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不断下跌的股市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在这个时候,不少大公司、大人物纷纷出来讲话,对日本经济的未来表示了强烈的信心。
在一月份,《日本经济新闻》已经有二十位著名的企业家对股市进行预测,这些人当中或其身后有后来被尊为“经营之神”类似的称号,但是在当时这些人无一例外地都对日本股市表示了乐观,甚至认为日经指数会冲到42000点到48000点。
大人物的讲话点燃了股民的热情,在一月十八号到二月十六号这接近一个月的时间内,日本股市也的确稳住了阵脚,在37000-38000范围内不断波动,看似是进入了一个不断调整振荡的时期。
这段时间,在新加坡交易所,做空的一方可谓是扬眉吐气,他们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每天就是眼睁睁地看着日本股市下跌,然后就是查看账户里的盈利。
二千点,折合成美元就是六千七百美元,三十万手就是二十亿美元的收入,当然这些是在最高点建仓的理想情况。事实上吉姆和他的团队在这段时间足足赚了超过十四亿美元的盈利,虽然在后面几个交易日内,这些钱又因为日本股市上涨而蒸发掉了三分之一,也有十亿美元。
他们可谓是大大地出了一口恶气!
之前一直亏损的他们,很少有时候赚到钱,如今终于打了一个翻身仗,让操作室的几乎所有人都异常兴奋。
之所以说是几乎所有人,是因为还有吉姆,和那些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的交易员们不同的是,此时的他非常苦恼。
他的对冲基金在这波下跌中损失严重,非常严重。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他的基金并不是在监管部门那里登记注册的,因此在资金应用上没有太大的约束,这也是他为什么能够自由调动资金到其他投资领域。
就好像是一个人拿自己的钱,想要投资什么就投资什么,是一个道理。
可问题是,这些钱不是他自己的,是凭借他这些年在日本打拼下来的人脉以及对他过往业绩的信任,一些人才放心地将这些钱交给他打理。
赚钱的时候一切都好说,可万一亏损了,那些人可不会顾忌什么往日的情面,只怕会立刻从这里撤走资金。
要是单单撤走资金还好说,正所谓听天由命,可这些人把钱给他打理,事先可是说明了投资日本股市,不是风险大过股市数十倍的期指市场。
一旦这些人知道他私自挪用资金,投资在期指市场上,恐怕会立刻杀上门来。
吉姆可是深知日本黑帮的可怕。
虽然他及时做了清仓,但是投资在新加坡期指市场的钱还是亏损了二千万美元,如今只剩下不到四千万美元的全额。
短短的四周内,从五千万上涨到六千万,然后再跌到四千万,净值像过山车一样从高到低走了一回,连带着吉姆的前途和命运也跌宕起伏了一回。
要是这个时候,吉姆能够及时收手,将资金退还给投资者,事情恐怕还有转圜的余地。可见惯了期指市场赚钱的威力,他的兴趣很难再重新投到日本股市上去,而且市场前景不明,他决定先等等看。
和他不同的是,钟意可是在最高点建仓的,八千手的合约足足给他赚了超过五千万美元。见好就收的钟石果断在一月中旬清掉所有的二月份合约,转而在三月份、四月份甚至五月份上建立起九千手看空合约。
他并不记得具体的走势图,但是知道日本股市的崩盘已经势不可挡了,这个时候单单在一个月份的合约上纠缠已经没多大意义,如今只要按照大势来操作,就会赚取丰厚的收益。
一月、二月就在日本股市跌涨不定中快要过去了。这些交易日日经指数的变动都不大,看样子日本股市在短期内不会再有太大的变化。
钟石也回到了大陆,他来香港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等到适当的时机让安德鲁清掉所有的期指就是了,只是一个电话的功夫。
