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同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历史同人)诸朝看我直播乡村生活日常_分节阅读_第112节
小说作者:南风不尽   小说类别:同人小说   内容大小:753 KB   上传时间:2024-08-14 11:14:48

  “所以……这晴天娃娃鳖孙是个求仙问道的?”朱元璋挠头,想不出来为什么会得这种名字。

  少年朱棣却猛然想起了一句话,他看向老爹又看向朱标,声音有些颤抖:“爹,大哥,你们还记不记得,仙迹说过咱们大明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朱元璋背脊也跟着爬上了冷汗,是啊老四是那个天子守国门不假,但他大明还有个吊死鬼亡国之君!是啊,是啊,扫晴娘便是用丝线悬挂在窗子上的,有诗曰“卷袖搴裳手持帚,挂向阴空便摇手。”

  这么一说,还真活像个吊死的人!

  朱元璋面色一黑:这仙迹给人取名字真是……好毒的嘴!

  除了明朝,接着也有不少人问:

  【小猪佩刘:抢云团是什么梗?】

  【全民白月光:跟谁抢?】

  林菱扒拉着面碗,吃完了才笑着说:

  【就是两广抢云团啊!据说有一年挺旱的,广东气象局好不容易检测到有一个气团要飘过来了,结果刚到广西境内就被广西气象局花了一百多个炮催降了,于是本该到广东才下的雨提前在广西下了。

  广东气象局那个气得呀,后来也跟着发炮截胡云团,两广打得不可开交,没想到却是隔壁的我们福建气象局气不过去找国家告家长了,哭的呀:妈!你管管这俩混蛋吧!打得那么狠,一点云、一滴雨都不给福建留!

  所以我才说今天怎么突然下雨了,难不成是我们也抢赢了一回?

  这事儿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哎,有可能只是编出来的笑话,但我们种花家的气象局拥有的高射炮数量的确远远高于一些小国的正规军,估计都是用来库库打云的。

  听着挺好玩的,你们没刷到这个吗?】

  这回古人们听懂了:好嘛!后人那什么炮能直插云霄打到天上的云彩!想把哪片云留在哪儿下雨就留在哪儿下雨!

  “真是好用处啊……”刘彻的确馋了。

  科术!什么都不说了,他必须要独尊科术!

  可是……

  【阿斗的人形外挂:可是怎么知道云要往哪里飘又要怎么判断它预计是在哪里下雨的?云还没到,怎么就知道了?】

  林菱奇怪道:

  【啊你不知道吗,我们发射过21颗气象卫星,还取了名字叫风云——目前还有8颗“风云”在轨运行着,今年我们还把风云四号B星更新了一下,据说分辨率更清晰了,可以看到更多的大气和地物特征,还能生成实时的降水柱状图和三维立体探测数据,而且现在我们还把风云二号开放给了其他国家,为他们提供观测气象的服务哦。】

  一段话又把满直播间的古人说得沉默了。

  风云卫星……你们这群后人到底造了多少颗星星?仙迹中提及的已经有北斗、墨子,现在又加上风云!

  诸葛亮下意识仰望星辰,想到在后人的世界里,他们不仅眺望星群,还将“卫星”当成了一双双漂浮在宇宙洪荒中代替肉眼反过来凝望“地球”的眼睛,他们用这些星星组成的眼睛,操纵风雨。

  简直难以相信,有朝一日,人竟真能拥有这样的通天之能。

  就在这时,院门外有人冒雨敲门,狗子也跟着嗷嗷叫,林菱把直播手机放下,撑起伞过去开门:

  【等我下,我开个门——来了!】

  一打开,是一个上初中的小男孩,头发剃得短短的,是经常来家里听林爷爷讲课、孩子里最大的寸子,他穿着雨衣,怀里藏着书包,哭丧着脸:

  【阿菱姐姐,我妈让我过来找林爷爷补一下暑假作业。】

  看这样子估计暑假作业没做完啊……林菱同情地抚摸了一下他的脑袋,了然地把人让了进来,林爷爷也过来了,三人进屋,寸子把书包打开,里面暑假作业一翻,好家伙,有大半没做。

  可还剩一周就开学了!

  反正没事,林菱好整以暇地蹭进来把快乐建立在了痛苦的寸子身上,听林爷爷一题题给他讲解:

  【你看你,这也能做错,这个也是考点呀,科举制中最早设立殿试、武举的是谁?怎么会是李世民呢,是武则天!

  还有这个,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谁写的什么作品?

  鲁迅!你上课白听了!鲁迅的《狂人日记》!

  来,顺带你再记一个:第一个倡导白话文是胡适啊,别搞混了。】

  林菱竖起耳朵,也和寸子一样茫然,这些初中历史知识点,自己好像从来没学过一样,听得好陌生,如今再听,已经变成全新知识点了。

  进了社会,不仅班味重了,脑袋还空了!

