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你先写。”
说罢,苏青瑶趿拉着那双溅满泥水的棉鞋,带着脸盆,到外头打水。大雪初晴的冬日,尤为湿冷。苏青瑶顶着老板娘的白眼,倒了满满一盆的热水。洗漱过后,她对着脸盆里扭曲的人影,以手指作梳,理着头上可怜的短发。原先及腰的乌发,被几下剪到耳朵上,癞头乞丐似的,怎么弄都不好看,苏青瑶泄气地放下手,胃里沉甸甸的。
回到房间,魏宁写好了信,交给苏青瑶,紧接着问她要不要也写一封信寄给家里。笔递到眼前,苏青瑶面对着它沉思片刻后,问魏宁要来两张信纸,先写下一封报平安的信,打算寄给她五年没有联系的生父与继母,然后写了一封简短的信,预备寄给谭碧。
她在信中写——
阿碧:
南京失守了,日本人在城内实施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无数百姓惨遭毒手,男女老幼,无一幸免,首都成为了比炼狱还要可怖的存在……万幸,我还活着,还有手有脚,能给你写信。眼下我已离开南京,要去往武汉。未来的路大概会更加艰险,我时刻做好了死的打算。
阿碧,你如果还在上海,收到了我的信,千万照顾好自己,我也不能失去你。
爱你的瑶
写完,苏青瑶将信送去邮局,回来的路上经过早餐铺,买了两笼汤包,带回旅店。去九江的民船要到后天才发,苏青瑶与魏宁经过短暂休养,再度启程。彼时天色阴沉,灰白的云层似乎预示着新一场风雪的来临。
船上,魏宁与苏青瑶闲聊,无意中谈到了自己的家庭。他是辽宁人,父亲是当地的一个大地主,母亲是他的三姨太。他在家中排行老二,不必继承家业,就怀着报国的热情考到了东北讲武堂,读的骑兵科,后来因为成绩优异,他得到赴法国留学的资格,考入了牟拉那高等航空学校,才成为了空军。
归国后,适逢“九一八”事变爆发,他们举家南逃。魏宁在一位朋友的举荐下,到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担任教员。他这一干,就干了足足五年,期间结实了当小学教师的妻子。可惜好景不长,成婚后没两年,日本就向上海开战。
苏青瑶听到“笕桥中央航校”这几个字,顿觉恍惚。
她依稀记得于锦铭也是从笕桥中央航校毕业的,她见他的第一眼,他便是这样介绍的自己。
想到这里,苏青瑶突然有种说不出的复杂情绪……太久远了,他们已五年多没有见面,没有通讯,没有任何来自彼此的消息。此时漂泊在长江上,回想过往的日子,华服、电影、咖啡、拿破仑蛋糕……简直像上辈子发生的事,既熟悉又陌生。
“苏小姐在金女大,应该被很多男生追求过吧。有没有心仪的男同学?”魏宁问她,像把她当成自己那个抗婚逃跑的妹妹。再说,两人这一路逃难,也称得上一句生死之交。
苏青瑶垂下脸,低声说:“一直在勤工俭学,没空想这方面的事。”
魏宁笑了,继续说他与他妻子的事,以过来人的身份教导苏青瑶如何找一个好男人。魏宁与妻子感情甚笃,美中不足的是二人成婚三年有余,一直没能要上孩子。不过,紧接着,魏宁话锋一转,笑道:“现在想,没孩子也是件好事儿,孩子生活在这个时候,根本是受罪。”
苏青瑶心不在焉,顺口随着他的话说:“对的,万一你出了什么事,她一个女人带着小孩……”话未说完,她忽得缓过神,意识到自己失言,连连同魏宁道歉。
