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修文下了这么大一盘棋,从石飞羽处突破,就看这位石大人是不是如传闻中那么“爱子”了。
石飞羽没有让秦修文等待太久,三日后便是大朝日,兵部尚书石星的一道奏折石破天惊,阐明了吕宋之危,认为西班牙人的举动是在挑衅大明,趁着对方尚未发展壮大,石星请求万历允准出兵,将西班牙人赶出吕宋,重新委派人出任吕宋总督,让吕宋重归大明附属国之列。
奏折洋洋洒洒,字字珠玑,大义礼法都占尽了。
但是群臣听完之后,看向石星的眼神都是:石大人您没事吧?
吕宋都被占了二十多年了,您在兵部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怎么现在想起来还有吕宋这回事?
甚至有些不关心海外局势的朝臣脑子里还在想,吕宋?这是哪个小国?和大明有干系吗?
石星当然有事,被那个逆子气的!
石飞羽回去就和石星闹了一场,石星一开始自然是不同意,但是老子不同意,儿子就梗着脖子说自己上奏!
石飞羽虽然官职不算高,没有上朝的资格,但是上奏是可以,况且人家论的也是国家大事,这封奏折是会经过内阁再转呈给皇帝的。
呈上去没什么,谁还没写过几封时机不对的奏折了?就连石星自己当年不也是奏折没写好被贬官杖责么?但是若是受到了万历的重视,到时候石飞羽可是要直接上朝面圣,同时朝议此事。
朝堂上那么多的魑魅魍魉,石飞羽这点透明心思哪里经得起那些老狐狸的攻讦,到时候不死都要脱层皮!
与其让儿子贸贸然去做这事,还不如老子去抗雷。
石星上奏完之后就眼观鼻鼻观心,等待群臣的反驳和万历的定论。
他心中知道,这事是成不了的,但是儿子铁了心不撞南墙不回头,自己只能上奏,等上奏完遭到一致反对,自己再辩驳两句引以为憾而归位,这事也就算过了,对谁都有个交代。
石星一边在心里骂着糟心儿子,一边等着其他人的发言,可是还没等到群臣跳起来反对,便听到龙椅上的万历突然用手掌重重地拍了一下龙椅扶手,火冒三丈道:“该死蛮夷,居然胆敢挑衅大明,不过区区两千余人,朕还怕了他们不成?!还敢屠杀在岛的大明子民,简直就是狼子野心!朕看,就该将这两千蛮夷全部灭杀了,才能扬大明国威!”
石星被万历突如其来的怒发冲冠吓傻了,不是,皇上,这反应不对啊!
第150章
石星一向与人为善、笑眯眯的脸上,出现了一丝裂纹。
陛下,您这个剧本走的不对啊!还有,我根本没有真的要打吕宋的意思啊啊啊啊!
石星心中呐喊,但是却无法真的出言驳斥,面上还得装作一副同样同仇敌忾的神情,内心却在焦灼地等待其他朝臣的反对。
那帮子人平日里什么都要反对一番,没道理今天这事就不会反对了,莫慌莫慌,等着看他们的表演就是了。
然而,事情再次朝着一个石星意想不到的情况发展了。
跳出来的第一个人是兵部侍郎宋应昌。
宋应昌其貌不扬,外表和石星比起来差的不是一星半点,石星此人虽然如今做事谨慎,但是身高八尺,仪表堂堂,而且做过言官,文采也算不错,否则也生不出石飞羽这样出色的后生。
宋应昌在兵部则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存在,平日里甚至连话也不多说几句,所以石星实在没有预判到,宋应昌会这个时候站出来。
“启奏陛下,微臣附议!其实早在二十五年前西班牙人刚刚侵犯吕宋之时,我们就应该夺回吕宋岛,吕宋岛虽然资源匮乏,经济不算富裕,但是此岛是海外要塞,有了此岛作为屏障,以后我们大明对于海外来犯势力,才能做到进可攻、退可守,立于不败之地。如今西班牙人盘踞在此这么多年,又胆子大到想要集体杀害所有大明子民,对我们大明的不臣之心已经昭然若揭,卧榻之旁,起容他人酣睡,还请陛下赞同石尚书所言!”
