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来京城那一年好梦公司成立不久,正筹备拍第一部电影,整个公司只有三四个人,连拍摄器材和剧组的工作人员都没有。
拍摄资金只有五十万,还是卖掉一部电视剧的版权赚来的。
在张国立的牵线下,大家在一起吃了顿饭,聊了聊天,他们的合作就这么开始了。
没有人看好这三个人,或者说根本没什么人关注他们要拍的影片,就连韩三平也有这种想法,冯小刚是拍电视剧出身,不怎么了解电影行业。
事实证明,他们成功了,并且创造了一个相对成熟的,能够盈利的低成本喜剧片模式。
京城电影制片厂已经有了拍这类喜剧片的计划,韩三平本来想请葛优出演,却被婉拒了。
他想着既然冯小刚不拍贺岁片了,那葛优的档期就空了下来,和韩三平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少,他们不在乎葛优的高片酬,只要葛优愿意出演就行了。
只是,这时候的葛优厌倦了拍喜剧片,他想尝试拍不一样的片子。
慕姗姗心里在自豪的同时颇为感触。
其他人或许只看到林子轩三人成功的一面,却没有看到他们辛苦忙碌的时候。
一部电影从筹备到拍摄大概半年的时间,中间会遇到各种问题,更别说是后期的宣传了,在宣传期间,他们各个城市的跑,和观众见面,有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
所以说,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需要付出诸多的艰辛。
她还记得林子轩当初的犹豫,要不要离职创业,如果留在艺术中心,可以过上相对安稳的日子,不需要那么奔波忙碌。
当然,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功。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是选择安稳的生活,还是冒险的旅程,会有不同的收获。
李虹作为艺术中心的领导,也参加了今天的庆功宴,对于好梦公司的成功,她很欣慰。
只要接下来好梦公司的转型能够顺利完成,这家公司在国内的影视行业就算站稳了脚跟,艺术中心就能形成一条从电视到电影的完整产业链。
她要做的是在各种资源上继续支持林子轩,至于林子轩最终能走到哪一步,她也想知道。
想想当初正是她把林子轩拉进了这个行业,如今看来,就像是个奇妙的巧合。
庆功宴正式开始,林子轩和韩三平喝了几杯酒,化解了芥蒂,以后大家还要继续合作,不能总这么僵着,于东也不好开展工作。
什么事儿说开了就好办了。
酒席结束,把客人送的差不多了,留下来的都是好梦公司的员工和真正的朋友。
照例会拍照留念,这次的人虽然不多,却都是自己人。
大家按照次序排好队,林子轩和冯小刚等人的位置不变,主要是安排新加入的成员。
比如于东,作为公司未来的总经理,他站在了张国立的身边。
目前,好梦公司的经纪部门还不完善,签约的演员不多,去年只签了俞飞鸿一个人,徐静蕾还没毕业,不能签约,不过也算是好梦公司的一员。
这些人就是好梦公司的班底了。
照片记录下的是好梦公司的过去,也是未来。
第三百五十五章 朋友圈
临近春节,公司没什么事情,林子轩原本以为会清闲下来,谁知道惹来了不少记者。
由于媒体的报道,好梦公司的庆功宴成为了娱乐热点。
林子轩的豪华朋友圈给参加庆功宴的记者不小的震撼,庆功宴上的宾客不仅是那些影视公司的老板,还有老一辈的艺术家。
第四代和第五代的导演,虽然没有张艺谋那种大导演,郑洞添和田状状也有相当的分量。
演员方面没有巩俐那种国际影星,却也不乏众多当红明星。
还有一些身份不明的官员,看起来不起眼,可在电影行业握有实权。
这次的庆功宴更像是一场好梦公司的大派对,展现了好梦公司在演艺圈的人脉关系和自身的实力,引起了多家娱乐媒体的报道。
媒体对好梦公司来了个大起底,详细介绍了这家公司的发展历程,不过写出来的故事极富传奇色彩,添加了很多的个人想象。
娱乐报道不需要太多真实性,只要能吸引读者就好。
这本来就是林子轩的打算,好梦公司需要知名度,以此吸引海外电影投资人的关注。
如果一家好莱坞电影公司想要在华国国内寻找合作伙伴,他们当然会找知名度高的公司,而不会去找一家默默无闻的公司。
知名度也是实力的体现。
接下来的一年,好梦公司拍的影片都要走国际化路线,这是提前做好准备。
作为公司的董事长,林子轩为了宣传,接受了几家颇有影响力的媒体采访,介绍了好梦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
重点提到了国内的电影行业不能只是引进来,还要能够走出去。
引进好莱坞大片是为了刺激国内市场的繁荣,国产影片还是要想办法进入国际市场。
反正就是忽悠了一通,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理想、肯实干的民营企业家。
林子轩说的大方向没有错,就是这个过程可能会有点艰难。
应付了记者,他和慕姗姗开车前往京城电视台。