  原来这就是后人要学的“历史知识”?古人们听着也觉得有点新鲜。

  明万历年间,张居正从万历宫中出来,又回内阁整理“一条鞭法”实施以来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征收税目总和,忽然听见了林爷爷又说了一句: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不是辛亥革命,你注意看,是摧毁封建土地制度的标志,那就只有一个选项啊,哪个选项里提到了土地改革?

  唉对了!是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你顺带再记一个相关知识点:地主阶级被消灭的标志,也是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张居正猛地抬起头,土地改革?怎么改的?能消亡地主!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张居正飞快地打出一行字:

  【明摄宗:主播,你有这土地改革的视频或者资料可以看吗?听爷爷提到了有点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但没有找到资源。】

  林菱看到了,得意道:

  【嘿嘿你找我算是找对人了!资源这种东西,不管是哪种我都很多哦,等着,回头我私信你。】

第102章 学校闲谈

  历朝历代无不以农为本,除了宋朝,土地一向是每个朝代最重要的税收来源,当然从井田制、均田制、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各朝也为了土地问题绞尽脑汁,因此听到土地改革这几个字,不少人和张居正一般激动了一把,不过听到“消灭地主”以后,那点火苗又猛地被凉水浇灭,甚至有些心惊肉跳了起来:

  消灭地主——皇家便是这天下最大的地主!

  明洪武年间,朱元璋和朱标对视了一眼,看到“明摄宗”发言后,都禁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他们这位大明首辅究竟想做什么?

  那万历鳖孙……好似自打听闻“定陵开掘”之后,便销声匿迹了,朱元璋不免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幽幽地想:在那万历鳖孙的时空,他老朱家的江山不会已经姓张了吗?

  看看!这就是他不得不废除宰相的缘故!

  明永乐年间,永乐帝已收到了郑和从杭州送来的、有关船队下西洋时是否抵达过美洲的奏报,翻阅郑和的奏折时,他掀了掀眼皮,定定地望了眼“明摄宗”的发言,却只露出一丝玩味儿的笑。

  永乐帝是个比老爹更开明、大胆的皇帝,因此戴着老花镜——他也命匠人为他配了一副两个镜片的水晶老花镜,架在鼻梁上,不必再用手举着了,半卷着折子,歪在黄花梨包织锦棉垫的宽大长塌上时,便没有再显露其他情绪了,反倒是下首绣凳上坐着的朱瞻基有些坐立不安,盱着皇爷爷的神色,揣度着爷爷的心情开口问道:

  “爷爷,这张居正……”

  “无事,他志不在此,不会夺朱家江山的。”永乐帝摆摆手,朱瞻基还没说完他便知道他想问什么了,抬头笑了笑,“以他的才干,想要架空那鳖孙易如反掌,可他最后却落得险些尸骨无存的下场,仙迹有句说他的话说得好——工于谋国,拙于谋身,所以你怕他会谋朝篡位?他胸有傲骨,不会的。”

  永乐帝知晓他要做什么。

  想必那时候的大明,土地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吧?自从唐后提田地归为私有后,朝廷便再也无法抑制豪强大户兼并土地,为何唐朝会从均田制走向两税法,便是因为此。

  不抑兼并,田制不立,那张居正问这一句,不过病急乱投医,还是在寻求救国安民之法罢了。只是……永乐帝并不乐观,后世的改革只怕不能如他所愿,林爷爷在指导那孩子学习时,用了一个词儿来形容这次土地改革,叫:“彻底”,自从唐朝以来,历朝历代想了多少法子,都不能“彻底”抑制豪强兼并,换做大明这样的情状就能够彻底吗?

  不说地主,藩王宗室便是头一道足以叫他惹上杀身之祸的坎!

  朱瞻基听闻后便在心中细细品味爷爷的话,等琢磨出一点儿来再抬头去看爷爷的神情,却发现他面上竟然生出了一丝不忍与悲戚。

  “你以后要善待我大明忠臣,为政清明,不要辜负了他们。”永乐帝看了眼孙儿,眼眶似乎有些微红,他放下折子叹了口气,声音轻不可闻:“我大明竟也生出了这样的人啊……”

  怀着必死的决心,也怀着必胜的决心。

  一己之身肩挑天下民生,也要一个人孤军奋战。

  死了,一片丹心献家国,侥幸未死,便揩血再战。

  朱瞻基低头称是,再抬起头来,永乐帝已经继续在看郑和的折子了——郑和也不敢确定他寻到的那些大陆是不是美洲,但有个地方的确全是黑皮人,那或许便是仙迹说的非洲。

  非洲有什么来着?永乐帝努力回想,哦对了,想起来了,有给牛马们吃的咖啡豆,还有棉花,但棉花大明已有了,为了咖啡豆去非洲?他又不是老爹,好似不大值当……还是征一下倭寇得了,那儿好歹有银矿!