此时的安德鲁已经对钟石有点顶礼膜拜了,日经指数正是按照钟石所预料的那样发展,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他还不见好就收,但是这次他乖乖地闭上嘴,按照钟石留下的策略操作。
日子一天天过去,就在二月份最后的几个交易日,好像日本股市也会像以前几十个交易日一样,在平淡无奇中度过。突然不知道从哪里传来一个消息,美国商业交易所在不久之后将推出日经225指数期货。
消息一传出,市场顿时一片哗然。
在已经有了新加坡交易所、大阪交易所的前提下,芝加哥商业交易所还推出日经指数期指,其中的寓意不言自明,就是要打压日本市场。
纵观资本市场的历史,每一次每个市场的股指期货退出,相对应的市场都是一阵暴跌,美国是这样,香港也是这样,就连现在的日本也不会例外。
为什么会这样,这就要从市场说起。一般来说,支撑股价上涨、下跌的大部分是投资者的信心,毕竟价值投资的那一套不是人人都会的。
虽然市场也提供了做空的机制,例如融资融券等方式,但这种方式有种种要求限制,并不能让做空机制充分地发挥其作用。
例如说一个投资者要做空一支大热股票,那么他就要去券商那里借股票,而热门、上涨势头凶猛的股票在市场上很难做到,没有股票卖出,做空者就很难做空了。
期指这个东西,它所标的的东西是指数,并不是实质性的东西,不需要借。而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和对整个市场的信心挂钩的,和股市的表现是相辅相成的,股市上涨的时候它会上涨,而股市下跌的时候它也跟着下跌,在一方面它是催化剂,在另一方面它又是张前景图。
利弊都很明显!
日本市场很快做出反应!
下跌!暴跌!
第49章 奇异期权(一)
在经历了一月份的下跌后,新加坡期货市场上看多的一方纷纷冷静过来,有的反向做空,有的止损离场,有的在观察形势,而空头一方也因为没有足够的对手盘而开出的规模有所缩小,不过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对日本股灾后面的走势持和以前一样的看法。
真正的好戏还没有上演!
在此期间,日经指数一度冲到接近38000点,让市场的多头又重新看到上升的希望,这也点燃了一部分人对未来的期望,资金再度重返市场,但是和八九年年末那段疯狂的时期不能相提并论,只有当初总资金的七八成。
期货市场就是这样,一个彻头彻尾的零和游戏,不是你赢,就是别人赢,钱总是在两个不同的方向转来转去,市场每天都有胜利者,也有失败者,而且还有更多的人在暴富的诱惑下准备进场。
指数期货市场尤其如此。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期货,它所标的的东西是无形的,无法交割,最后只能是被强行平仓。
九零年二月二十一号,日本股市开盘,报出的指数和上一个交易日收盘数持平,看上去一切都还不错,但很快形势就急转直下。
大量的成份股票突然出现在市场上,数量之多让人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受此影响,股市一路向下,从开盘的36865点一直跌到35704点,一天狂跌了1161点,跌幅达到3.15%,仅是因为一条关于美国的交易所将推出日经指数期货这一未经过证实的消息。
市场显然对这个消息的反应有些迟钝,第二个交易日,指数略微有些上扬,但紧接着的两个交易日,市场上还是源源不断地出现抛售成份股票的现象,自然也再次引起指数的大跌,第三个交易日跌了935点,到二月二十六号周一的开盘,指数全天下跌1569点,跌幅高达4.5%,盘中一度下跌到32443点,最后报收于33321点。
在关于美国将推出日经指数期货的消息传来到这一天,总共才过去四个交易日的时间,而日本指数已经累计下跌了3544点,跌幅接近一成。
换句话说,那就是日本总市值的一成凭空蒸发了,几千亿美元不翼而飞。
这些钱去了哪里?
