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122节
小说作者:三秋空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1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5:34

  张伯苓道:“那怎么会!要是没有你,天津洋火局恐怕到现在还办不起来。”

  李谕说:“如果可以帮助民族企业,我肯定竭尽所能。”

  张伯苓赞道:“先生高义!正好我尚有一事要求助于先生。”

  李谕说:“但讲无妨。”

  张伯苓说:“如今在下正准备开设中学堂,好为大学堂输送最优秀之人才。听闻先生曾经在北洋中编撰过一套数理讲义,深入浅出,是入门数理科学的绝佳教材。您是知道的,现在想找一本好的教科书,尤其是科学方面的教科书何其难,不知可否从先生那得到此讲义?我可以为此付费。”

  李谕直接说:“我还以为什么事,谈何付费!都说了如果能帮得上忙,我会竭尽所能,送给先生便可。也算是为教育事业贡献一点绵薄的力量。”

  张伯苓喜道:“多谢先生。”

  现在张伯苓和严范孙正在开办的中学叫做私立中学堂。

  在不久后,他就会在天津城区南部的开洼地(民间称为“南开”)建立新校舍,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南开中学堂。

  天津的南开区就是因此得名。

  “南开”是张伯苓的一个教育体系,不仅仅有最知名的南开大学,还包括:南开中学、第二南开中学、重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南开大学附属小学、南开小学、蜀光中学等等。

  南开中学在天津可是非常厉害的,张伯苓的办学理念特别先进。

  南开中学一直以新颖的西式教育、严格的教学管理而出名,虽然办学之初融资不易,但张伯苓从来不吝啬于购买教学仪器。

  后来美国哈佛大学校长伊利奥到南开参观时,就深为赞叹:“即使美国的中学,能有像南开这样的实验仪器者,也不多见。”

  很多权贵、名流也都放心把孩子送到南开中学——梁启超、冯玉祥、段祺瑞、袁世凯、黄兴、胡适、叶圣陶、张自忠、邹韬奋、陶行知等……连东南亚的华侨也慕名而来。

  即便到了现代,南开中学在天津也是首屈一指级别的高中。

  难得的传承!

  李谕说:“正好我也有点事想麻烦先生。”

  张伯苓原话奉回:“但讲无妨。”

  李谕说:“我如今身在京师大学堂,学校想要开设体育相关的事宜,但是缺少器材,就比如,足球。”

  李谕稍稍强调了一下足球,有那么点出于自己爱玩的私心。

  张伯苓说:“没问题,这些我太熟悉了!甚至帮大学堂写个开展体育课程的章程都没问题!”

  “如此更好!”

  没想到碰到个明白人。

  张伯苓滔滔不绝:“我去过日本,以后也想去欧美看看,在我的教育理念里,体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教育一事,尤要在塑造学生完全人格,德、智、体三育并进而不偏废!”

  李谕真是有点佩服张伯苓了,没想到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清晰认识到了德智体教育缺一不可,简直不可思议。

  要知道现在还是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启蒙阶段,而一百年后的素质教育也是差不多同样的观点。

  人家不仅是教育的先锋,还非常超前地成为了素质教育的先锋。

  张伯苓又问道:“先生可听过奥运会?”

  李谕张张嘴:“我,我知道啊,已经办过两届。”

  张伯苓讶道:“你竟然听过奥运会?!太让我意外了,国内听过奥运会的,你是我遇见的第一个。那可真是不得了的盛会,我准备把奥林匹克教育列入体育科学教学的大纲中,通过实施奥林匹克教育推动校园体育课程建设。”

  “啊这……”李谕越来越感觉难以置信。

  张伯苓看李谕的表情,奇怪道:“李谕先生,你怎么了?”

  李谕连忙说:“没什么,我只能说先生说的太对了!”

  难怪张伯苓能被称为“中国奥运第一人”,甚至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当时的奥委会主席罗格都感慨道:“这个首次在北京举办的盛会,将圆一个中国人——张伯苓先生一个世纪以前表达的梦想。”

  是的,张伯苓正是最早提出要参加奥运会甚至申办奥运会的人。

  中国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健儿刘长春就是张伯苓极力促成,当时是1932年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正是张伯苓为刘长春报的名。

  而在1945年,张伯苓便组织召开体育协进会会议,申办第15届奥运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申奥活动。

  想不到啊,申奥的跨度竟然这么久。

  只能说,没有国力,真的无法成功申奥。

  张伯苓对奥运也是真爱,只是可惜看不到这一天。

  张伯苓说:“各种体育器材我都可以帮忙采购,其实我已经为中学买了不少,至于足球,也有十多个,需要的话,先生先拿去几个便是。”

  李谕说:“这怎么可以,我会报告给校长,该需要多少经费就是多少经费。”

第一百五十五章 武汉来信

  张伯苓不愧是体育爱好者,当天就给李谕找来几个足球。

  李谕刚看到时还以为张伯苓拿来的是排球,因为长得太像了。

  后世的足球大家肯定都见过,一般都是白色为主,辅以其他颜色或者图案,而且设计得十分精致。

  但眼前这个二十世纪初的足球真的挺奇怪,完全就是一个排球的样子,颜色是那种深棕色,摸起来也没有现代足球那么光滑。

  好在整体重量和现代足球接近,差不多就是450克上下。

  李谕放在脚下盘带几下,脚感有点重,但整体还好,差不多达到现代足球八成的水准,已经出乎意料。

  只是这种球面材质应该会比较吸水,如果踢一场球,很可能就会增加几十克重量。

  张伯苓发现李谕竟然会踢球,更加吃惊了:“难以相信,你以前踢过足球?”