  永乐帝翻到随着折子附上的航海图,发现郑和竟然已经派人探明了登倭岛的航海路线,汇成了航海图送入京城,永乐帝不由微微一笑,又想到仙迹逛紫禁城,玩的“狗阉党”剧目,不满地撇撇嘴。

  用太监有什么不好,这不比那群只会磨嘴皮子的江南文人能干?

  林菱也在一心二用,一边听爷爷辅导作业从淡定到逐渐崩溃一边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上搜索着,土地改革是初中历史的知识点,她记得爷爷退休前还给年轻教师上过好几次公开课,好像有一节就是讲到这个主题,还和古代田制对比了一下,当时好像还得奖了那节课,所以有录像。

  林菱把爷爷以前上课的视频都保存在了移动硬盘里,她觉得不管是林爷爷退休以后看,还是她自己没事儿翻一翻都挺有纪念意义的——因为视频里留下的爷爷,是站在讲台上意气风发、传道解惑的林老师,那时候头发还黑着,背也笔直,每天都穿着衬衫,带着个茶杯,夹着教案,收拾得利利索索给学生上课。

  刚好可以找出来分享给网友。

  翻来翻去,结果没翻到那节课,反而翻到了林爷爷退休前的最后一节课——他是教初中的,会一路从初一跟到初三,林爷爷的最后一节课也是学生们初三中考前最后一节课。

  【好怀念啊,那天……】

  她下意识就点开了,撑着下巴和网友们一起看。

  各朝古人们还是头一次看到后世学堂是什么样子,画面那是一间两面都是大玻璃窗的教室,顶上挂着呼呼旋转的……风盘?四列木质桌椅两张挨在一起,每一张桌子上垒满了课本,多得像是一堵墙,坐在课本之后,几乎能将人的脑袋挡住。

  这方方正正的学舍除了整齐的桌椅,前后还各有一整面巨大的黑色漆墙,黑墙上的角落用不知什么笔写着值日生和今日的课表,课表里排好了从辰初时分(7点)的早读到亥初时分(21点)晚读的每一节课——除了午时有一个时辰的午休,昏时有半个多时辰的用膳时间,后人每天要在学堂从早上呆到夜里。

  林菱还讲解道:

  【我们镇上初中是那种寄宿制的封闭学校,走读生很少,大家基本都是住校,所以晚读会比较晚,还有比较勤奋的会自己留在教室读到十点熄灯,所以我们以前的课表会一直持续到晚读课。】

  寄宿制?宋朝,赵匡胤笑道:“大宋的县学也是如此,每旬休沐时才能归家,平日里都住在官学中。”

  当然,他们一舍或是一斋没有那么多的学子。

  赵匡胤还数了数:“后世的学馆一定很大,一间学舍便有四五十人,整座学院只怕有好几千人?”

  而他们还有好多好多这样的学馆。

  真是每每意识到这一点都禁不住惊叹。

  清朝,在学习作息上傲视群雄的康熙,却注意到那课表上的课程:语文、历史、数学、英语、午休以后是地理、化学、物理。

  然后就是晚读两节,旁边还有晚读值班老师的名字。

  后人不学四书五经,竟然学得这样广泛?为什么?学语文、历史、数学……应当是算学吧,倒是能理解,那英语又是什么?是……一种外邦的语言吗?为何要所有孩子都学外邦话?康熙沉思片刻,脸色又有些难看了:不会又是因为晚清被外邦轰开国门的关系吧?敌强我弱,只能委以虚蛇。

  于是即便心有困惑,他还是只叹了口气,没问出口来。

  似乎还不到上课的时候,一个穿着衬衫的中年男人在画面前摆弄着什么,林姑娘说那是行政老师,因为是公开课,在调试录像机。

  而学舍里的半大孩子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有的捧着书勤学苦读,有的和同窗追追打打,从学舍里一路追到外廊又从后门绕回来,女孩儿们聚在一块儿谈天、分吃零嘴,也有摇着胳膊约同伴陪着上厕所的。

  那个在画面前晃来晃去的男人终于像是完成了工作离开了,这时忽然有个戴眼镜的女生背着书包匆匆进来,走到讲台上举起三角尺敲了敲台面:“大家听我说,我刚刚去送作业偷听到的,我们林老师要退休了!等会是他最后一节课了!”

  于是打闹玩笑的学生们都被这句话吸引了过来。

  那女孩儿好似很有权威的模样,她推了推眼镜,又看了眼手表:“离第二节 历史课还有时间,咱们凑钱给林老师买个蛋糕、鲜花怎么样?”

  “班长,可是现在大门已经关了!”

  于是这群可爱的孩子们便你一嘴我一嘴的商量起对策,选出班上最调皮但跑得最快的体育生偷偷逃课翻墙出去买——反正他已经被县重点高中特招,不用参加中考了!

  又安排人去后墙接应、还安排哨兵负责引开老师,他们压根不知道那录像机已经打开了,讨论得热火朝天,很快便付诸行动。

  林菱看着,又是怀念又是感慨: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4页  当前第11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2/1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历史同人)诸朝看我直播乡村生活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