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一出好戏。”被迫围观了一场狗咬狗的太子殿下淡淡的评价道,“只是孤没工夫理会他们。”
常喜看着他眼下的乌青,心疼道:“您忙活了这些天,真的应该好好休息了,剩下的布置就交给老奴来吧。”
闻承暻笑笑:“不急,待孤再看看京城布防图。”
虽然心里不是十分赞成主子这么废寝忘食,常喜还是乖乖地让人抬来萧世子送给殿下的那副精致的京城全景图,现在这玩意儿上面已经被太子插了不少小旗子作为标记,看起来更像是某种军事用品。
闻承暻打量了一会儿,拈起一面红色小旗,慎重地插了上去:“除夕宴后,替孤约靖远侯叙话。”
*
比起六百里加急,朝廷邸报的速度要慢上不少,在过完小年后,京中大小官员才陆续知道了江南的事情。
据说是今年夏秋雨水过于充沛,长江中下游洪涝频频,江南地区除湖广受灾最重,就连庐州府至松江府一带也颇受影响。
当地官员为了政绩,不仅向朝廷瞒报受灾的事实,还强行向百姓征收了一波夏税,至于秋税,他们实在是榨不出来了,不然也不会惊动朝廷派钦差下去催缴。
钦差们一去,倒是正中地方官的下怀,纷纷打着钦差的名头下了死手摧税,将现成的一口黑锅扣到了钦差的头上。
所谓“催税”,远远没有听起来那么温和。
衙役和官兵们为了完成任务,拿走百姓赖以为生的耕牛和来年的种子都是轻的,发生争执后动起手来可不会管人的死活,一来二去间,难免葬送几条人命。
百姓们在这重重盘剥之下,发生几起围堵官衙怒杀钦差的案子,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鸿禧楼里,宋如渊正在出神,他身边的同僚浑然不知,还在眉飞色舞地小声蛐蛐:“啧啧,听说陆大人是被暴民围起来活活打死的,死后还被扒光了衣服,吊在府衙的公堂之上,等官军夺回府衙后才把人解了下来,据说解下来的时候他脖子上只连着一丝肉皮儿,差点就连个全尸都落不下。”
也真是难为他的消息如此灵通,年前他们主簿司的人都被关在詹事府里出不去,除了几件要紧的大事,对于外面的消息宋如渊是一问三不知。江南的情况,他也不过是通过邸报才略微了解到一点。
而同僚提起的陆大人,正是当初和他们一起进来的三位通事舍人之一,后面办错差事被逐出了詹事府,没想到居然又被派回江南了。
八卦完一波后,同僚拿胳膊肘拱了拱他,神神秘秘地:“听上头的大人说,陆大人是因为得罪了太子,才被派到江南送死的。不过我觉得太子殿下不像是那种小心眼的人,简文你觉得呢?简文??”
同僚的再三呼唤之下,宋如渊勉强找回了神智,驴头不对马嘴的回了句:“诚如张兄所言。”
张舍人都要被他这明晃晃的敷衍给气笑了,大手毫不留情地朝他肩膀一拍:“你这几天怎么魂不守舍的。今日可是主簿大人做东,你千万得精神点。”
休朝之后,太子詹事府也放了大假,为了庆祝他们这些新进的属官们终于可以出府放风,柳主簿特意做东,在鸿禧楼定了一桌最贵的席面招待他们。
宋如渊笑笑,谢过同僚的好心提点,强打着精神应付起这顿饭,席间少不得被灌上几杯。
柳主簿是北地出身,爱喝辛辣性烈的高粱酒,宋如渊本来就量浅,几杯烈酒下肚之后只觉天旋地转,晕晕沉沉地就趴在桌子上睡了过去。
等他再有意识的时候,席都已经散了,他自己则是被张舍人和一个书吏架在肩上往外走,张舍人一边走一边和柳大人打包票:“您放心,下官一定将宋大人平平安安的送回去。”
接下来柳大人又交代了些什么话,只是他意识还有些迷糊,隐隐绰绰地听不太真切。
知道张舍人这是要送自己回家,宋如渊也就安心地被扶上了马车,靠坐在车窗旁边,借着冬日的寒风醒酒。
不多时张舍人也上车了,看着他似真似假地抱怨:“你倒好,三杯酒下肚就人事不知,留我一个被柳大人拉着灌。”
宋如渊朝他歉意地笑笑,依旧转头看向窗外,他现在实在是提不起精神来应酬。张舍人也不计较,坐稳后吩咐了一声,车夫鞭子一抖,马车缓缓行动起来。
看着窗外渐次倒退的街景,宋如渊还是有些恍惚,事情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天,他还是难以接受,关九,居然就那么莫名其妙的死了,就那么惨烈地死在与自己一墙之隔的地方。
围绕关九的死,外面流传着各式各样的谣言,宋如渊一个都不信。
外人不知情,但他可是清清楚楚地知道,关九是被怀王看上的人,又怎么可能会和太子扯上关系。
而且如果真是太子所为,那关九是绝无可能如他家人所说,绕过东宫铁桶一般的防卫,将书信递到同乡手上的。
再说了,关九来京城之后一直深居简出,除了自己,他哪里还认识别的同乡。
等等,一个可怖的想法划过宋如渊的脑海,吓得他瞬间坐直——对啊,除了自己,关九哪还有别的同乡?!