说完之后,宋应昌还表情激动地看了石星一眼,那一眼中充满了对石星的崇敬,同时石星也读懂了宋应昌的讯息:石大人,我会尽一切所能来助你!
石星无语凝噎:宋侍郎,你这个马屁实在是拍的太过于猝不及防了。
因为这事石星早有预料,认为不可能成功,所以也就没有和底下人通气,可是谁知道先是万历大发雷霆地赞同,然后又是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宋应昌站他这一边来示好。
兵部右侍郎都做了示范了,左侍郎除非不想在兵部混了,当然也要站出来表态。
虽然曾侍郎并不赞同石星的提议,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臣附议,还请陛下早日裁夺,才能尽快解救那数万百姓。”
石星:要完!要完!这一个个的,真的是一点默契都没有!还是看看外面人怎么说吧。
好在大概是上天也听到了石星心中强烈的渴望,许国终于站了出来提出了反对意见:“陛下,那两万余人其实早就叛逃出大明了,如何还能算作我们大明子民?起兵之事必须慎重考虑,大明已经许久没有跨海作战过,况且如今也没有合适的水师将领调遣,对方岛上虽然只有两千余人,但是我们要拨出去的银钱可是至少要数十万两啊!为了这些人,实在不值当!”
许国讲的话其实是有几分道理的,几十万两的银子,做点什么不好?如今大明天灾人祸那么多,就是拨出去赈灾,能救下来的大明百姓都不止两三万人了。
况且,说是说对方只有两千余人,但是要将战舰驶到吕宋岛,对方在岛上,他们在海上,要打就要远程大炮射击还要有大部队攻城,自古攻城战难打,对方还可以驱使岛内的百姓做肉盾做人质要挟,到时候打下来了,可能也是人财两空。
打仗先算经济账,确确实实从眼前利益来讲,这场战役是不划算的。
所以许国说完之后,又有好几个官员出来附议,这下石星心里舒畅了——果然刚刚只是走偏了一下,大家还是明事理的。
许国在心中冷哼,斜眼看了一眼石星,觉得今日这位石尚书是实在没事干了,要整出点事情做做,这吕宋岛都被占了多少年了,要打早打了,会等到现在?安安生生的日子不好过吗?
石星接过了许国的眼神,面上装作不愉,心里其实乐开了花——平日里那许国说话奸猾,拿腔拿调的,今日却是句句说到他心坎上了。
石星坦然接受了,宋应昌看到那个眼神却接受不了了,他立即继续上前一步,和许国展开了唇枪舌剑:“许大人,那您有没有想过,如今对方是两千余人,但是他们驱使的是吕宋岛上所有的百姓,若是他们将这些人都冲入他们的军队,西班牙人的红夷大炮和火铳如今都比大明的技艺还要高超,等到他们战力逐渐壮大,到了那个时候再想反击就不仅仅是在吕宋岛开战了,而是要在大明开战,这般后果,你可承担的了罪责?只有将这些人抹杀于将起之时,才能震慑海外的宵小之辈!”
许国根本没想到,一向在朝堂中毫无存在感的宋应昌,今天居然像是吃了枪药一般如此强势,甚至可以说是咄咄逼人,但是许国也不是好相与的,今天这个事情早在内阁收到奏折的时候就讨论过了,弊大于利,内阁还是延续以前的保守之态,都冷眼旁观了二十五年了,又何须在此刻做出改变?
“宋大人,就算打,如今大明国库空虚,拿什么去打?”许国就差点指着宋应昌的鼻子骂,难道用你的人头去打吗?打仗不要花钱啊?
这个时候,宋纁站了出来,许国心中一松,他就知道宋老匹夫也是站不住的,又要哭一哭国库空虚了吧?
结果宋纁的话语再次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若是一定要打,户部这边左右腾挪一下,应该可以挪出六十万两银子出来以备军需之用。”
这一下好了,宋纁虽然前面没表态,但是都愿意拿钱出来了,这可比他们之前一堆没用的口花花都要来的有用,这是用行动表示支持了啊!
