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同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历史同人)诸朝看我直播乡村生活日常_分节阅读_第113节
小说作者:南风不尽   小说类别:同人小说   内容大小:753 KB   上传时间:2024-08-14 11:14:48

  【年轻真好啊……】

  她有时候做梦也会梦到还在学校里的生活,梦里的教室永远笼罩着橘色的阳光,她们穿着校服,趴在桌上打了个盹,起来还要跟后桌接借小梳子小镜子梳梳头发。

  那体育生怀揣着全班同学凑出来的零花钱,在众人殷切的目光中像个将军似的溜出了教室,旁听的老师来了,其他学生则开始上课。

  方才那被人叫班长的女孩儿在老师走进教室后就立刻像一杆标枪似的站起来,清脆响亮地喊了一声:

  【起立!】

  所有人都站了起来,随着她再一句:

  【老师好!】

  学生们跟着喊着老师好,鞠了躬,第一节 公开课的语文老师摆摆手,全部人便才坐下了。

  唐贞观年间,李世民看得连连点头:“很是尊师重道。”

  武周年间,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却对那个“班长”感兴趣,她们眼眸闪闪亮亮地羡慕着:“这女孩儿真精神,真讨人喜欢。”

  而且她是女孩儿,却让所有同窗佩服、听她调派差遣,想必书读得好、做事也周全,瞧她方才定下章程来多么果断啊!选派人出去也妥当,而且她们还发现了,聚集在女孩儿身边的,副班长是男孩儿,负责跟同学收钱,另有“学委”也是个女孩儿、“团委”还是个女孩儿,直到“课代表”才又出现了男孩儿。

  算起来,男女任这学舍的“官位”倒挺均衡的。

  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正好在办女学馆,于是这又叫她们有了启发,太平公主笑道:“后人连一间学舍里都分出那么多活计来?倒也好,这么小学着理事,日后真入了朝堂,也能学会那些弯弯绕绕了。”

  上官婉儿朝其他身上没有“官职”的学子努了努嘴:“殿下您瞧,还有些不爱此道的,也能专心读书。”

  开始上课以后,她们开始复习“中考考点”,由老师帮着抽查每个人的背诵情况,有许多人都背不好的,便让那“学委”领大家复习重读,一时间书声琅琅,各朝古人也听得津津有味且两眼放光,尤其是唐宋两朝,后人“必考”的几乎全是他们的诗词歌赋!

  他们听着后人先后背了李白《行路难》、苏轼《水调歌头》、杜甫《春望》、刘禹锡《陋室铭》、周敦颐《爱莲说》、辛弃疾、陶渊明……数量最多的便是苏轼、杜甫和李白了。

  后人背一句,他们便也跟着诵读一句。

  前面这些孩子背得都还不错十分顺畅,直到背到诸葛亮的《出师表》和《诫子书》,于是学习不精的便暴露了。这其中还有林菱,她外头想了半天,只记得一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阻了,至于《诫子书》那更是一句都不记得了!她心有戚戚焉地说:

  【我一直觉得学生时代最难背、最让人害怕的文言文,《出师表》可以排第一了,因为里面很多字我都不会读,比如“陟罚臧否”,我就一直把他念成“陟(se)罚臧否(fou)”,其实正确读音应当是“zhì fá zāng pǐ”。还有费祎的“祎”,我一直念成“hui”,我同桌读成“wei”,但其实我们俩都不对,它居然读“费祎(yī)”。

  第二名我愿意排给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这不是朗朗上口?很难背吗?不过这些不在四书五经之内,为何特意选了这篇考?”连朱元璋这大老粗都能说出两句《出师表》来,他骄傲地昂起了脑袋,自觉文化水平比林菱强,顺带在心里想:怪不得仙迹刚出现的时候就说:考虑到林菱的文化水平,要给他们翻译呢。

  若按照他们这些古人的说法方式,后人估摸都看不懂!