另外,这辆马车,怎么走的好像不是他回家的路……
“终于发现了?”张舍人的声音从他背后响起,熟悉的音色却无端透出森森寒气,“简文兄,关相公的绝笔信,当然是您这位詹事府当差的好同乡,冒死替他送出去的啊。”
宋如渊后背一僵,缓缓转过身体,看向变得陌生的同僚:“张大人,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
马车已行至外城,下一刻就能驶出城门,眼见就能大功告成,张舍人也乐意大发慈悲让他做个明白鬼:“您不明白不要紧。不过现在京中流传着一句诗,您一定听说过。”
他靠近宋如渊的耳朵,一字一句的念了出来:“清泉鸣玉珂,冯夷何自苦。”复又一乐,“据说此诗是先贵妃遗笔,讲得正是她和太子的**丑事。”
宋如渊早在听到前几个字时,便心头巨震,听完他说的全部内容更是如坠冰窟,呆呆道:“不可能,那分明是我在罗家看到……”
“嘘——”张舍人将手指抵到嘴唇上,发出夸张地嘘声:“您看,您就是知道的太多,还管不住嘴,这才招得我主子不快活。”
说完他不再废话,抬手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物什,朝着宋如渊招呼了上去。
宋如渊在意识消失前的最后一秒,便只看到了同僚那张挂着兴奋诡笑的大脸,越来越近……
越来……越近……
第92章 流言(四)
除夕。
辞旧岁,迎新春。
一年一度的天家盛会如期而至,喧嚣热闹一如往昔,仿佛入冬以来就一直笼罩在皇城上空的重重阴霾从未存在过。
席间宗亲重臣们觥筹交错,心照不宣地把江南的破事撂到一边,后宫的妃嫔命妇们环佩叮当,完全没有人会不长眼色的提起太子选妃之事。
整整一天,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夸张到有些虚假的笑容,生怕自己破坏了喜庆祥和的氛围。
今天靖远侯一家仍然受到了内监们隆重的款待,不过这一回萧扶光因为领着差事,就没和父亲坐到一起,而是与藩国使臣们一起坐到了偏殿里。
柔然王还是那么没脸没皮,熟练地抢占了最靠近他的位置,坐下后就盯着他席面上一看就是内监额外孝敬的那个黄铜锅子啧啧有声:“不愧是世子爷,就是比其他人有脸面些。”
对于他的调侃,萧扶光浑不在意,大冷的天能吃口热乎的比什么都强。
他不仅不以为意,还作势“威胁”道:“大王既然知道,那还不赶紧讨好讨好本世子,待会儿还能分你一口热酒。”
没错,宫宴就是这么坑爹。
正殿里紧挨着皇帝太子的皇族嫡支和朝廷大员们当然是热酒热菜应有尽有,偏殿无人问津的远支宗室和虚职勋贵却常常连口热茶都混不上。
反正席间伺候的小黄门吃定了这些人不敢差评,那肯定就怎么方便省事怎么来咯。所以,其他人能每桌有壶酒就不错了,想让宫里的这些爷给他们大费周章的温酒是不可能的。
不过阿里不哥在北疆那种苦寒之地长大,对他来说喝冷酒才是正常,温酒是弱唧唧中原人才会有的穷讲究。
但萧世子难得肯给他几分好脸,他也不会在这种时候扫兴,立马拱拱手,做出求饶的样子:“是小王多嘴了,还请世子爷大人不记小人过,好歹赏我一口酒吃。”
萧扶光一乐,旁边伺候的小黄门知情识趣,过来先是给阿里不哥斟了满满一杯温热的玉泉酒,又在门口拦住一个端着酒壶往前面正殿去的宫人:“好哥哥,这壶热酒先饶了我,烦您再回去取去。”
那被半路劫了酒壶的宫人横眉竖眼张口欲骂,冷不防瞥见了他后面穿着大红世子朝服的萧扶光,连忙改换了脸色,笑着过来打了个千儿:“原来是萧大人要酒。只是不凑巧,奴才是在前面伺候几位将军的,壶里面装的都是烈酒,恐怕您喝着不顺口。烦您等一等,奴才现在就回去取玉泉酒去。”
萧扶光微笑着从小黄门手上接过那壶酒,随手放到阿里不哥的桌上:“不用劳烦了,这酒是给大王的,烈一些才好呢。”
那宫人这才注意到一旁的柔然王,虽不认得阿里不哥,却也因为萧世子的缘故冲他笑了一笑,才躬身退下。
要说一开始阿里不哥还有闲心调侃,如今见随便一个内侍都对萧扶光极其恭敬殷勤,在震惊的同时,也让他不得不重新考量起靖侯世子在太子面前的地位来。
其实闻承暻考虑得再周全,最多也就是吩咐常喜打点好席面上伺候的奴才。他又没傻到把萧扶光提溜出来当靶子,怎么可能折腾到阖宫上下都知道他格外重视靖侯世子的程度。