  李谕足尖轻轻一挑把球颠到手中,说道:“稍微接触过,毕竟要素质教育嘛,体育怎么可以或缺,足球可是我最爱的项目。”

  张伯苓竖起大拇哥:“厉害!先生果然是文武双全,科学之道如此令人惊艳的同时,想不到还会踢足球。”

  李谕笑道:“总不能真让洋人以为我们都是东亚病夫吧。”

  “先生说得太有道理了!”张伯苓说,“体育的重要放在眼下实在是难以更加强调。只是现在整个直隶地区,还真只有天津有人知道这项运动,不过我很看好它,既能锻炼身体,又可以让大家团结一心。”

  之前鸦片对中国人的毒害太大了,甚至西方一直到几十年后,对中国人的印象也是留着鼠尾须抽大烟的样子。

  哎,虽然这里面有西方人傲慢的心理,但第一印象留下了,改变真的很难。

  李谕作为一个穿越者,当然知道足球后续的发展何其厉害,说道:“那是当然,毕竟是未来的世界第一运动。”

  “哦?”张伯苓讶道,“先生如此看好足球运动?”

  李谕说:“就像你说的,好处非常多,只可惜我们的足球水平实在太差。”

  李谕话中意思是后世中国男足何其令人失望,但张伯苓以为他说的是目前,于是说:“没有办法,毕竟我们发展晚。但运动而已,水平高低我觉得并不重要。”

  国际足联要到明年,也就是1904年才会成立哪,虽然现在英国已经有了甲级联赛,但在国际上还没有太大影响力,主要是俱乐部之间踢。

  如果说国家队出现,就要到1908年的奥运会了。

  所以说,现在还没有中国男足……

  更没有英格兰队、巴西队、德国队、阿根廷队这种顶级球队。

  所以,想要在1908年之前战胜中国男足是不可能的!

  “确实,锻炼身体最重要。”李谕也是纯粹当做一项业余爱好,总不能天天想着输赢,输赢是职业球员更应该考虑的事情。

  张伯苓说:“我准备在我的私立中学堂中引入足球科目,算是继承严先生的精神。”

  “严先生?”李谕问道,“哪位严先生?”

  “当然是严复先生,”张伯苓说,“你不知道嘛,当年他在北洋水师学堂时,早早就把足球纳入课程设置里的‘操法’一科,还请来了英国人当足球教官。”

  李谕赞叹道:“严先生果然是最早一批睁眼看世界之人,眼光竟然扫到了足球,不简单。”

  张伯苓说:“那当然,要是没有严先生,天津也不会有足球的风潮,我也不会知道这项运动。”

  天津是整个北方最早接触足球的城市,绝对的足球萌芽,与南方的上海遥相呼应。

  后世的天津足球在中国足球的职业联赛上也曾经创造过一段非常光辉的历史。

  这都是后话了。

  李谕如今可算是又有了一样能玩的东西,他毕竟年轻,精力旺盛,无处发泄的精力总要找个地方宣泄一下。

  张伯苓看李谕非常喜欢足球,喜形于色,笑道:“以后我会想办法建个学校间的足球联赛,就像上海的南洋公学与圣约翰大学一样,也算是一种推广,先生有兴趣的话,也可以来参与参与。”

  李谕问道:“现在上海已经有了足球队?”

  “对啊,”张伯苓说,“据我所知,这两所学校已经踢过不少比赛,他们对足球都非常重视。据说南洋公学经济特科总教习蔡元培每次足球比赛甚至都要亲自督战。”

  “你说谁,蔡元培,哪个蔡元培?”李谕讶道。

  “难道有很多蔡元培?”张伯苓纳闷道,“他字鹤卿,浙江人。”

  好家伙,那就是李谕心中所想的蔡元培了,后来的北大校长啊!

  “还真是他。”李谕喃喃道。

  “怎么?你认识?”张伯苓又问道。

  “当然认识,他可是名气大的很。”李谕说。

  张伯苓点点头,“确实,他终究是当朝进士。”

  李谕没想到聊聊足球竟然还能聊出来蔡元培,说道:“上海足球看来源远流长。”

  张伯苓自然也不知道其实李谕是站在穿越者角度说的这句话,只是回道:“北洋水师学堂在庚子事变中遭到严重破坏,好在北洋大学堂的部分学生撤离到了南洋公学读书,如今再次开学,倒是正好再带回了足球运动。”

  李谕点点头说:“想不到上海足球诞生这么早,已经有了德比之战。”

  “德比之战是何意?”张伯苓问。

  李谕解释说:“就是一个城市里的两支水平差不多的队伍之间的竞争。”

  张伯苓问:“是来自英吉利语?”

  李谕说:“是的,英语。”

  张伯苓说:“难怪我没有听说过。”

  李谕笑道:“英国人对足球才是真爱,简直爱到流氓的地步。”

  第二天,李谕准备回京城时,张伯苓还给他拿来了一份手稿:“这是我写的关于体育开设的相关章程,京师大学堂可以参考一二。”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44页  当前第12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2/74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