得到了户部的支持,宋应昌更加兴奋了,他心中筹谋此事已经多年了,吕宋和倭国两地都快成了他的心病了,如今有望能先收取一地,已经是意想不到的惊喜了!
别看宋应昌平时闷声不响的,其实此人极有眼光和胆略,在许多朝臣还在醉生梦死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大明如今的状况算不得多好,需要防范的不仅仅只有老对手蒙古和鞑靼,还有海外的势力。
事情闹到了这里,眼看事态发展急转直下,申时行作为首辅也不得不站出来说话了:“陛下,兵家之事定要从长计议,如今大明水师并没有好的统领,此战若是得胜还好,若是战败,谁又能当此责?”
自戚继光去世后,大明水师废弛,水师也缺乏一个有谋略的将领,这是大家心知肚明之事。
申时行的顾虑一点都没错,戚继光此人是个文武双全的奇才,没了他,朝堂上还真没什么人有带兵打仗的本事,想要灭了人家,可不是在朝堂上打打口水仗,这可是要真刀真枪的本事的。
明朝发展到如今,一贯是以文御武,别以为在外征战都是将领的事情,实际上都是皇帝钦点的文臣作为总指挥,地方上的总兵作为调遣部队,同时还要委派御马监太监作为监军,如此三权分立才能让皇帝牢牢地将军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底下的人才翻不起大浪。
不难看出,一个文臣在一场战役中是起指导作用的,这对一个人的综合素养是有极高的要求的,武将的文化水平都不高,文臣既要从中协调,问中央要钱要物,和地方配合,各种文书奏折往来都要由他完成,同时还需要对整场战事进行指挥决策,最终达到胜利目标。
古往今来,能做到文武全才的人,又有几个?
申时行自然是想走中庸之道,认为此事还没到伤筋动骨的时候,根本不用去管,但是同时他说的也是实话,满朝堂上,有谁能拍着胸脯说,自己能打赢这场战事?
石星连忙用眼神示意宋应昌退下,眼睛都要眨成斗鸡眼了,宋应昌却好似根本没有看到石星的提示一样,直接豪气干云地站出来:“陛下,臣愿请战,若是战败,臣愿提头来见!”
好了,这下愿意上战场的人都有了,你们还有何话说?
万历大喝一声“好!”,充满赞许地看着宋应昌。
申时行见此,脸上倒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表情,反应淡淡,既然皇帝同意,兵部同意,户部同意,也有人上杆子要带兵出征,他再继续反对下去,倒是显得他和那些蛮夷有勾结似的。
申时行心中有一杆秤,虽然说这场战事有点冒失,没到不得不打的时候,但是说到底那边也就二千多蛮夷,就是一命换一命,也就最多损失两千多名大明将士,这点损失,大明负担的起。
事情到了这里,万历都想一锤定音了,却听到刑部侍郎周邦彦站了出来反对:“陛下,微臣认为此次战役的总督,最好由秦修文秦大人担任,秦大人历任地方、户部,如今又在鸿胪寺任职,精通钱粮计算,也有对外谈判之职,况且秦大人精通兵法、博闻强记,之前在卫辉府时期就能整顿数万灾民而无一丝动乱,故而臣举荐秦修文为此次的吕宋总督!”
话都是好话,句句夸赞秦修文,但是万历听了心下却直皱眉头,看向一直垂手站在下方不曾参与到刚刚争论中的秦修文,心中有些不解。
这个周邦彦,到底是真心举荐,还是要给秦修文落井下石?
万历知道两者之间的关系,之前在卫辉府的时候就是上下级,听说相处的不算差,后面还是搭着秦修文的东风,周邦彦才被调任到了京城坐上了刑部侍郎的位置,甚至于秦修文此人就是周邦彦举荐给万历的,也没听说两人之间有什么龃龉啊?
可是秦修文只是一个鸿胪寺卿,从没有带过兵打过仗,怎么会举荐他做吕宋总督?
