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惊悚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宋神探志_分节阅读_第194节
小说作者:兴霸天   小说类别:惊悚悬疑   内容大小:2.16 MB   上传时间:2024-12-24 19:21:27

  毕竟核心班底暴露,大荣复这个时候跑了,那手下必然被连根拔起,只剩他一个光杆司令,复国再无指望,所以这位渤海王族确实没跑,反倒是来了泗水县攀交情。

  此时狄进审核了郑茂才的校对书稿,微微颔首,又交付了下一篇章的核对,大荣复等到机会,开始禀告一件要事:“同判,下官听到一个消息,之前吕家幕僚许冲,在来兖州的路上中毒身亡,此案交由提刑司审理,如今拖延数月,结果终于出来,竟是自杀身亡!”

  狄进停下笔,询问道:“许冲之死,与弥勒教可有关联?”

  “无关!”大荣复断然摇头,末了又补充一句:“至少不是祭礼下达的命令,若是下面的教徒私自行动,我也不知,但依我之见,应是教外之人为之!”

  狄进又问:“此案我一直有所关注,但提刑司迟迟不出结果,最终断定自杀身亡,基于哪些证据?”

  大荣复冷哼一声:“提刑司的理由是,许冲发现了其妻子沈氏的秘密,不愿揭露,又无颜面对,悲愤之余服毒自尽!这完全是臆测,显然是要草草结案,不想牵扯到吕家!”

  狄进脸色微沉:“一路提刑官,责任重大,不仅要督察审核所辖州县的案件,更要接受百姓的上诉,尤其是对于疑难案件,得反复深思,详细察验,如此才能平反冤狱,若都如京东路这样,草率了事,百姓又有何指望呢?”

  大荣复连连点头,顺势提议:“这不也恰恰证实了同判之作的重要么?若能推翻提刑司的结案,擒获真凶,既能打击吕家,又可籍此推出《洗冤集录》,让朝野上下重视,可谓一箭双雕!”

  狄进目露沉吟。

  京东路提刑官洪迈所为,确实像瞌睡送枕头,送上门来给他立威,但联想到此人与吕家的关系,吕夷简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丝毫不提醒门生故旧,将把柄送到自己面前么?

  如果不是犯错的话……

  狄进眉头一扬,伸出手揉了揉认真聆听的吕公孺脑袋,发出感慨:“令尊真是厉害,这个阳谋,我不得不应啊!”

第二百五十七章 晏殊和范仲淹强势围观

  应天府。

  此地早年为宋州,赵匡胤便是在这里发迹,故登基即位后,改国号为“宋”。

  大中祥符七年,真宗驾临应天府,主持授命仪式,建应天府为南京,定为陪都,为宗庙社稷所在,正式形成两京并立的局面。

  在天圣年间,还没有大名府和西京洛阳,应天府是唯一的陪都,同样也是京东路的路治。

  以晏殊的年龄和资历,以枢密副使外出知应天府,平心而论并不贬低,毕竟一般宰相外放,也就在这个位置了。

  但想到赵祯临行前的浓浓不舍,晏殊还是轻轻叹息。

  官家确实长进了,但离完全担当君王之责,还有一段路要走,所幸人都是在挫折中成长的,九五之尊亦不例外,经过之前的一番争斗后,官家应该再有收获。

  既然离开京师,晏殊的挂念也就到这里,他开始着眼于地方的工作。

  兴农劝学,治事养葬,晏殊选择劝学。

  他打听到,为母守孝的范仲淹,正居于应天府的宁陵县中,便准备邀请这位到府学任职,执掌应天书院教席。

  将府衙的事务处理完毕,晏殊带着亲随动身,结果刚出府衙,就见一位朱袍官员怒气冲冲地走出,身后跟着一群官吏,快步追赶。

  “提点刑狱公事洪迈?提刑司这是出什么事情了?”

  应天府是路治,安抚使司、转运使司、提点刑狱司,也都设立在这里,并且就在府衙隔壁。

  相比起地方州县,路一级都是监察机构,但恰恰是这监察二字,与地方上的官员难免有所冲突。

  毕竟什么都按照地方的来,那路一级的官员就成了摆设,同样的什么都按照路一级官员的审查办事,那头上就套着一个紧箍,谁会愿意?

  所以这两级的权力之争亦是常见,但整体来说,还是州一级官员更占上风,毕竟权力更加完整,地位也更加重要,朝堂高官都要有州级的治理经验,倒是不强求路级的监察经验。

  不过晏殊来了应天府不久,倒是听说,这位提刑官洪迈是个性格霸道的人物。

  州县的死刑犯行刑,往往要经过提刑官的核准,洪迈却在好几起案件上故意挑出毛病,导致重犯无法行刑,不得不另行定罪,提刑司的权威倒是贯彻到了地方,无人敢惹。

  眼见是一袭紫袍,洪迈立刻收敛怒容,再见到那张清雅俊秀的年轻面容,脸色隐隐沉了沉,但还是快步上前,行礼道:“晏知府!”

