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98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3:14

  “杨展之父杨俅在二十二日与杨都督在宁波府的大马鞍岛全歼倭寇石堡,斩首六百余级,俘虏倭寇及其家眷三千四百余人,此战杨俅先登码头,获功后被都督府擢升千户官,领宣武将军衔。”

  林五六羡慕的说出了杨展带来的好消息,而朱高煦听后也略微一愣。明初武官想要晋升的难度可不低,尤其是杨俅这种上半年还只是一个百户官的人,按常理来说上次升为代千户后,他就应该沉寂最少一两年时间才能得到擢升。

  只是没想到,后来杨俅跟着杨文屡立战功,所以才不得不让他连跳两级,当上了正千户。

  这次他得了先登的功劳,按照正常情况来说,这功劳足以让他擢升为正四品的卫指挥佥事。

  或许是都督府那边估计考虑到他升迁太快,所以这次没有给他擢升,但即便如此,他也得了一个从四品宣武将军的虚衔,多拿了一份俸禄。

  要知道卫所官制是世袭罔替的,只要本领足够,子孙后代可以一直继承上一代的官职和兵权。

  杨展搭上了朱高煦后,直接从一个百户二代,晋升到了如今的千户二代。

  万一哪天杨俅百年,杨展立马就能参加考校,然后继承东海所千户的官职,这也难怪杨展回来特意告喜。

  不过相比较他们的告喜,朱高煦更在意被围剿的倭寇上。

  从杨文开始围剿倭寇算起,前后也有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了。

  朱高煦算了算,死在杨文手里的倭寇没有五千也有三千了,恐怕浙江沿海的倭寇都得到了消息,跑的差不多了。

  如今这条捷报传出,估计剩下的倭寇也会退出浙江海界,转而北上南下来寻找一个新的地方作为根据地。

  要弄一个根据地可不简单,倭寇不可能带着所有东西进行迁移,所以一旦他们搜寻到满意的岛屿,他们就一定会再次进犯沿海各府县,以此来搜罗物资。

  “林五六……”朱高煦抬头看向林五六,特意交代道:“你叫个兄弟,给我去曹国公府传句话,就说这段时间山东、辽东、福建及两广一带可能会遭遇倭夷入寇。”

  “是!”林五六没有质疑朱高煦,更没有说什么他被禁足,不能向外传话的话。

  哪怕他答应过后要被都督府处罚,他也要传出朱高煦的这条消息,况且他也相信朱高煦不会害自己,这条消息的传出,一定不会对自己造成影响。

  想到这里,林五六在作揖回礼后便走出了书房,派了一个兄弟往曹国公府传话去了。

  只是两刻钟左右,朱高煦的话就被甲字小旗的兄弟传到了曹国公府。

  话带到后,那兄弟没有停留,当即就马不停蹄的往回走。

  等李景隆从国公府掌事口中听到朱高煦的提醒时,距离消息传来已经过了一字时。

  对于朱高煦的话,李景隆没有太多怀疑,他让掌事准备马车,简单换了套常服后便出了国公府,往宫里赶去。

  同时,他在马车上书写了一份奏疏,准备以书面形式告诉皇帝情况。

  “陛下,曹国公府求见……”

  午后的武英殿里,只是过了半个时辰,李景隆便带着奏疏出现在了武英殿门口,而班值太监也将他到来的消息带给了朱元璋。

  “传他进来吧。”

  朱元璋头也不抬的开口,吸引了朱允炆等人的注意。

  “继续说苏松二府以钞抵税的事情。”朱元璋看向拿着户部奏疏的朱允炆,显然刚才他们在讨论苏松二府以钞抵税的事情,并且还没说完。

  朱允炆在朱元璋的提醒下回过神来,拿着奏疏继续说道:“苏松二府和南直隶的赋税黄册已经交上来了,册上说二府收取赋税折钱为一百四十六万四千三百余二十七贯三钱,实收二十九万六千四百二十七贯五钱三分,其余皆为通行宝钞。”

  “南直隶赋税黄册计秋税六百二十七万五千四百二十七石三分,其余课税七十六万四千九百一十六贯三钱四分二厘。”