  林爷爷不知什么时候也探头过来看,寸子前面的错题已经讲完了,现在空白的地方让他自个先做着,于是也笑着说了句:

  【你们背书的时候总嫌弃《出师表》太长了太难背了,但对刘禅来说,大概是希望这《出师表》越长越好吧?唉,诸葛丞相去世的时候,刘禅只有二十七岁,摆在他面前的是虎视眈眈的曹魏、貌合神离的东吴,而更让他无奈的是,诸葛丞相一死,蜀汉也分崩离析,朝堂大臣立刻开始内斗起来。杨仪与魏延反目成仇,差点把蜀汉拖到内战的地步。

  刘禅没办法,他按图索骥,把出师表上的人全用了,左支右绌,艰难地驾驭着蜀汉这艘航船负重前行,支撑了29年,虽然为政后期也办了不少昏庸的事情,但能撑这样久,还是不错了。】

  蜀汉,诸葛亮正好应邀入宫吃鱼,忽然听到这番话,他与刘禅具都是一怔,两人相顾无言,直到刘禅红着眼低下头:“相父……”

  他话音未落,林爷爷又说:

  【最后他投降了,但也算体面。当时魏国大将邓艾打过来,姜维率兵在外抵御钟会,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派兵抵御,兵败身死,蜀汉已经等不到姜维了,等到了或许也赢不了,所以刘禅下了最后一道圣旨:“百姓布野,馀粮栖亩,以俟后来之惠,全元元之命”,意思是我可以投降,但请不要伤害蜀汉的百姓,至于自己,他写道:“存亡敕赐,惟所裁之”,杀剐存留悉听尊便吧!

  历史上经常用扶不起的阿斗来形容昏君,还认为他是个贪生怕死的鼠辈,大敌当前屈膝投降,没有血性。但是嘛,三国混战割据,百姓们已经苦战乱久矣,姜维数次北伐,蜀汉早已民穷财尽,投降了换蜀汉百姓不必生灵涂炭,也算顺应历史潮流了。

  想想屠杀了秦始皇所有儿女、秦国宗室,最后导致秦始皇血脉彻底断绝的胡亥、想想靖康耻的雪乡二圣、想想莫须有害死岳飞的完颜构、想想大明的叫门天子,刘禅这个皇帝当得也算是中庸了吧。】

  秦朝,嬴政万万没想到还会听见胡亥的名字,也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其他儿女竟然被自己的儿子全杀光了!

  顿感到一阵晕眩,原来不仅是大秦二世而亡,连他也是!

  宋朝,赵匡胤黑了脸,又莫名咀嚼着:“完颜构……完颜构……”这几个字,那个往南逃的康王是不是叫赵构来着?

  他一口浊气堵在胸口,胸膛里的心在一寸寸碎裂。

  曾经他还希冀过那赵构是个明君,如今只怕又是个鼠辈!老天缘何如此待我大宋啊!绝世的昏君已出了两个,怎么还有个?

  赵匡胤捂着胸口摇摇晃晃。

  同样好似天塌地陷的还有明朝,在听到“叫门天子”之前,明初几个皇帝都觉着自个的大明铁骨铮铮,唯独对“大明战神”有些疑惑,结果这个“大明战神”还不知是谁,怎么又出来个“叫门天子”?

  而且还和徽钦二帝、胡亥等昏君相提并论!

  朱元璋的心猛地一颤,正想问,就见直播间先飞出一行字:

  【Happy Forever Big King:这个叫门天子的故事说来听听,为什么叫叫门天子?】

  林菱看到后,一笑:

  【血压偏高的,最好别问。】

  永乐帝的心猛地向下一坠:因为之前林菱讲到靖康耻的时候,也是这样说的,难道我大明竟出了个堪比徽钦二帝的昏君??

  然后又听林菱说:

  【真想听的话,等我们看完这个再聊嘛,真的,聊朱祁镇还不如聊于谦,不是那个抽烟喝酒烫头的于谦。我这录像才看一半就被爷爷带偏了,真是的。来了来了,语文课以后就是我爷爷了!

  哈哈,等会儿爷爷还会哭呢!】

  林爷爷恼羞成怒:“……没哭,是被粉笔灰吹了眼睛!”

