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说的大家感兴趣了,嘈杂杂的声音骤然一停。
“现在电影上映一般是给全国的院线经理看,他们有水平,又在第一线,照理来说对市场行情的判断很好,因此在排场率上有很大话语权……可是啊,山中者迷,不一定他们判断的是对的。”
“比如《爱有来生》这片子,拿去给院线经理们看的时候,有些人知道质量好,但他们前几天就是不给排片,就因为我们没有国际章,他们不相信可以翻盘……这种想法对新人导演相当不公平。”
“另一个问题是,排场率的调整可以快一点,不要到三四天才来调整,既然我们要做类型片,扶持中档片子,那就要重视一两天关键档期对中档片子的重要性;如果《爱有来生》做成纯粹的爱情片,七夕节当天没拿到好排场率,接下来口碑逆袭也白搭了。”
“电影票对我们国家来说,还是一种轻奢品,它没有走入到寻常万家,一段时间内消费了,不管电影怎么样,观众都不会再花钱看另一部了……长此以往,新人导演很难出头,总是死在第一步。”
方沂看到总菊的同志奋笔疾书起来,三爷频频点头。
连宁昊和卢川都在拍手。
三爷问他:“我们现在很多东西是抄自好莱坞那一套,大片上映要签订排场率的合同,保证排片,不是你想改就改,院线也有苦衷。”
《无极》上映的时候,发行方和各大影院签了排场率——很多人纳闷,这么几把烂怎么还在放啊,因为不得不放。
白底黑字的合同写着呢。
点映对于国内还是个新鲜事物,不是常态化的商业手段。
《英雄》搞过点映,但是为了冲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无极》搞过点映,评价相当差,于是发行方组织控评,并有计划的签订排场率。
点映这玩意儿是个夜壶,大家只有急了的时候拿来一用,天亮了就嫌弃它不正规。
方沂回答:“好莱坞也有超前点映,试映等等办法,拿到了观众的正向反馈,院线也更敢舍大保小——我是这样想的,电影行业在我国,不仅仅是拿来卖钱,不是单纯的娱乐产品。”
“他确实有意识形态上的因素,是文化阵线的一部分,所以更要听到人民群众的意见,不要让圈内人自己玩,让大的都压住小的。”
说罢,方沂得到了同行渐强的掌声和议论,不像他上台前那样安静。
第204章 三驾马车】
方沂屁股坐对了。
一是为了上峰考虑,高屋建瓴;二是帮扑街小导演说话,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很少有人为小导演说话。
卢川就不提了,他的人生是easy模式。
处女作姜纹主演——方沂都不敢开这个挂。
宁昊虽然是带头的,但他也已经脱离了小导演的范畴,不用再考虑排片对电影票房的影响。在稍微热门的档期,青年导演们的小成本作品,你跑遍了全京城都不一定看得到,因为排场率只有千分之几。
下跪,诅咒……各种方法都没用,靠谱一些的法子是点映,让点映真正发挥出作用来。
宁昊领着一戴鸭舌帽,有些小帅的年轻人过来,“方沂,这是杨青,拍《夜-店》的,主演也是徐光头。”
“杨青是你们央戏的,你们央戏现在人才济济啊。”
方沂和杨青聊了一会儿央戏的趣事儿,熟络起来些了,杨青说:“《夜-店》上映的时候就吃了排片的亏,观众评价挺高的,但是找不到地方看我们的电影——我是新人导演,我没有一点点渠道帮忙,全靠徐光头到处跑综艺,给电影曝光度,好险赚到了钱。”
徐光头也算是伯乐了,杨青这片子是自编自导,成本几万块钱。
能找到嫩模都很稀奇,但徐光头去捧场了。
杨青上下打量了一番方沂,感慨道,“你做导演真的天赋异禀,我怀疑你自己拍一部自己的纪录片,可能都会有一定票房;爱情片,悬疑片……这些独角戏多的类型片,方导,别人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
方沂实际上比杨青小了十岁,但杨青不敢跟姜纹一样,对他师弟长师弟短的喊。
论电影上的成绩,方沂比徐光头目前还要好一些。
两人交换了联络方式,约定以后有机会合作。
这番引荐后,宁昊自然而然的溜达来找方沂,“你那个玩具不错,哪里搞来的?DJ是国外的牌子吗?”
“国内的。”
“你为什么用国内的啊?”
“因为好用。”
“多少钱?”
“四十万。”
宁昊表现出很夸张的样子。“贵了吧,四十万,怎么可能呢?这个价格,我不如上直升机啊。”
方沂不说话。
宁昊劝他,“其实你自己也发现了,这玩意儿还不能实用,它只能拍远景,拍近的就晃得很明显——国外也在做无人机,我知道这种产品,拍《无人区》的时候我考虑用过,不行,最后还是花大价钱找的吊臂,效果确实达不到我要的,但是起码稳。”
“淘汰掉吊臂摄影机,你觉得可能吗,飞天上的能够这么稳?”