  “以上折色后再减去‘以钞抵税’的宝钞,实收税额为三百五十九万七千三百余贯,比以往少了一百一十七万余贯。”

  此刻,乡绅豪强的贪婪展露无遗,原本交税一百四十六万余贯的苏松二府,在他们的操作下,实际只上交了不到三十万贯,剩余尽数用宝钞抵税。

  尽管宝钞还有五成的实际价值,但朝廷还是损失了最少六十万贯的岁入来源。

  六十万贯,这笔数目可不少,便是支持江南全境以钞抵税的朱允炆都不由手心发汗,朱高炽等人更是暗中咋舌。

  不过比较他们,朱元璋就显得平静很多,因为他心里早就有了准备。

  作为从放牛娃和乞丐成长起来的人,他比谁都知道那些乡绅富户有多么可恶,但凡他们能拿出更多的宝钞,他们都不会选择直接缴纳赋税。

  那近三十万贯税钱,恐怕都是苏松二府寻常百姓交上来的,与那些乡绅富户没多大关系。

  虽然这次的惠民政策没有惠及太多平头百姓,但不管怎么说,朱元璋想要的效果终究是达到了。

  整个江南的宝钞价格在秋税过后,基本维持在了一贯值钱五百文的局面,其余诸省也基本回升到了四百文左右。

  这还只是以钞抵税的第一次,如果后面继续将政策范围扩大,宝钞的价值或许真的会如高煦所说的一般,回升到如面额一样的价值。

  不过,想要继续扩大以钞抵税的范围,就必须让朝廷能缓缓。

  在回收宝钞不能发行的局面下,户部每年都在亏损一百多万贯的赋税。

  如果朱元璋愿意停下地方上的一些水利工程和基础建设,那或许户部不会在意这一百多万贯,毕竟他们大多数人都得了实惠。

  可问题在于,朱元璋不愿意放弃自己剩余生命的这些时间,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所以他要趁着自己还能活动,提早将大明朝的各项事情做好。

  不停下这些工程建设,就只能从别处来寻找新的收入了,而这个‘别处’,自然就是朱高煦所看山点矿的金银铜矿了。

  “臣曹国公李景隆,参拜陛下,陛下万福安康。”

  “起来吧,赐座……”

  朱元璋心思一动,但此时李景隆也走进了武英殿,并对他五拜三叩。

  对此,朱元璋颔首示意他起身,并命随身太监端来了

  “九华山的铜矿开采如何?”

  朱元璋趁李景隆坐下之际看向朱允炆,询问着他眼下最关心的事情。

  “回爷爷的话……”朱允炆当着李景隆的面起身,毫不遮拦的说出九华山铜矿情况。

  “工部的人回话,说那九华矿山或许在汉唐时期就已经有人开采,因此方便开采的地方都已经被开采完毕了。”

  “如今动用火药开采后,虽然还能继续开采,但每年能产出的铜锭却不如之前估计的那般多了,而且成本也增加了不少。”

  “工部估计,九华山每年能交出一百二十余万斤铜锭,可铸钱三十万贯。”

  朱允炆说罢,刚坐下的李景隆也有些惊讶这九华山铜锭数目。

  “不错……”朱元璋很满意九华山的出产,同时也将云南的问题提出:“云南矿山探查如何了。”

  九华山只是开胃菜,真正的大头在于朱高煦看山点矿所点出的云南矿山。

  对此,朱允炆也如是回答:“历经数月,大抵已经探查出二十三处铜矿,六处金银矿。”

  “这二十九处矿山,主要集中于武定、楚雄、姚安、大理、丽江、永昌及临安等府。”

  “三司奏疏之中书写其规模,认为可开矿场二百余座,但云南百姓不足,只能维持大约四十座场。”

  “此外,二十九处矿山,有二十三处属于地方土官、土司的管辖范围内,朝廷探查出矿山后,许多土司都带兵将矿山围了起来,说是朝廷与他们定下过君子之约,不管他们辖内事物。”