首先必须说明的是,这些钱并不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钱,而是账面上的数字。其次,这部分钱的确有一部分是真金白银,这些钱被那些在高位抛售股票的人赚去了。
举个例子,一支总共有一亿流通股(完全流通)的股票,买入时的价格是10元,那么它的总市值是十亿元,在上涨到12元每股的时候,总市值就是十二亿元。(假设在此过程中股东结构不变化)当有个持有一成流通股的股东觉得价格已经到顶了,开始在12元、11元的位置成功出售掉手中的股票,那么这支股票的价格就从12元跌到了11元,(假设其他的股东看好未来,并不想出售)这个减持的股东获得的利润不超过二千万元,(因为价格的变动,并不可能都是在12元的价位出手)而这支股票的市值则减少了一亿。
事实上,股票市场的指数是由千千万万个投资者在无数个决策中形成,就好像上述的例子,要是有个人以12或者13的价格买入,那么这支股票的价格可能就会上涨,从而整个市值也会跟着膨胀。
怎样才能影响股票指数呢?第一是有非常庞大的资金量,第二是能够影响成份股的波动。
众所周知,股票指数是由市场上某些企业特定时期的价格加权而来,并不是综合了所有股票的价格,这些被选中的企业股票就被称为成份股。
被选中的企业覆盖了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地产、钢铁、航空、船舶、电子、机械、金融、高科技等等,而且无一不是行业中的翘楚。也正因为这样,综合起来的指数才能够真实地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
现在,这些企业的股票被大量的抛售出来,就反映了一些投资者对日本经济未来的某些看法。
当然,这也可能是种短期行为,高抛低吸是市场上最常见的几种操纵股价的手段之一。
不管怎么样,指数的的确确在下跌。
这对于期指的空头来说,绝对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由于入场比较晚,吉姆和他的团队在三月份的期指合约上只有大约十万手的总仓位,借助股市这几日下跌的东风,他们再次豪赚超过十亿美元的利润。
同样的,钟石的资金也赚到了一亿美元的利润。和重仓位的空头不同的是,钟石由于仓位较小,易于掉头,在二十六号这一天迅速将三月份的合约清空,转而在四月份的合约上压上重仓。
在经历了几天的暴跌后,日本股市终于做出了强烈的反应,在接下来的几个交易日内,日经指数强势上涨,终于在二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回升到34519点。
关于美国的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将推出日经指数期货的消息终于被证实,CME将在九月份推出日经指数期货和期权的消息一经公布,再次引起市场的恐慌情绪。
应该说,在有了先前的流言后,市场已经对这个消息有了充分的准备,按理说,这时的日本股市不应该有大的波动,可事实恰恰相反。
在经历了二月份二十个交易日的微小波动后,日经指数再次转头向下,这一次不怪流言,而是大批的日经指数期权开始发挥作用。
在两三年以前,国际投行就开始在日本市场推销这种日经指数期权,这种期权的标的可不是虚无缥缈的指数,而是对应着约定好价格的指数期货。
一月份,这些期权开始在OTC市场上大卖,具体由古德曼公司操作,加持上了欧洲王室的光环,使其信用等级大大提升。
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
除去斯坦利公司的看跌期权,事实上在股市飞速上涨的时候,日本本土的很多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筹资(不限于股票市场,也有很多是在债券市场上)。他们承诺,如果贷款到期时,日经指数要是下跌的话,公司将补偿相应的损失。
这部分损失就是弥补因为购买了债券而失去投资在其他地方的机会成本。
这个承诺的实质是日本的公司发行了一份带有看跌期权的债券。债券到底要偿还本金和利息,而这个看跌期权是否兑现,很大程度上要看日经指数的表现。
不过在当时,日经指数气势如虹,没有多少人相信它会下跌,因此这些看跌期权的价格非常便宜,甚至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地步。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投行大量购买了这种产品,即日经指数看跌期权,那么他们到底要干什么呢,难道是打算和日本企业对赌吗?