方沂不知道理工男汪涛能不能做出来他吹嘘的无人机,达成究极无敌版DJ,但他知道电影圈的人有钱,逮住了要往死里宰。
尽管有诸多缺陷,DJ这玩意儿有一个优点就足够了,方便。
《无人区》的拍摄地在戈壁滩。那地方最适合无人机去拍摄,吊臂太麻烦了,磨损也大,而且这俩当前并不冲突。
如果宁昊心中构思出一种分镜,他现在可以立马拍出来看效果,然后再上吊臂;而不需要让整个剧组停摆两三个小时布置机位,发现不合适。
这对于导演来说太吸引人了,省的误工费不知凡几。
方沂片子在鹏城和港地票房都不错,登顶过一段时间周冠军;汪涛亲自跑去影院看了他的电影,以及影院观众们高涨的情绪。
终于让汪涛在股份上松了口,使得方沂认购到了百分之二十,但再也不能增加。
两导演站在场边,讨论无人机的事情,吸引到了其他青年导演们的注意力,不时要瞥向他俩,卢川注意到了这一幕,他觉得自己被排斥出去了,很不爽,打了个招呼就挤进来。
“聊什么?”
宁昊指着天上。
“哦,”卢川秒懂。
这哥们自诩为导演中的极客,对技术相当感兴趣,连英特尔新出了某款型芯片都要洋洋洒洒夸赞一通,整天关注好莱坞的视效进步,批判国内止步不前。
卢川问:“国外的吧?”
“国内的。”
卢川皱眉头,诧异的看方沂,“你哪淘到的?”
“我是股东。”
“我能不能加一个?”
“不接受新股东了——除非国师或者斯皮尔伯格愿意投钱,那我也很愿意让步。”
卢川靠住墙,抬了抬自己的眼镜,一时不知道说什么。
宁昊插话:“他说要四十万。”
卢川呆住了,“牛逼。”
好事者给他仨拍了照片,正好是方沂讲无人机的事情,而俩导演在了解。可是,在其他人看来不是这样,卢川和宁昊两人脸上的求知欲让他们误会了。
以为方沂在讲某种高深的电影理论。
“方导演吗,我们把您的话做了会议记录,能不能麻烦您再去确认下,看看有没有遗漏的,或者您现在还想再补充?”
“为什么是我?”
“因为只有您的建议适合推广,其他的比较专业了,我们看不懂。”
同志的话相当委婉。
他也许想说的,是方沂提的建议组织能帮上忙,出台文件,其他人提的还是导演的技术问题,是术而不是道。
方沂把小直升机借给了宁昊和卢川。在他离开后,卢川管不住自己了,“宁导,我想看看效果,我很喜欢这种机械……”
卢川说的急,宁昊只好看着他玩儿,又回头看方沂的背影,看到方沂又回到了前排,三爷也在那跟他说什么,不禁学着卢川一样的感叹:
“牛逼。”
——小直升机在天空中左右腾挪,时而悬停,时而俯冲着拉进和目标的距离,云台从这边转到另一边,仿佛天空中架设了一条隐形的滑轨。
众多小导演都在底下艳羡的仰着头看,使得卢川非常得意,更加卖力的操作起来。
方沂回来的时候,发生的就是这一幕。
“买了,我买了。”
卢川看的方沂直接道。
“宁导?”
宁昊呲了呲牙,小直升机在他微秃的天灵盖飞过,留下一道阴影,他仰望天空睁大眼,瞳孔中的飞行器在渐渐放大。
“你说呢。”
第205章 东京攻略】
《关于鼓励小成本影片点映试行的通知》。
研讨会之后,方沂一直关注着《人物》杂志,看上面有没有给他记录一笔,终于在九月下的新一期看到了自己。
上面的配图是宁昊,方沂,卢川三人,角度相当妙:方沂挥着手讲什么,另俩背对镜头,露出腚和后脑勺。
为什么要这么拍。
大概是领导也喜欢相貌堂堂正正的吧。
“长期以来,我国小成本电影一直存在立项难、上映难、营利难等现状,在近期由中影牵头组织召开的青年导演研讨会上,来自各大院校的青年导演踊跃发言,其中,导演方沂提出这样的意见……”
“扩大点映适用范围;灵活调节排场率。”
“他认为……”
《人物》杂志是人民出版社主管的重点学术期刊,部级期刊。很少有演员能上去,杂志封面绝不可能用流量明星的艺术照,而是选取有一定影响力的政商界人士,而且封面照也以严肃调为主。
这期杂志的封面是姜志强——《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等作品的制片人,圈外声名不显,圈内是鼎鼎大名。
什么时候自己才能上去呢?
不是在里面的某一页,而是在封面上。如果光是做演员,除非做到大哥成那种级别,不然几乎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