  “他们还说,若是朝廷愿意将矿山交予他们,他们愿意将每年的差发翻一番……”

  朱允炆如此说着,但包括他自己,武英殿内所有人都觉得云南的土司怕是失心疯了。

  这二十三处矿山代表什么,他们都十分清楚,只要这些地方能投入生产,那大明的钱荒问题就会在之后数年被解决,到时候即便不发行宝钞,国库也能十分充裕。

  况且,如今以钞抵税需要额外的岁入来补贴国库,云南的金银铜矿就是国库唯一的指望。

  尽管朱元璋本人不希望在云南大动刀兵,可为了朱家和大明朝的利益,他不得不再动刀兵。

  朱元璋看向了朱允炆:“魏国公出镇云南的钱粮,让户部提早运送,最好提前一个月运输,另外明年从江西、福建、南直隶、浙江等地选民户两万编入军户,在临安、永昌、元江等地增设卫所。”

  “孙儿知晓……”朱允炆作揖应下,同时看向了前来殿内的李景隆。

  朱元璋顺着他的目光看了过去,李景隆见状也准备抬手作揖,将朱高煦所提及的倭寇事宜全盘托出。

  只是不等他开口,殿外便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今日殿门班值的太监亦失哈拿着一份加急的奏疏走进了武英殿内,并在入殿后跪下叩首,双手呈出奏疏,声音急切:

  “陛下,云南三司送来急报,越州卫土目阿资、宁远刀拜烂、广南侬贞佑等部叛乱,云南告急……”

第110章 布局成功

  “四部叛乱,怕是西平侯爷一时之间无法尽数剿灭……”“魏国公应该提早启程了……”

  “不止,看样子还是得从四川及湖广等处调兵平叛才行,云南军户三战七屯,只有不到五万的备边兵。”

  “还是看看陛下怎么说吧……”

  武英殿内,被紧急召来的六部、六科及都察院、五军都督府等处几十名文武官员在正殿里交头接耳的讨论着云南叛乱的事情。

  他们的声音不算大,可依旧能传到偏殿里。

  在那偏殿里,朱元璋刚刚从李景隆那聆听了朱高煦对平倭事宜的建议。

  在平倭这块,朱元璋深知朱高煦那小子鬼点子多,心眼子更多,所以他没有什么建议,只是对李景隆交代道:

  “等礼部那边派遣的官员从朝鲜回来,你再做决定想想如何平倭。”

  “是……”李景隆应下,心里却在为刚才云南叛乱的消息而担心。

  不止是他,诸如朱允炆、朱高炽、朱济熺、朱尚炳等四子也在为云南叛乱的事情而心神不宁。

  后者三人是没有见过这样的阵仗,前者的朱允炆则是担心这次叛乱会持续很久,进而影响云南金银铜矿的开采。

  他没忍住看向了自家爷爷,却见朱元璋依旧如往日一样平淡,并且与李景隆讨论着平倭事宜。

  有的时候朱允炆很佩服自家爷爷这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心态,因为他做不到,所以佩服。

  在养气功夫上,他还差着对方很大的距离。

  “陛下,诸位臣工都到了……”

  亦失哈从正殿走入偏殿,同时提醒着朱元璋。

  闻言的朱元璋也缓缓起身,对朱允炆和李景隆招呼道:“你们二人随我去,济熺你们就在这里继续处理奏疏吧。”

  说罢,朱元璋走了出去,朱允炆与李景隆也先后跟上。

  瞧着他们的背影,三子不同露出羡慕的神色。

  自从来到了这武英殿,伴随着他们奏疏处理的越来越多,他们自己也越来越受到影响。

  那种朱笔一挥便能掌握数百上千人生死的感觉,是这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无法替代的。

  只可惜,他们终究只是嫡长,哪怕更进一步,也不过只是亲王罢了,离着那大位太过遥远了……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英正殿,伴随着朱元璋带着朱允炆、李景隆出场,前一秒还在交头接耳的百官立马变换了姿态,毕恭毕敬的跪下,行五拜三叩之礼。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92页  当前第9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8/99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