魏宁摆手,嘴上说着没事,心里却很伤感。
尽管他从参军的那一刻起,就做好了以身殉国的准备,亲朋也纷纷对他说,“高高兴兴去吧!你是为国效力!”但此刻,魏宁盘腿坐在船舱内,回忆自己在南京坠机,险些命丧鬼子的枪弹之下,又想起随南京政府迁移到汉口的妻子,心如刀绞。
“至少现在还活着,”魏宁喃喃,“明天到九江,后天九江转南昌,大后天南昌再绕长沙,快的,快的,我很快就能到武汉……”
苏青瑶见魏宁满脸惆怅,愧疚不已。
她默默走出船舱,来到甲板,远远望见长江尽头,升起一轮朦胧的残月。月下是黑中泛着蓝意的山,左高右低,中间平缓,形似一只在月下酣睡的野兽,满山的树便是它柔软的毛发。
苏青瑶看看山,又看看月,不由想起山海经中的字句。
船越泊越远,夜风挟带着似有若无的细雪,扑到脸颊,她眼眶凉透,微微发湿,心道:如此美景,断不能叫它灭亡。
殊不知,同一时刻的汉口,于锦铭等在空军队长合住的宿舍大楼外,仰着头,透过稀疏的叶片,望着她所注视的月亮。
他没等太久,约莫过去一个钟头,远处投来两道笔直的光束,跟着,一辆军用汽车停在身前。高以民先下车,继而从后座牵出一个高个子的女人,是他的妻子,旁人都管她叫高太太,四大队的小伙子们则统一叫她师娘。
“高队,”于锦铭行军礼,又俯身朝高以民身旁的女人腼腆地笑了一笑,问候道。“师娘好。”
“大晚上的,有什么事?”高以民边说,边带于锦铭进到家里。
两人在客厅落座。高以民打开烟盒,向于锦铭抛出两支,自己点燃一支。于锦铭夹着并未点燃的香烟,放低声音,同高以民说起那批苏联援助的 N-16 驱逐机。四大队经南京一战,战斗机紧缺,他想让高以民问上头多要几架这批苏联支援的新式飞机。
高以民也想要,但战斗机紧缺,给四队多分一架,三队、五队和几个中队就会少分一架,处理不当,队伍之间很容易起冲突。可不去要,他手底下的弟兄们没有战斗机开,还算什么飞行员?前往徐州作战的指令已经下来,少一架飞机,就是让弟兄们多十分的危险。
正商量,师娘拎着一个青花瓷茶壶,为两人奉茶。
“师娘,你们这么晚去哪里了?”于锦铭喝着红枣茶,问。
“去看魏太太了。”
“什么魏太太?”
“魏队的老婆,”高以民接话,食指弹了下烟灰。“轰炸九队的魏宁,在南京牺牲的那个。”
“哦——”于锦铭点头。“是过去叫她领抚恤金?我还以为是地勤负责。”
“你这混小子,没成家,一点都不懂事。”师娘坐到高以民身旁,眉头紧锁,埋怨起于锦铭。“你们这群当空军的,隔三差五出任务,飞来飞去,跟日本人打仗。我们也只能辞了工作,跟在你们屁股后头到处跑,把一颗心悬到天上,日日夜夜求你们能平安回来。现在魏队长光荣牺牲了,一了百了,留魏太太一人活在世上,未来真不知道该怎么活……我看她头也不梳,鞋也不穿,搂着军服痛哭的模样,真像是瞧见了未来的自己。”讲着讲着,她眼里泛起泪花。
“唉!锦铭还没结婚呢,你可别吓唬他!小心他听了你这话,当一辈子单身汉!”高以民搂住妻子的肩,略带歉意地看了一眼于锦铭。
于锦铭笑笑,表示没事。
女人长叹一声,哀怨地说:“我讲的是实话,没我们这些女人给你们操持家务,哪有你们在天上的潇洒。”
“是是是,夫人说得对,”高以民打趣,“锦铭你看,你高队这个家是不是全靠你师娘?”