  晏殊还礼:“洪提刑此去匆匆,可有要事?”

  “并无要事!”洪迈显然不愿多说,但发现晏殊目光熠熠地看着他,还是不得不解释了一句:“不过是有人妄言非议,质疑提刑司办案,自取其辱罢了!”

  晏殊怔了怔。

  向来是提刑司审核地方的断案,什么时候反过来了?

  这位知府的反应,让洪迈的脸色愈发难看,眉宇间更是露出羞恼之色,显然是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再也等不下去:“下官告辞!”

  晏殊目送他上马离去的背影,眼神微动,敏锐地察觉到这事恐怕不小,去邀请范仲淹反倒不在于一两日的差别,当机立断地折返府衙,唤来心腹:“去查一查,提刑司出了什么事!”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何况衙门人多口杂,吏胥更是管不住嘴,很快那边的消息就传了过来。

  却是一封来自兖州的书信,直接送到了提刑司的案头,痛斥提刑司轻率断案,掩盖真相,更言明刑狱一事关系生民司命,尤为重要,如此行径无异于知法犯法,法不可恕!

  洪迈勃然大怒,险些将信撕了,当即带着提刑司下属,准备去往兖州,给对方一個颜色瞧瞧。

  “兖州?”

  晏殊对于兖州自有关注,毕竟吕夷简就被贬去了那里,听说之前还闹出了弥勒教的风波,但如此口气斥责一路提刑司,自然不会是那位老辣的吕相公,那么另外一个人就跃然而出了。

  “此信恐怕是狄仕林所写!”

  早在狄进还未高中三元时,晏殊就对这位后辈印象上佳,欣赏那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更欣赏“人命大如天”,小小年纪,就有大贤济世之心!

  不久前晏殊还了解到,这位在兖州不仅缉拿匪贼,还兴修水利,造福一方,这才是一任同判该做的事情,而不是由于擅长查案,就一心扑在案件上。

  如此知进退,明得失的人,如今敢于跟一路提刑官正面开战,洪迈又是错判了什么案子,惹得对方这般愤怒?

  晏殊承认自己有偏向,可但凡了解过洪迈的过往,再看看这位至今还被京畿百姓称颂的神探事迹,很难不让人产生偏向……

  “再去仔细问一问,兖州发生了何事?”

  “提刑司近来没有审查兖州的案子?”

  只是进一步得到的消息,又让晏殊微微凝眉。

  倘若是兖州的案子,身为同判的狄进,完全可以向提刑司提出质疑,但如果是别的州县之案,兖州同判出面打抱不平,就很不合适了。

  两府重臣,岂会被这点小事难倒,晏殊只是眼神微动,就有了主意,对着仆从吩咐:“走!去宁陵县!”

  马车一路出城,往宁陵县而去。

  古时守孝三年,在这段时间里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能做,而是生活的诸多方面,要有节制和约束,以示对亡者的哀悼、思念和尊重。

  一般而言,国朝的丁忧官员都是辞官守丧,有些官员会利用守丧的时间读书或著述,有些官员会在家乡的县学任教,也有些为表达其对亡父母的依依不舍,在坟墓旁搭起临时住所守孝,谓之“庐墓”。

  这些都是正常的尽孝,但有些行径就超出了孝道的范围,成为了表演,比如庐墓三年,“州上其状”“赐帛五十匹、米三十斛”,有的庐墓十余年,“州具以闻”“诏赐孝子绢三十匹,米三十石”,甚至还有珍奇植物出现在墓旁、动物受到感化、天降甘露、洪水绕道等等,往祥瑞上靠了。

  范仲淹不弄那一套虚的,就是在家守孝读书,晏殊来到县城外的居舍,恰好见一位中年书生走出,面容清瘦,穿着粗布素服,洗得一尘不染,却颇有轩昂气度,立刻下了马车,遥遥行礼:“希文兄!”

  范仲淹停步,打量着来者的仪容和车架,微笑还礼:“晏同叔!”

  说来也有趣,若论年龄,晏殊还比范仲淹小两岁,晏殊今年三十七岁,范仲淹三十九岁,但晏殊是辅弼重臣,宰执之列,常常在崇政殿为天子讲学,而范仲淹只是一介小小的县令,尚且不是京官。

  如果以官位来说,两者无疑是云泥之别,可范仲淹在士林早有声名,双方神交已久,见面后更有种一见如故之感,毫无地位尊卑的敬畏与生分。

  入了院中,稍作寒暄后,晏殊开门见山:“希文兄有一番言语,我深以为然,‘读书人的忧天下之心,比辞藻重要,而今许多学子,却常以典故辞藻沾沾自喜,凌驾于人,如此学子,入仕为官之后,如何能体察民情,对百姓疾苦感同身受?’故而此来便是邀你,入应天书院,改学府风气,正一方士风!”