  作者有话要说:

  朱祁镇篇幅大概占用一章,到时候我会标出来,不喜欢看这段的宝可以跳过哈。

第103章 各干各的

  ◎小猪佩刘:我也要。◎

  录像中,语文课上完铃声响起,大包小裹的体育生也回来了,他不仅买回了一个6寸橱窗成品蛋糕,一束花,还有几个花店买的礼炮。

  学生们又连忙找地方将东西都藏好,所以林爷爷夹着教案,窝着水杯进来时毫无察觉,十分正常地上完了他身为教师的最后一节课。

  在黑板上写完最后一行板书,还没转身的林爷爷就被“砰”的一声礼炮和满天洒落的彩条吓了一跳,回过身来,鲜花和拥抱已经到来。

  他在录像中怔在原地,本想安安静静不打扰学生学习就这样退休离开,但没想到还是收到了礼物,甚至有学生提前给他写了简短的信。

  “林老师!再见!退休快乐!”

  于是师生们都哭得稀里哗啦。林爷爷擦着眼泪走下教学楼,学生们又跟着涌出走廊,画面里是空无一人的教室,却回荡着他们的喊声:

  【老师,再见!】

  以三尺讲台,揽天下星海。

  林菱是听过林爷爷教训学生的,他不算是那种脾气特别好的老师,可谓爱之深责之切,但当时骂得越严,事后却又会紧紧地扶着他们的肩头说:“一定要考出去,你们一定要考出去啊。”

  离开这一重重山,去看更加辽阔的世界。

  大概是知道是为自己好,林爷爷又盯得严——他早读要盯、晚读也要盯,就算白天没他的课,他吃完晚饭还会骑着摩托车赶到学校里,踮着脚从后门顶上的小窗,偷偷看学生有没有捣蛋。

  因为抓得紧,他以前当班主任的班级,总是读得最勤、考得最好,当然也有中考失利的孩子,他又一个个打电话过去安慰,让他们趁着暑假好好去玩,高中再接着努力,只字不提考得好不好。

  录像结束,林爷爷默默走开了一会儿,他当然会想起自己的学生们,也很想念。不过大多数学生都不再联系了,就算站面前也认不出来了,也还有些每年过年都来家里拜年坐坐。

  看到多年前的学生和自己,又难免想起更多,林爷爷回来后,指着里头有个衣着朴素站在角落里直哭却不上前的女孩子说:

  【这孩子家里最穷,学习却顶顶好,我初一带这届的时候,无意间撞见她穷得在食堂泔水桶里捡最上头还算干净的饭皮吃,后来我就每天都把那孩子叫来教工食堂,请她吃了三年的饭,这孩子很争气,考上重点高中,后来高考是全省三十名,名校抢着要她,结果她成绩出来,头一个打电话过来给我报喜,这姑娘后来一路读博,兼职打工、靠奖学金助学贷读下去了,没有中断学业,这是我最欣慰的。

  有一年她回来,还特意拎了很多贵重礼物来,我让她拿回去,教好他们是我的责任,只要他们都能走出去,建设国家也好,过喜欢的生活也好,我就心满意足啦!】

  “后人与其师长倒是亦师亦友。”李世民跟着感慨了一声,“良师难得,知己更难寻,后人没了那些繁文缛节,这份感情反倒显得纯真。”

  洪武年间,朱元璋也点头:“寒门贵子的确不容易,能有教无类,这样的先生、夫子才是好先生、好夫子!”他当年还在征战,也没忘为儿子们去请大儒为师,结果那些所谓有才学的隐士各个都傲得不行,凭你如何好言好语、奉上金银,人家压根不拿眼瞅你。

  朱元璋哼了一声,最后他用自己的办法还是“请”到了那些大儒——当然是刀架脖子上“请”回来的!

  林菱看完这个再继续沿着列表往下翻,就翻到了土地改革的那节课录像了,于是顺手私信转发给了明摄宗。

  【找到啦,发给你咯,明摄宗你看看是不是你想要的那种,不过爷爷是讲给学生听的,所以讲的比较通俗浅显,不是研究论文一样深入的哈,但我觉得重点都还算有讲到。】

  万历年间,张居正看到了弹出的那一条“您收到了一条私信”不由心绪浮动,他迫不及待地点开拜读,林菱发给他的是个不到半个时辰的视频,就像是书有书皮、画有卷轴一般,这视频也有个“封面”,但他伸手点开“封面”,却无法点开,中间有个不停转动的圆圈,下头还有小字:“正在接收中——”