朝堂之中其他人也十分诧异地看向两人,一直以为秦修文和周家走的近,结果今日周邦彦就公然在朝堂上咬了秦修文一口。
不过各派势力之间翻脸也只是瞬间的事情,他们见过不老少,有消息灵通者心里过了一过秦修文和周家的事情,想起来好似秦修文拒过周家的亲?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周家以为自己做的利落,但是还是能被有心人探出消息。
这下可是有好戏看了!
秦修文是皇上的新晋宠臣,周家也是站皇帝那一派的,不管两个人谁赢谁输,那可都是大快人心啊!
看热闹不嫌事大,既然已经定下来这仗要打了,不如这个时候给自己看不顺眼的人添添堵,刚刚他们怎么就没想到周邦彦这一招呢!
秦修文一个没领过兵的生瓜蛋子,带的还是水师,到时候死在海上都有可能,朝堂里少了他一条喜欢上蹿下跳、看人不顺眼就要咬一口的疯狗,到时候会多平静祥和啊?
就是赢了又怎么样呢?小小一个吕宋,能值多少军功?这笔买卖实在是太划算了。
很快,朝堂上一向和秦修文不对付的官员,都站了出来纷纷举荐秦修文为此次的吕宋战役总督,将秦修文夸得天上有、地下无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些人是对秦修文多么信赖、多么看好呢!
当然,也有反对的,但是除了宋纁外,都是人微言轻之辈,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周邦彦心中得意极了,秦修文没有答应结亲一事后,周邦彦还不死心,又私下里下了一回帖子约见了秦修文,秦修文看在之前的情谊上赴约了,但是当时周邦彦又用上官的威风趾高气昂地表示周家能看上秦修文是他的福气,劝他好好再想想。
当时秦修文直截了当地又一次拒绝了,并且坦言这个福气太大,他无福消受。
这事说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女亲家做不成,两人之前在卫辉府一起办公的情谊还在,但是周邦彦心胸狭隘,他觉得秦修文如今是得了势了,不再将他放在眼里,忘了谁才是提携他、举荐他到皇上面前的人了。
周邦彦全然忘记了秦修文给他吃了卫辉府的大果子,也忘了当时是他无法招架万历才把秦修文给推出去的。
在周邦彦心中,秦修文刻薄寡恩、狼心狗肺,这样的人不收拾一番,以后还如何震慑跟随周家之人?
而今日,天时地利人和,不给秦修文下个套,周邦彦自己都觉得说不过去了。
万历是不舍得秦修文去吕宋打仗的,如今秦修文在万历心中份量颇重,万一有个好歹,万历自己也不愿意看到,但是好好的计划出现了变故,朝堂不是万历的一言堂,万历只能面色不愉地垂询秦修文:“秦爱卿,你意下如何?”
这是一个很不好回答的问题。
秦修文可以选择拒绝,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拒绝,对他的名声肯定是有碍的,能不能带兵打仗是一回事,但是如果连站出来的勇气都没有,以后他在下属面前、在自己的追随者面前又如何服众?
又如何利用自己的名声去吸引其他人才?
人要脸,树要皮,文臣活一世,就是活出一个名声。
没有一个名臣在史书上是一个贪生怕死之辈。
若不然,他秦修文真的只能在奸臣佞臣的路子上走了。
而这,并非他所愿。
秦修文心头低低叹了一口气,转而仰起头,神色坚毅,从容不迫道:“驱逐吕宋蛮夷,扬我大明之威,乃微臣心头之愿,臣定不负陛下和朝廷之所托!”
第151章
秦修文也没想到,原本自己是想稳坐钓鱼台,坐收渔翁之利的,没想到这件事兜兜转转,居然落到了他的头上。
毕竟他并非兵部之人,也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朝堂里的这帮人为了倾轧异己,真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口口声声为国为民,结果为的都是自己的一腔私心。
秦修文在心中冷笑,同时他也犹豫,一个从没有经历过战争、和平年代出生的人,哪怕见过血腥,但是自己真的能处理好这件事吗?
相比于自己,宋应昌才是秦修文一开始选定的人,宋应昌经历过几次和蒙古人的小规模战事,在军事领域有长才,做事有条不紊,再加上秦修文在暗地里准备的新型火炮、火铳以及船只,此战获胜概率应该是在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