  “同叔兄知我!”范仲淹爽快应道:“好!”

  晏殊哈哈一笑,服丧期间不能饮酒,以茶代酒,敬了对方一杯,开始商讨具体的举措。

  既然要正学府风气,那生源问题就必须考虑,晏殊和范仲淹皆出身贫寒,也希望多给寒门子弟机会,应天书院的招生章程自是要有所改变,先从周边州县开始实施。

  这也是后来太学招生的前身,国子监全是仕宦贵人子弟,亦或者地方高官举荐移籍,才能入学,范仲淹兴建的太学,则是真的给寒门学子机会的。

  那是后话,现在聊着聊着,就说到了京东路各州,自然也免不了兖州,晏殊道:“希文兄可知,今科状元狄进狄仕林?”

  范仲淹道:“三元魁首,自有所闻。”

  晏殊一听就知道,这位只是耳闻,倒也对,无论是诗词,还是话本,以范仲淹的性子,都是不太感兴趣的,那他就挑一件感兴趣的说:“狄仕林任兖州同判,先是平贼除奸,后下到县中,正在兖州最穷的泗水兴修水利!”

  “哦?”

  范仲淹的态度果然不同:“具体说一说!”

  晏殊将兖州之事详述,尤其是各县豪强出力相助,令范仲淹抚掌赞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狄仕林才能卓异,真能臣也!”

  晏殊又讲提刑司之事一并告知:“洪提刑气势汹汹,我倒是有些担心……”

  范仲淹立刻明了,有些事应天知府不便出面,他将掌学应天书院,倒是能走一趟,即刻起身:“我当往各州一行,为书院多招学子,再亲眼见一见,地方同判是如何质疑提刑司不公的!”

  晏殊微笑拱手:“那我便静候佳音了!”

第二百五十八章 都盼着我赢

  兖州州衙。

  洪迈大踏步地走入其中,一路龙行虎步,直到接近大堂,才整了整衣袍,摆出恭敬之色,犹如觐见宰执,徐徐而入。

  他也是进士出身,虽然排名靠后,地方任职后政绩又不佳,但多年来兜兜转转,还是服了绯袍,提点一路刑狱公事。

  当然如果要继续进步,就得有个强大的靠山了。

  王旦在真宗朝,是多年执政的首相,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可终究已经去世十年,儿子又不是很争气,王氏一派隐隐有树倒猢狲散的趋势,许多官员投了别家,其中更有不少靠拢到王旦的亲家吕夷简麾下。

  洪迈其实也有这个打算,但之前一直没有好机会,想要巴结两府宰执的人太多了,结果没想到吕夷简外出知兖州,正好到了他的管辖范围,途中还出了小小的波折,那岂能错失良机,自然是大开方便之门!

  抱着领功的心态,洪迈进入堂中,对着桌案后的人躬身一礼:“下官拜见吕相公!”

  四十九岁的人,在民间已是老者,只待五十知天命,但对于养尊处优的官员来说,这个年龄并不大,还是年富力强的时期,洪迈就相信,吕夷简绝对有再回中枢,执掌权柄的那一日,所以他的恭敬是发自内心的。

  然而伴随着脚步声,一道年轻的声音却响了起来:“温伯兄,别来无恙否?”

  洪迈一怔,抬起头来,发现走到面前的,赫然是吕夷简的二子吕公弼。

  两人确实见过,吕公弼娶妻时,洪迈作为王氏这边的宾客入席,只是在高官云集的场面,他的座次靠后,本以为对方没有印象,没想到这一声表字称呼,立刻拉近了距离。

  “哈哈!我也是想念宝臣得紧!”

  吕公弼毕竟还未入仕,只是白衣,作为一路提刑官,洪迈也不能表现得太过谄媚,但语气里俨然是多年好友,同样称呼表字,几句话就亲近了起来。

  待得寒暄完毕,洪迈问道:“不知吕相公……”

  吕公弼语气轻松:“家严难得清闲,些许杂事,就交托下来了,我能为父分忧,也不枉一番所学!”

  洪迈心中有些嫉妒,一州军政交托亲子,也就唯有宰执外放才有这般底气,换成另一位知州,还不整日坐镇州衙,生怕出了什么错,嘴上则立刻恭维道:“有宝臣在,兖州军政,自是井井有条,一丝不紊!”

  “不敢当!我还欠缺磨砺啊!”吕公弼铺垫完毕,正色道:“此前贵司来人,却语焉不详,不知到底出了何事,让温伯兄亲临兖州?”

  洪迈叹了口气,从怀中取出信件:“为兄也不怕宝臣笑话,这是兖州同判狄进的书信,上面皆是狂言妄语,竟是完全不将我提点刑狱司放在眼中,为兄岂能不来,狠狠驳斥这個信口雌黄之辈?”

  吕公弼接过看了,瞳孔微缩,都觉得有些触目惊心。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67页  当前第19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94/56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宋神探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