那个被拦住的宫人,则单纯是因为曾经在甄进义手下做过事,见识过世子爷在他们甄爷爷面前的派头,所以才会上演刚刚那出无缝变脸术。
看着柔然王脸上越来越凝重的表情,萧扶光端起茶盏掩住嘴角的坏笑,真相如何不重要,能唬住这人就是好事。
接下来一段时间,阿里不哥果然消停了很多,不再若有似无地试探,言语间也慎重了起来。
萧扶光得了清净,也没忘记正经事,刚远远见到一个六品太监模样的人从外面走过来,他蹭一下站了起来,提醒各藩国使节:“时辰差不多了,大家收拾收拾吧。”
使臣朝贺的环节其实没什么看头,在座的都是大雍最顶层的权贵,什么旷世奇珍没见过,几个蕞尔小国举国之力献上的珍宝,连让他们抬一抬眼皮的资格都没有。
但是今年不一样,除了依旧乏善可陈的宝物外,列位大人们还有一个最大的活宝贝可以凑趣。
作为第一任由大雍皇帝册封的柔然王,“活宝贝”本人已经做好了被奚落嘲笑的心理准备,一丝不苟地三跪九叩完毕,献上象征着本族王权的狼牙匕首后,阿里不哥恭顺地垂手侍立,等待着迎接即将到来的屈辱。
兴平帝饶有兴致地让他抬头,上下打量几眼后,转过脸去和太子道:“朕还从未见过柔然人,没想到这蛮子长得倒和中原人差不多。”
闻承暻还未说话,隔着一张桌子的豫章郡王抢先开口,怪腔怪调的:“都说柔然王当王子的时候就醉心汉学,耳濡目染之下,自然就长得像汉人了。”
阿里不哥称王前的经历从来就不是什么秘密,如今被三皇子拿出来开涮,席上的大人们也都给面子的笑了起来。
唯有怀王看到底下站着的柔然王神色僵硬,不由得面露不忍,端起杯子打圆场:“父皇,柔然已服王化,大雍四海升平。逢此盛世,儿臣以为,在座诸公皆当浮一大白。”
他话说的漂亮,哄得兴平帝哈哈一笑,众人亦是轰然叫好,纷纷举杯起身一饮而尽,场子一下子又热闹了起来。
没人再理会他,阿里不哥又尬站了一会儿,才在小太监的引领下朝着上面磕了一个头,准备静悄悄地退出去。
在跨出正殿大门之前,他鬼使神差地回头望了一眼,只见那位素昧平生的大雍怀王殿下遥遥一举杯,笑意温和儒雅。
*
散席之后,萧扶光比他爹先出宫门。
顶着寒风走了一路,回到被拾掇得香香暖暖的马车里,揣上烧得暖洋洋的手炉,一下子舒服得他好悬没睡过去。
万幸只等了不到一盏茶时间,板着脸的靖远侯就携着一身寒气出现在了马车外。
萧扶光连忙一骨碌翻身下去,孝顺地将老爹扶了上来,好奇打探:“先前儿子好像看到您跟着常内相身边的小公公出去了?难道是殿下找您说话儿?”
究竟是有多熟悉,才会连东宫随便一个太监都能认出来。
深深地看了儿子一眼,靖远侯眼神复杂难辨,只道:“回去再和你细说。”
说罢他朝手边的软枕一靠,合目不语,仿佛累到了极点。
他这个样子,萧扶光当然不好再打扰,安静地憋了一路。好容易到家,他刚目光炯炯地看过去,萧伯言又一抬手,语气疲倦:“明天再说,先安置吧。”
见他就要抓狂,同样也很好奇的小美冷静地开劝:【算了算了,大过年的。】
萧扶光:……
小萧很生气,后果很不严重。
这年头孝道比天大,一怒之下怒了一下的萧世子非但不能发火,还得规规矩矩陪着笑脸先把老父亲送回外书房,又去正房里给同样刚回来不久的母亲请安,完成一系列动作后,他终于可以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自己的小院里。
只是今天的小院不知为何,竟出乎寻常的安静,平时老远就开门迎接的丫鬟仆从一个不见,就连管事儿的湖笔都没露脸。
莫名熟悉的感觉漫上心头,萧扶光在心里嘲笑自己的天真:大过年的,太子怎么可能跑来他这儿。
可惜就连他自己也没能发现,不管表面上多么强装镇静,他伸出去推门的手仍然在因为这点希望渺茫的期待而微微颤抖。
小院大门虚掩,只需轻轻用力就能推开,可萧扶光放在门把上的手却像是灌了铅一样,沉甸甸的,使不上一丁点儿力气。
他近乡情怯,里面等候的人却失了耐性,主动将那扇万恶的门扉拉开,眉眼含笑:“卿卿怎么迟迟不进来,难道是不想见孤?”
朝思暮想的面孔猝不及防出现在眼前,萧扶光的第一反应却是猛然将人往里一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