于锦铭点头如捣蒜。
女人破涕为笑,朝高以民投去一个嗔怒的眼神,起身道:“行了,我去拿点零嘴,你们边吃边聊。”
高以民看着妻子的背影消失在厨房门口,转回来,同于锦铭继续讨论苏联支援的那批战斗机的事。
两人谈到零点才结束,高以民与妻子送于锦铭到宿舍门口,挥手道别。
走回寝室的路上,于锦铭迎着愈发剧烈的寒风,脑海里冷不然浮现出高队长和师娘的笑颜,随之联想到阵亡的魏宁和他的妻子魏太太,心口突得一冷。
他想:这种幸福能维持多久?没准下一次起飞,他们就会命丧黄泉。
过了三天,公历十二月二十二日,是农历的冬至。由于四队里大多是北方人,师娘便拉着其他几位空军太太,包了几脸盆的饺子,送给四队的飞行员们当晚餐。
于锦铭吃饱喝足,骑着摩托车,同战友们一起跑到汉江边看渡轮、打水漂。天色漆黑如墨,港口却灯火如织。伴随着汽笛嘹亮的声响,浓烟涌入云层,一艘艘庞大的轮船靠了岸,工人们忙着搬运货物,身着皮袄的商人们在岸边的各大外国银行进进出出。
其中一名战友感慨道:“不是我说丧气话,咱们跟日本比,军备差距实在太大……上海开战后,他们开着轰炸机,无差别轰炸整个华北地区。现在又占领了首都,能沿着长江朝内陆轰炸,这一路不知炸毁了多少渡轮……”
此话一出,士气不免有些低迷。
另一人冷笑,弯腰拾起一块碎石朝江内扔。他道:“没技术,造不出飞机;没钱,买不来飞机。就算有钱,东海被占了,海运走不了,靠苏联绕道从兰州转运来的那几架破飞机,连日本空军一个小拇指都比不上。输完北京,输上海,输了上海,又输南京。这还打个屁,拿什么打?”
“还能拿什么打?拿命打。”于锦铭笑笑,捡起一块薄薄的碎石片,手腕倾斜着,朝江面丢去。
咚咚咚几声,石片在水面上向前弹跳了好一段距离,沉入水底。
“大不了在飞机上挂满炸弹,撞死他们。”于锦铭掸着掌心的灰尘,口吻分不出是在开玩笑,还是认真。
同行的战友也都是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他们听于锦铭这么说,纷纷嚷起来,大声喊道:“说得好!要命一条,要命一条!”
众人在港口玩闹一阵,骑着摩托车,回到飞行员宿舍。
于锦铭简单洗漱后,安然睡下,到半夜,走廊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下一秒,他的宿舍门被敲响。于锦铭一个激灵,翻身下床,还没开门,又听战友的房门接二连三地响起。他心里更慌,袜子也顾不上穿,就冲去开门,却见到几个神色慌张的女人在走廊敲门。
“师娘?”于锦铭喊住其中一个披着羊绒围巾的女人。
高以民的妻子应声回头,同于锦铭道:“快快快!锦铭,魏太太失踪了,房间里留了一封遗书。九大队人手不够,过来找我们帮忙,你高队在外头等,你们拿了手电筒,赶紧帮忙去找,晚了就来不及了!”
“什么魏太太?什么闹自杀?”同队的几名战友打开门,睡眼惺忪。
“轰炸九队队长的老婆!南京阵亡的那个!”于锦铭说着,套上鞋袜,拿着飞行员夹克,朝屋外飞奔而去。
第一百四十八章 痴虫 (二)
他冲出宿舍楼,迎面撞见两束雪白的车灯,眯眼仔细一瞧,高以民正站在汽车旁,与九大队的副队长飞快地讲着话。于锦铭几步跑过去,低低喊一声“高队”。高以民蹙眉,点一下头,弯腰从副驾驶座捞出一个手电筒抛给他。
少顷,又有几名四队的飞行员陆续出来。于锦铭跟他们一起挤进汽车后座,高以民坐在副驾驶座,由九队的副队长开车,驶入军区的家属院。
车刚停,一名地勤便急匆匆地过来,说有人看见魏太太带着几件衣服,独自往河边去了,对方以为她是去洗衣裳,就没拦。九大队的副队长气得拍方向盘,骂了句,大晚上洗什么衣裳!接着问,是什么时候瞧见的。地勤说,大概在两三个钟头前。
于是一行人又急急地往河边赶。
开到附近,众人怕不小心错过魏太太,纷纷下车,四散开来搜寻。
这一夜,是有星无月的寒夜,连耐寒的乌鸦都躲进巢穴,睡得静静的,不出一丁点声。
于锦铭踩着时不时下陷的淤泥,沿河岸一路喊:“魏太太,魏太太!魏太太——”高举着的手电筒来回扫着一旁漆黑的河流,河面平静无波,却不似镜子能反光,倒像是一个无痕的漩涡,静静将光线全吸了进去,无端得令人胆寒。
不知在烂泥地里蹒跚了多久,于锦铭从东走到西,眼见要走出军区。他停下脚步,心里盘算着回头,结果手电筒一扫,冷不然瞧见不远处的芦苇丛中,似是有个人形的黑影在颤动。那模糊的影子自腰部以上浮在黑洞洞的河面,两臂环在胸前,怀中像是还抱着一个半截的人。
于锦铭心脏突突跳,试探着喊:“魏太太?魏太太,是你吗?”
