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满唐华彩_分节阅读_第1223节
小说作者:怪诞的表哥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36 MB   上传时间:2024-11-14 19:43:03

  果然,杜有邻当即怒叱道:“你这说的是什么话?是王兄亲自登门,请我为他的诗集作注。”

  “为何?”杜五郎颇为不解。

  “自是因老夫集注写得好。”

  听罢,杜五郎微微挑眉,显然不信。

  杜有邻颇气恼这个不学无术的儿子竟还能反过来看不起他的才华,冷哼了一声,懒得与之多言,说起了正事。

  “找你来,是为殿下与阿苽的婚事。”

  “婚事?”杜五郎道:“谁说阿苽要嫁殿下了?此事我可还未答应。便是当今陛下,也亲口说过此事他尊重我的意见!”

  一提到这个话题他就有些激动,提高了声量,显出了他极少有的气势。

  这桩儿女婚事,薛白确实曾私下问过他,被他拒绝之时就表示不会插手,让李祚自己想办法打动他。

  “我答应的!”

  杜有邻声音更大,道:“昌龄兄亲自来为弟子提亲,聘礼我已收下了……”

  “阿爷为何把阿苽往东宫的火坑里推?”

  “小儿女彼此有情,阿苽不嫁殿下还能嫁谁?”

  “谁说她一定要嫁人?”杜五郎道:“便是一辈子嫁不出去,我也养得起这女儿。”

  “你靠种土豆来养全家人!”

  杜有邻拍案怒叱,摆出了父亲的威风,喝道:“滚出去,此事老夫作主了。”

  因他这一句,杜家终究是出了一个太子妃。

  而就在东宫的大礼告成之后,这年秋天,杜有邻收到了一封请帖。

  “秦淮河畔,白鹭洲头,金陵诗会,稽候贵降。”

  再看下面的落款,却是“右谨具呈,王昌龄札子”。

  杜有邻当即重视了起来,询问了一番。

  原来,王昌龄致仕归隐嵩山之后,忽然怀念起曾经在江宁任县尉的时光,遂以老迈之躯又跋涉江陵。

  而时任礼部侍郎、翰林学士的李白也不愿待在长安,辞官游历天下,说是要出海远洋,见识天地尽头的风光。

  王昌龄与李白在金陵相遇,江南文人们认为是胜事,便以他们的名义办了一场文会。

  杜有邻如今因为天子的诗写集注而在文坛颇有地位,少不得要前往。

  ***

  十月,金陵。

  秦淮河流水潺潺,夫子庙前人影交织。

  文德桥上,一对男女正在眼泪汪汪地话别。

  而更多的人则是围在夫子庙前,伸长脖子看着旁边院子里正在举办的文会。

  因报刊与造纸的兴起,使得本就诗文璀璨的大唐更加文风昌盛,便是没读过书的市井小民也能念几首诗,凑个热闹。

  “看,‘四夔’来了。”

  “那是谁?”

  “寄居于江宁的四个名士,韩会、卢东美、崔造、张正则,皆是一时俊杰。”

  “跟在他们后面的孩童又是谁?”

  “想必是四夔之中某人的儿子吧……”

  熙熙攘攘中,七岁的韩愈时不时仰着脖子好奇地张望着。

  韩愈自幼丧父,乃是由兄长韩会抚养长大。他喜读诗书,今日随兄长前来增些见识。

  当听到韩会与友人见礼寒暄,聊及“今日颜公是否会来”的话题,韩愈不由眼睛发亮,满是期待。

  他最喜欢由天子托名为“韩愈”、颜真卿手书的那篇《马说》,觉得那文章与自己有缘,觉得今日若能见到颜公一面就太好了,于是在心里把那“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诗又默诵了两遍,想要在颜真卿面前好好表现。

  到了会场,韩会遂让韩愈在一旁坐下,交代道:“你便在此观看,不要走动。”

  “是,兄长。”

  韩愈应了,盘膝坐下,四下打量,发现旁边坐着两个妇人,各自都怀抱着三四岁大的孩子。

  那两个孩子互相闹了一会,转过头来,目光灵动,都十分好奇地打量他这个大哥哥。

  “你们叫什么名字呀?”韩愈逗问道。

  “我乳名‘阿谁’哩。”

  “大名呢?”

  “居易。”那奶声奶气的声音答道:“白居易。”

  韩愈遂向另一个孩子问道:“你哩?”

  “我是十九郎啊。”

  那孩子伸出两只小手,想比划出十九又不知怎么比,很是为难。

  白居易已用那糯糯的声音抢答道:“他叫刘禹锡哩。”

  “我还没说,我来说我名字。”刘禹锡大急,偏是说话还不如白居易利索。

  韩愈不由好笑,问道:“你这么小就来参加文会吗?”