  张居正只好耐着性子等待,等待中,他却发现那框框里的静止封面中,好像就是林爷爷在上课时转身写字的场景,封面上露出的黑板已经有了提前写好的几行课程提纲。

  那封面不大,上面的字便更小了,他命人取来放大镜,仔细辨认后世的那些缺胳膊断腿的字,读懂以后便很快便被镇住了,原来那是三个诘问,他喃喃地不断重读道:

  一、怎么去理解首长在接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时说的:“谁赢得了农民,谁就能赢得中国;谁能够解决土地问题,谁就能赢得农民。”这句话。

  二、为什么改革的总原则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区别地消灭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而非消灭地主。

  三、农民贫困是由于地主阶级剥削导致,通过改革土地政策,把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解放出来之后,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和——?

  这三句问话初读有些拗口,但很快便像铁烙一般在张居正心上。尤其是第一句,简直参透了每一个王朝两三百年便会灭亡更迭的实质!

  要知道在大明朝,占据全国人口不到一成的贵族、藩王与乡绅地主们,却能够占有全大明将近八成的土地甚至更高——他们隐田、隐户!

  而老百姓们大多都没有自己的田,几乎是佃农,就算有田的小农,遇上一两年天灾颗粒无收,也只能卖了田地,依附豪强为奴仆,希求活路。

  张居正家里以前便没有田,但他家是军户,做点小买卖的同时,也依附着辽王府生活,即便如此,也时常揭不开锅,他的父亲张文明幼时还有忍饥挨饿的时候,直到他大伯接过了祖父手上的小买卖,经商有道,这才带着整个家族都富裕了起来,他出生以后,家里已经能请得起帮忙的短工了。

  张居正见过许许多多终年辛勤劳动却不得温饱,最后冻死在街头的流民,也正因不是大族出身,他才能够明白,这些话实在真知灼见!

  最后他也开始跟着思考起这三个问题来,并且心中疑惑:工业发展?工匠之业?可是匠户?在大明匠户也备受歧视,为何后世如此在乎、看重工匠?

  这时,直播间又有人说道:

  【实现一个长生不老的小目标:请也转一份给我,我给我儿子女儿学习一下,谢谢。】

  秦朝,嬴政也是脑中灵光一闪:不知后世的土地改革能不能用来对付那些六国余孽?说起来他也有不少需要消灭“地主”来着……于是便及时出言索要。

  “哦哦好的,还有人要吗?”林菱不疑有他,现在的父母的确是到处收集学习资源,便随手分享。

  【小猪佩刘:我也要。】

  【全民白月光:林老师讲课讲得好,我也想给孩子要一份。】

  汉武帝时期,刘彻其实也不是真的想要,他只是好奇想知道后世是怎样的改革这么厉害!他也正好借此机会,以管窥豹,去了解后世的朝廷……

  唐贞观年间,李世民心想,后世之法如一柄利剑,拿来瞧瞧,不管有没有用得上的,以备不时之需嘛。对于如今的大唐而言,远远还不到要消灭“地主”的时候,李氏不也是陇西大族?没人愿意砍自个一刀,不如了解一下后人的手段,也防止有人学会了拿来对付自己,何况,林爷爷的课的确不错,或许真能借这堂“课”,出题考考膝下儿女们。

  林菱便也分享给了小猪佩刘和全民白月光,然后在边上写作业的寸子忽然弱弱出声:“林爷爷,我填空和作文写完了。”

  林爷爷便过去继续指导功课了,林菱则兴致勃勃去冰箱拿了个冰淇淋出来吃:

  【呵皮大王你要听叫门天子的故事是不是?那趁现在没事干,要不咱们择日不如撞日,这就来唠唠?说起来要不是有于谦和景泰帝,我感觉朱祁镇这个大明战神是能够和徽钦二帝拼一拼谁更昏的。】

  “朱祁镇?是了,方才林菱也说了这个名字,只是说完很快那话头便转开去了,朕一时没留意……原来大明战神与叫门天子是同一个人,这下便都对得上了!那鳖孙……叫朱、祁、镇?”

  明永乐年间,朱棣后知后觉地将视线往下一挪,落在也几乎同时回过神来,面色一刹那惨白的朱瞻基的脸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4页  当前第11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3/1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历史同人)诸朝看我直播乡村生活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