛋花了二百五十文钱,胡萝卜也便宜了,花了一百四十文钱。
东西太多,就直接放到铺子了。
崔大山打算还是早起来铺子,这边两口大锅,柴火也足,方便点儿。
现在铺子用鸡蛋也多,崔家的鸡长大了,但还没能下蛋。不过就算能下蛋,十二只鸡,也不够崔家铺子现在用的。
一个下午没招到人,崔如英明儿早起过来做包子,还嘱咐了二丫,“你多睡会儿,起来了带着四郎他们过来。明儿多看着点儿,刘婶儿头一回做这个,包子大了小了的,多试几个也没事儿。”
二丫还得带着妹妹去喂奶呢,她点点头,“你放心吧。”
崔如英道:“我白日睡一会儿,然后去买些肉,中午给你们送饭去。”
二丫眼睛一亮,问道:“又能吃好吃的了!”
第六十八章 二合一
崔如英这几次回家,都没花功夫做好吃的,毕竟生意忙,平日铺子有包子有焖面,有肉有菜的也算不得差。
崔大山总说吃这些就很好了,这也不是为了让崔如英放心说的,市井人家,家里不管孩子多少有没有家底,肉也不会日日吃。
在铺子里能天天吃到肉,还想什么,崔大山觉得这样已经够好了,不能太馋了。
可崔如英平日在侯府吃,吃的比在家中好几十倍,回来一趟,又赶上定了大生意,也该庆贺庆贺。
明儿有时间,崔如英打算早起包完包子回家睡个回笼觉,睡醒了做饭给铺子送过去。
那会儿崔大山也该醒了,能去铺子帮忙,正好一块儿吃饭。再说总吃包子焖面也吃够了,该换一些新花样。
就是铺子里人多,刘婶儿赵掌柜平日都是一块儿跟着吃饭的,要是能像从前一样,做全是肉的菜,多两个大人那得多一倍的肉。
也不能做了菜让崔家人偷偷吃,这也说不过去,那就尽量做好吃了。
崔如英想着明天多做几个菜,家里已经不像从前那样馋肉了,用不着只做肉,这平日也能吃上肉,荤素搭配着来最好。
不是只有肉才是好吃的。
钱跟崔大山要就行了,多要点,送完包子回去路上还能去南街吃个早饭。
都好久没去街上吃早饭了,侯府的早饭样子多好吃,但大鱼大肉吃多了,总想吃点清粥小菜。
二丫欢天喜地的,“那你多睡会儿,吃饭不着急,铺子都是等着快忙完了才吃饭的,你要饿了你就先吃。”
等铺子就剩两三桌客人那都未时三四刻了,也晚了。
崔如英点了点头,“知道啦,二姐,你有想吃的不?”
做的菜多,份量不那么大,可以点个菜。
二丫舔了舔嘴角,说道:“想吃红烧肉了,能做不?”
红烧肉就吃了一次,那是除了包子,家里头一回吃那么香的肉,味道都快忘得差不多了,但二丫还记得第一次吃的感觉。
特别好吃。
好久没吃红烧肉了,可以做一锅,崔如英道:“能,我也想吃,那明儿做红烧肉,再做点别的。”
这才一个菜,就算份量大一点儿,那铺子也六七个人呢,四郎五郎虽小,可饭量不比大人小。
崔如英想了想,又问:“上回跟你说的糖醋鸡蛋可做过了?”
二丫摇摇头,她都快把这个忘了,“跟糖醋排骨一个味道的那个?没有。”
家里总吃包子,一家都忙,哪儿有空做糖醋鸡蛋。
崔如英这回心里有谱了,“行,明儿等着吧。让四郎五郎多等一会儿,别吃包子了。”
四郎五郎年纪小,中午 向来是做了包子给两个,或是顺手做份焖面。年纪小禁不住饿,午时就吃,吃完哄着六丫睡觉。
有时四郎让五郎在铺子,自己出去抓虫子,毕竟家里的鸡还等着口粮呢。他发现喂虫子少了,就不爱长个。
二丫点点头,“你能拿动不,不然我去接你。”
崔如英:“拿得动,还有爹呢,放心吧。”
商定好要吃什么,又开始忙活准备晚上的了。
崔大山在刘婶儿他们没来的时候就已经发了面,剁了馅儿,酱肉包子和羊肉包子早早就蒸上了,卤菜也卤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