  白居易把头一偏,道:“可你也不大呀。”

  正说着,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欢呼声。

  韩愈扭头看去,顿时也兴奋起来,因为来的是《新思报》的主编姚汝能。

  若论诗词歌赋,此间有太多名家都远比姚汝能强得多。但报纸的兴盛给了他一个展示的舞台,百姓极爱看他的纪实故事,诸如《安禄山实录》、《杨国忠实录》,而这些年他转而揭露权贵的恶行,在民间已享有极大的声誉。

  “姚公,远洋船队已经归来了,你对此事怎么说?”

  “这次远洋船队真的回来,这是好事,但我依然认为此前朝廷隐瞒了真相……”

  “姚公,敢问顾炎武先生今日能露面否?”忽有人这般问了一句,引得一阵骚动。

  “好教诸君知晓,连我也未曾见过顾先生其人。”姚汝能答道。

  众人皆感失望,一阵唏嘘。

  姚汝能遂笑了笑,又道:“不过,今日的文会,顾先生也作了一首诗,介时诸君自当听到。”

  又有人问道:“棠戊先生能来吗?”

  听得“棠戊先生”四字,就连韩愈也站了起来,瞪大了眼,满是期待。

  他年纪尚小,看不懂顾炎武的文章,却常听他兄长说顾先生是个旷世之才。

  至于棠戊先生,则是常往《新思报》投稿的另一位奇人,其文章大巧不工,平实中有大智慧,更容易被现在的韩愈接受。

  坐在上首的杜有邻则是微微皱眉,他凡事都站在天子这边,对姚汝能的文章自然不满。

  另外,《新思报》上的一些内容,杜有邻也颇为排斥,这些年隐居少陵原,他几乎是看都不看这份报纸。

  随着姚汝能到场,时间也到了隅中,可文会还没有开始,场馆渐渐安静下来,有人低声议论起来。

  “怎还不开始。”

  “李太白还没到。”

  “怕不是醉了,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今日该是‘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啊。”

  “秦淮河聚会怎么少得了李太白。旁的不说,就是这门前的文德桥,就是因他曾在此饮酒观月,遂有了‘太白醉卧捞月处’之说……”

  正议论着,一人大步而来,朗声道:“王公、杜公,以及诸君勿怪,我来得迟了。”

  杜有邻并不认得这人,还是王昌龄俯过身来,低声道:“这便是崔洞了。”

  崔洞一到,众人纷纷侧目,因知如今他已是富甲天下了。

  投入海政的名门世家很多,但持有最多股券的个人就是崔洞,当年被人弃之如敝履的券书,每一份都成了能源源不绝开垦的金矿。

  他算是当今大唐海商的代表。也是从世家大地主到海商的转变的第一人。

  今日这场文会虽是以王昌龄的名义办的,但出钱的却是崔洞,他才是真正的东道主。

  在场的都是文人,一向看不起商人,但崔洞并不是完全的商人,他的诗才胜过了在场的绝大多数人,属于有钱之后依然还爱好诗文。

  “杜公,久仰了。”

  崔洞对杜有邻十分敬重。

  这种敬重来源于他对当今天子的崇拜。

  说来荒唐,博陵崔氏嫡支的公子与以狠辣手段打压世家的皇帝本该水火不相容,如今却是目标一致,思想共鸣。

  崔洞不仅坚信大唐的未来,对天子的诗词文章思想,乃至一言一行都无比信奉。

  当然,世人更爱的还是李太白。

  连杜有邻也是先问道:“太白先生未与你一道前来吗?”

  “是啊,太白先生怎还没来。”

  提起李白,众人都伸长了脖子,满是期待地看着门外。今日不少人都是为了李白来的。

  韩愈也是握紧了拳头,眼睛发亮,心里不停地有个声音在呼唤。

  “李太白,李太白!”

  然而,崔洞却是团团一揖,道:“诸君,抱歉,太白先生本是要来的,只是……”

  王昌龄听到这里已是苦笑,心知以李白的性格,今日只怕是不会来了,但不知去了哪里。

  “方才在长江边遇到了一群白鱀,太白先生兴致上来,乘舟与它们一起遨游长江去了。”

  换作任何一个人,都不会为了这样的理由抛下那么多的名士文客。换作任何一个人,众人也都不会原谅他的任性妄为。

  也只有李白,人们喜爱他,喜爱的就是他的自由与不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26页  当前第12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23/122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满唐华彩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