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道,如今的皇后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民间出身的小妃嫔了?”
“她的背后站着清流一派。”
“朝堂之争,最忌一家独大,眼前瞧着好似平和,难保日后的清流不似从前的勋贵,如今清流势力日渐鼎盛,太子身后更是天然站着清流一派,琮儿,你该警惕了。”
水琮不说话,只是垂着眸若有所思,好似在思索一般。
太上皇却以为他已经听进了心里,继续说道:“如今勋贵式微,四个异性王的爵位眼瞧着便要回归皇室,其它勋贵经过这些年的打压也只不过苟延残喘的活着。”
“琮儿,对待勋贵的手段要有打压有拉拢,不能一力压制,你且斟酌着时候,该收手的时候就该收手了。”
“若是可以,日后可从勋贵中为圣儿择一太子妃。”
这番话太上皇说的可谓苦口婆心。
他是真心觉得清流一派有些势力大涨的趋势。
皇后是出身清流的,太子也是更亲近清流,等太子入朝听政的时候,清流一派更是会成为太子的坚实后盾,到时候勋贵已经不成气候,清流又支持太子,水琮这个皇位坐的可就不安稳了。
太上皇看着眼前还很年轻的儿子,心下叹息。
若皇帝看不清里面的危机,日后‘义忠亲王谋反’之事,一定还会再次发生,到那时候,皇帝还会有他这般幸运捡回来一条命,扶持幼子登基么?
想来是不会了。
毕竟,就皇帝如今独宠皇后的架势,日后的幼子必定也会出自皇后腹中,到时候,皇帝扶持哪个孩子都是太子的同胞弟弟,兄弟与父子……到底心向何处还未可知啊。
这番话太上皇说的苦口婆心,水琮似乎听了,又似乎没听。
只是态度依旧恭敬,情绪依旧稳定。
到了傍晚,皇帝派人接了孩子们一起来赤水行宫拜见太上皇,太上皇先是见了几个孙辈,然后才看向自己最小的两个皇子。
十皇子与十一皇子看着眼前苍老枯瘦的老人,眼中满满的都是陌生,还有压制不住的恐惧。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父亲竟然是这样的一个形象。
他们一直都以为自己的父皇也如皇帝兄长一般高大伟岸,孔武有力,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而不是眼前这个苍老,枯瘦,干瘪,老态龙钟的模样。
满是震惊地被带离了寝殿,兄弟俩回到自己的寝殿时都还浑身颤抖着。
这一夜兄弟俩是抱在一起睡的。
恐惧让他们做了一整夜的噩梦,第二天两个人就齐刷刷的病倒了,急的储太嫔直抹眼泪,连伺候太上皇都晚去了半日。
又过了大约一个半月的一个深夜。
赤水行宫那边骤然传来哭嚎声,在赤水行宫陪伴太上皇整整十日的皇帝水琮,满身憔悴地宣布:“太上皇……驾崩。”
丧钟响起,整个京城再一次进入了国孝状态。
又是一阵兵荒马乱。
京城的老百姓直接麻了,这一轮接一轮的,家里的姑娘小子们还成不成亲了?
只是,国丧大于天。
好些订亲了好些年的男男女女继续重新定日子,只打算这次国孝过去了就立即成亲,也不挑什么理儿了。
太上皇的丧事不好在行宫里办,于是在太上皇驾崩后的次日,太上皇的尸身便已经装殓好了,运送回京,在玄清行宫避暑的帝后一行人也同行回宫。
阿沅忙碌着带领宫妃命妇哭灵。
等到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水琮才拿出太上皇留下的三道遗诏。
第157章 红楼157 多年筹谋,至今却一事无成……
水琮虽是皇帝,但孝子姿态做的很足。
这半个月以来,水琮一直在给太上皇侍疾,也辛亏前朝无大事,虽然忙碌,却也不曾牵扯太多精神。
当然,水琮所谓的侍疾也并非亲力亲为,只不过人在赤水行宫,与太上皇的寝殿一前一后,他在前面正殿批折子,太上皇则在后殿里休养,这半个月甚至连面都没见过几次。
可又有谁能质疑皇帝的孝心呢?
没有人。
朝臣不仅不会质疑,甚至还写了好几篇赋来歌颂皇帝的孝心,这些赋广为流传,如今太上皇还没驾崩呢,皇帝孝顺的美名都已经传到江南去了。
由此可见清流一派搞舆论是很有一手的。
太上皇的丧仪比起先后来要更隆重,不过却不需要想先后一般停灵在沐斋宫,太上皇的帝陵早已修缮完毕,元后与几位故去的贵妃棺椁也早已入了地宫,只等太上皇的梓宫入葬地宫,便可以降下自来石,彻底封宫。
若按照正常流程,是该这么做的。
然而……
太上皇留下了遗诏。
水琮于梓宫前宣诏。
遗诏有三,这第一诏便与太上皇的身后事有关,内容不算多,且口气也很寻常,就好似一个迟暮的老人,到了临死的时候,再也无心却想象那些华美的辞藻,他只想用最直白的言语,将自己的遗诏留下来。
“……朕与元后夫妻一心,伉俪情深,生前无法相知相守,唯望于帝陵中相伴终身,义忠亲王乃朕嫡子,当同入地宫共享天伦,命,地宫中其他妃妾尽数迁宫停灵于沐斋宫,重修妃园寝。另,此去民间采选之妃妾不必的殉之,钦此。”
这一诏出来,许多王爷的脸色都变了。
尤其刚从边疆赶回来的安王,他的脸色是最难看的,因为他的母妃宸妃也在太上皇的地宫中。
宸妃故去时太上皇的帝陵还未修建完毕,在沐斋宫中停灵了十六年才随葬地宫,如今也才在地宫中躺了十年,结果不仅没能入土为安,竟还要被迁回沐斋宫,日后同那些小妃嫔们一同挤在妃园寝。
这叫安王如何能够接受?