对方不答话。
于锦铭见状,心跳的更厉害。他屏住呼吸,一手拨开枯萎的芦苇从,一手举着手电筒,朝芦苇荡深处走去,每走一步都在疑心是自己看走了眼,将芦苇杆或什么废弃垃圾错看成了人。
河水逐渐没过小腿,手电筒圆形的光圈打到那黑影的跟前,于锦铭这下看清了,确实是个穿旗袍的女人,短发,烫过没多久,蓬松地堆在额头,呈现出规整的波浪形。她怀中抱着一件礼仪用的冬季军服,于锦铭视线下移,看到军服衣领缝着的领章,金底红条纹,上头有三颗立体三角星,代表上校军衔。
“魏太太?”他再一次呼唤。
女人仍不应。
于锦铭前后看了看,既想要回去找战友,叫他们过来,又怕自己走了,对面人想不开,扑通一声跳河里。
他进退两难,只得扯着嗓子大喊:“高队!高队!我找着人了!”
“不许叫!”女人突然开口,兴许是太久没说话,红唇黏着牙齿,话音含糊且沙哑。“你再叫我就跳下去。”说着,她抱着军大衣朝后退一步,无波的河面霎时间激起层层涟漪。
于锦铭慌忙闭上嘴,也跟着她朝前迈了一步。
两人相距约两米,脚底是淤泥和被踏倒的芦苇杆。于锦铭估算着彼此的距离,想纵身一跃,直接冲上去拽住对方,将她强拉上来,但也怕一下子没抓住,反而激怒了她。思来想去,于锦铭还是选择保持现有的姿势,两眼紧盯着眼前的女人。魏太太也同样害怕于锦铭会冲过来,阻碍她寻死,可究竟跳不跳,她其实也没做好百分百的准备,总觉得心里沉甸甸,一口气噎在嗓子里,放不下。
于是两人就这样默默对峙着,谁也不动。
激起的涟漪重归平静,云淡了些,漆黑的河面倒映出漫天繁星。
终于,于锦铭熬不住,带着讨好的笑脸,小心翼翼地开口:“魏太太,有什么事,我们上来说,好不好?”
“你是哪个队的?”女人冷冷问。
“四大队,开驱逐机的。”于锦铭说。“我姓于,你管我叫小于就好。”
“成家了吗?”
“还没,”于锦铭答。“但我曾经有个心上人,已经分开五年多了,我不知道她在哪里,过的怎么样,是死了还是活着,所以我多少明白你的感受——”
“呵,”女人惨淡地笑了,“你不明白。我在笕桥航校认识他的时候,他跟你差不多大,瘦高个,笑起来很大声,一下就把我迷倒了。后来我娘知道,说什么也不许我嫁空军。我不服气,还说,不碍事,他是航校的教官,不上战场。再说,南方的局势不是很平稳吗?哈,谁想到,这才打了几个月,他就这样走了、走了……连个尸体都看不见,连个敛尸的人都没有……你看看这衣裳,我埋这衣裳当他的坟,不可笑吗?”
“魏队长是为国效力——”
于锦铭刚张嘴,就被魏太太打断。
“我当然知道他是为国效力!”女人嘴唇颤抖。“所以我总对他说,开开心心去吧,你能上阵杀鬼子,我为你高兴。他也常说,男子汉大丈夫,战死沙场,死了也甘愿。现在他死了,舒服了!甘愿了!可我不甘愿!我是哄他的、骗他的,说一万遍大道理,他还是走了。他才三十岁啊!”
于锦铭听闻,一时气短,没了话。
因为他也在寄回家的信里重申过无数遍“为国尽忠,死而无憾”。兄长于锦城替父亲所写的回信里,也说过许多次“男子汉大丈夫,当胸怀大志,上阵杀敌”。可他知道,他写那些话,多少是真的甘愿,又有多少是为了安慰父亲。而父亲让兄长写那些话,大抵也是相同的出发点。
他们为了减轻痛苦,彼此安慰,不断说着好听的谎话,谁也没点破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