由于年后要和京城电视台合作制作《鉴宝》这档节目,慕姗姗答应了主持今年京城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这几天正在彩排和录制。
京城电视台说起来真心不容易。
怎么说呢,它在京城这个全国的首都,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京城的艺术院校多,演艺人才多,不愁没有好节目。
按理说应该很容易发展起来。
事实上,它一直都是华国电视台的陪衬,跟着华国电视台的步伐走,被压制的厉害。
比如京城广播学院的学生,首选是华国电视台,其次才是京城电视台。
而且,它上头的主管部门太多,在首都这个地方,制作节目都要相当慎重,不能太低俗,谁知道会不会被相关的领导看到。
在全国各省市的电视台里面,京城电视台的节目是最正规的,或者说是最死板的。
电视台的领导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来工作,在京城他们是万年老二,怎么也争不过华国电视台,都习惯了。
如果不给京城电视台松松绑,估计没什么发展前景了。
举个例子,全国各地的电视台都准备上星了,连湘南那种农业大省都拿到了总局的批文,京城电视台还没有什么动静。
这些和林子轩没什么关系,他关心的是《编辑部的故事》续集在除夕那天的收视率。
这部电视剧会在除夕当天以三集连播的形式在京城电视台播出。
虽然不和华国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形成正面的竞争,却能够抢占华国电视台的风头。
到时候全国三十多个省市的电视台播出这部剧集,观众都看这部贺岁剧的话,那华国电视台的收视率将达到最低。
这可是除夕,本应该是华国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一天。
林子轩和华国电视台没什么恩怨,相反和电视台里不少人的关系不错,他这么做是想尝试一下,挑战华国电视台的权威。
毕竟看了这么些年华国电视台的节目,有点审美疲劳,也该换换花样了。
“你小心过了年台里有人找你麻烦。”慕姗姗好笑道,“要真的把台里的收视率压下来,那可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我只是制作了一部电视剧,他们应该找电视台的麻烦。”林子轩狡辩道。
慕姗姗虽然离开了华国电视台,不过以前的圈子还在,保持着联络。
京城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中规中矩,邀请的大多是二流演员,当红的演员都往华国电视台的春节晚会里面挤,只有实在挤不进去了,才会考虑地方电视台。
演员准备一档节目不容易,不能浪费了,总要捞回点才行。
慕姗姗主持这种录播的晚会相当轻松,不用怎么准备,说错了还可以重来。
林子轩坐在下面,和相熟的人闲聊。
大家谈论最多的恐怕就是香港回归了,这可是一件大事,但凡那边有点大事小情的都会成为媒体的热点,众人的谈资。
尤其是在京城,老百姓的觉悟都很高,关心国家大事。
录制好节目,俩人一起回家。
车子停在院子里,林子轩打开后备箱,拿出路上买的东西。
这时候,走出来一位妇女过来帮忙,这是家里请的保姆,亲戚介绍来的,四十来岁,来自京城周边地区,为人勤快实在。
有了保姆后,他们轻松多了,至少不用收拾家务做饭了。
“赵嫂,不用忙了,没多少东西,我自己能行。”林子轩阻止道。
屋子里,郑秀莲正在教小雪说话,两个人各说各的,估计都没有听懂对方说了什么。
看到慕姗姗进来,小雪伸出手要抱着,她还想能出去透透气,不愿意在屋子里呆着,不过外边太冷,只能让小丫头呆在屋里,免得冻着。
“老哥,买什么好吃的?”林晓玲从自己房间里露出头,询问道。
“闻到香味出来了,你这鼻子可真够灵的,等会就吃饭了。”林子轩无语道。
夜幕降临,一家人坐在屋里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偶尔还夹杂着孩子的嬉闹声。
第三百五十六章 平稳
这一年春节晚会的主旨是“团结、自豪、奋进的华国人”。
改革进行了这么多年,国家的面貌焕然一新,从新闻中一系列的经济增长数据可以看出,这个国家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社会问题。
下岗职工,贫富差距,农民工进城,上学住房就业医保等等,众多民生问题需要解决。
虽然这些问题困扰着当下的华国百姓,但在除夕这天,大家还是暂时忘掉生活中的烦恼,开开心心的过个年。
这天京城下着小雪,大部分人选择呆在家里,只有活跃的年轻人才会到外边玩耍。
林子轩和慕姗姗在家里陪女儿,林伯清找老朋友叙旧去了,李虹在和郑秀莲聊天。
林晓玲就要大学毕业了,郑秀莲正琢磨着给女儿介绍对象,林晓玲不愿意听母亲唠叨,吃过早饭就跑出去,她约了朋友去冰场玩。
这个时候正是冰场最热闹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