难道在父皇心目中,他们这些儿子,就当真比不上义忠那个谋逆叛上,罔顾人伦的罪人么?
庸王与康王脸色也很难看。
他们的母妃位份不高,随葬地宫也只在外围的小宫室里,可也比入葬妃园寝好呀。
不过……所有人的视线却是若有似无地瞟在皇帝的脸上,要知道,除元后外,另外一个盯着皇后名分的就是皇帝的生母了,这个女子虽说殁逝的早,可人家却生了个好儿子。
她的棺椁如今也在地宫里停着呢。
然而水琮实则是没什么感觉的。
他与母妃的感情本就不深,再加上母家那一连串的骚操作,导致他对勋贵一脉都很是不喜,更何况作为皇太后,本就是有资格修建陵寝的。
不入地宫也好,至少不用看着父皇他们一家三口和和美美地过日子,反倒衬托的她是个外人。
这个遗诏一出,首先松口气的便是寿康宫中从民间采选入宫的太答应们,她们自从入宫后就只承宠了几次,太上皇就去了赤水行宫休养去了,哪里能有孩子?
本以为太上皇没了,她们也要跟着殉葬,却不想太上皇竟单独提了一嘴,叫她们不许殉葬。
甭管是因为太上皇看不上她们,还是不想妄造杀孽,总归对她们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哪怕等孝期一过,她们便要前去皇觉寺出家,为皇家祈福。
至少还活着……对于她们来说,苦也好,乐也好,只要活着就好。
与她们一同哭泣的,还有后宫那些民间采选入宫的妃嫔,比起寿康宫中劫后余生的太答应们,东西六宫没有孩子的妃嫔们才是真的看见了希望。
太上皇都不要妃嫔殉葬,皇帝……该是也不会了吧。
水琮无暇关注后宫妃嫔们的心中想法,他这会儿正召集了工部与户部的两位尚书,到乾清宫来商议修建妃园寝的事宜,当然,还有皇太后的陵墓。
他自然是明白安王等人的所思所想。
所以在回到乾清宫的第一时间,便召集了几位兄长:“朕欲修建皇太后陵寝,叫几位太贵妃随葬左右,几位兄长觉得如何?”
觉得如何?
安王等人只觉得太好了!
当即便跪下叩谢陛下。
虽然还是集体宿舍,但好歹住进了陵寝,而不是妃园寝,只看地宫的规格就是后陵的规格,至少不用和小妃嫔们挤在一起了。
至少面子是有了。
一连串的圣旨颁布下去,好歹给皇太后还有几个王爷的母妃上足了面子,这第一道遗诏才算是摆平了,等到几位太贵妃的梓宫被迁出了地宫,送往沐斋宫停灵后,太上皇的帝陵便彻底封宫。
告祭上天与先祖后,太上皇的丧仪可算是过了。
水琮开始了守孝。
皇帝可以以月代年的守孝,也就是说,正常的父孝三年,皇帝只需要守孝三个月就行了,但水琮自诩孝子,又因为之前侍疾之事被吹嘘了一番孝顺美名,被整个江南府的学子高高的捧了起来。
所以水琮最终决定,守孝三年。
得了这个消息的清流一派都很满意。
三年……
三年后太子都能选妃了,到时候哪怕再有异母皇子出生,对太子也没什么威胁了。
太子大婚就说明成了人,可以入朝听政,哪怕日后皇帝起了猜忌之心,想要捧下面的小皇子与太子相争,年岁相差太大一时半会儿也斗不出真火来。
除非陛下想要复刻当年太上皇摄政之事。
等太上皇的丧事结束,皇帝开始守孝,他才在朝堂上颁布太上皇的第二份遗诏:“……过继十一皇子水沄为东平郡王嗣子承爵,钦此。”
这份遗诏刚一颁布,东平老郡王就在大朝会上晕死了过去。
最后是被侍卫给抬出太极殿的。
对于东平老郡王的想法,大多数臣子都心知肚明,只是太上皇与当今父子二人态度明确,这些年对四王下手毫不手软,先是北静,再是西宁,这二人是绝嗣,过继无可厚非,南安是自己作死,明明世子位已定,只需老实本分平安过渡,南安郡王的爵位至少还能在邹家手中再保一代,谁曾想却是最惨烈的那个。
而一直在死亡中不冒头的老实人东平郡王,本来还因为嗣子之事与皇帝有来有往,结果就被太上皇一个遗诏给彻底盖实了。
清流们还没什么感觉,勋贵们却率先一步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唇亡齿寒。
水琮不是个喜欢拖拉之人,见东平老郡王晕过去了,也不曾停下宣诏的脚步,第三封遗诏便更加与朝堂之上的百官息息相关。
“圣人遗诏,自本朝起,再不立异姓王。”
太上皇的遗诏一折比一折简短。
尤其这一道,拢共才十四个字,却叫东平老郡王的指望彻底断了。
从本朝起,哪怕子孙再能干,也是拿不回东平郡王的郡王爵了。
当初开朝四个异性王,到底在太上皇手中迎来了彻底的终结,也昭示着这天下,终于彻彻底底地属于水家了。
这诏书颁布后,朝堂中先是寂静,然后随着清流一派的官员率先下跪,整个朝堂的官员们尽数跪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