不,国际投行一般不会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危险的境地,特别是和整个庞大的日本市场作对。这些毕业于常春藤的银行家们根据这些日经指数看跌期权的某些特点,再设计出类似于这种东西的金融产品,然后把这些东西销售出去。
这样一来,既对冲掉了风险,又从中赚了一大笔利润丰厚的差价和手续费用。
而且,国际投行家们是在两个不同的市场操作,所使用的货币也不相同,一种是以日元计价的日经指数看跌期权,另一种则是以美元计价的日经指数看跌期权。他们所打的如意算盘就是,一旦日本的市场下跌,那么迫于经济压力,日元很可能会贬值,这样一来国际投行就可能收到来自日本的日元,然后以美元支付给另外市场的投资者。
这么一来,国际投行所赚取的利润可能要被迫吐出去,甚至还要倒贴很多。
因此在设计看跌期权的时候,必须要在里面加入一个条款,就是这些权证的收益必须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某个汇率换成美元。
一切都设定好了之后,古德曼公司又另外支付一笔费用给丹麦王国银行,由这家银行担保这些权证到期会兑现,这些期权将于九三年初到期,为期两年的时间。
因为市场确实有这么一种可能,就是日本市场疯狂下跌,那么融资的日本公司将因此无力支付先前做出的承诺,这个时候就需要丹麦王国银行出面了。
国际投行家们利用两个市场不同的看法,将从日本市场上低价收购来的带有看跌期权的债券加工成日经指数看跌期权,然后在美国市场上以一个较高的价格卖出去。
在这种情况下,这种金融衍生品自然是越多越好。
现在就剩下唯一的一个风险了,就是国际投行可能会因为日元贬值而使那些在日本企业里得到的资金缩水,毕竟他们已经和那些美国市场的参与者们定下了特定的汇率兑换数字,现在他们只要在汇率期货或者期权市场上进行相应的对冲就可以了,这些难不倒他们。
其他的投行也不是傻子,很快就明白其中的原理,纷纷照搬照抄,很快这些日经看跌期权就泛滥起来。
除了古德曼公司的这种期权,还有斯坦利公司、所罗门兄弟公司等直接在日本公司鼓吹的对赌期权,这些期权虽然和古德曼公司的期权有点不同,但实质上都是在国外投资者和日本本土的企业间巧妙地设立对赌协议。
除了这些变异期权外,还有在期指市场上的打压,以及在日本股市上的抛盘。
特别是在大阪交易所的外国资本的席位,在股市上涨的时候融资做多,在股市下跌的时候融券做空,在某些程度上也催动股市的快速变化。
第50章 奇异期权(二)
日本的资本自然不会束手就擒,在整个二月份都在顽强抵抗。
在他们看来,现在的下跌只不过是暂时的,除去那些不利的消息,整个日本的经济还是一片大好,根本没有任何消息能够证明日本的经济在下行。
不过只是持续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很快,日本的股市还在继续下跌。
这一次下跌从二月十九号开始,连续开出两条红线后,第三天日本指数再次暴跌一千点以上,跌幅高达3.15%,之后的一个交易日,多头反扑无力,结果造成后续的两个交易日继续暴跌,日本的指数继续下行,整整两个交易日下跌了2500点。之后二月的最后两个交易日虽然略微有些上涨,成功地收复了1500点,但整个三月份的基调已经定了下来。
最残酷的三月,对于许多日本企业和股民来说,无疑是极其惨烈和灾难性的。指数从34587点一路下跌到四月初的28002点,整整跌了超过六千点,比巅峰时期的38957点已经相差超过一万点,市值则少了三成多。
看上去泡沫被挤得差不多了,或许现在的市值才能真正反应日本的经济状况。
在一月份开始的时候,出于对股市现状的担心,很多资本抽身撤离,抛售了不少日本的股票,造成市场的下跌,而下跌又反过来加速市场的恐慌情绪,造成更多的股票抛售。在这种情况下,融券的情况大大改善,某些资本又可以肆无忌惮地做空,再次加速市场的下跌。
这就像是一个怪圈,下跌使人害怕,然后就是抛售,然后就是继续下跌。
一切都是信心在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