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弟,趁着宫门还未下钥,替我去一趟宫里。”她又叮嘱陆适之,“替我传一封手书给宣慈殿老太妃。”
——————
阮朝汐再睡醒时,已经入了深夜。
她原本在小榻那边看书等候,等着等着人睡着了,不知何时被抱去床里,放下了挡光帷帐。
耳边传来沙沙的刻刀声。
她彻底清醒了,趿鞋起身。
荀玄微坐在书案边,意外地停了手中动作。
“醒了?可是灯光刺目,扰了你好睡?”说着便要拨暗灯光。
阮朝汐伸手拦住。“灯太暗了伤眼。”
她探身过去,看清楚他手里握着的玉簪。“这么晚了,还在雕兔儿?”
“只差最后一只眼睛,今晚得空,直接雕起来,不必再往后拖延。你既然醒了,索性等一等。还差几刀便刻好了。”
兔儿玉簪确实只剩下最后寥寥几刀即刻完工。他的左臂受了一道轻伤,握簪力道难以把握,右手雕刻的力道格外需要斟酌。
阮朝汐用铜钎子把油灯芯拨亮,拢裙坐在对面。
坐下时没留意,轻吸了口气,细微换了个姿势。
对面原本专注雕刻的视线抬起,清幽眸光里带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含义,在她身上转了一圈。
“还是去床上躺着。这几日好好调养。”他体贴道。
阮朝汐不肯去。“没伤着。没事。”
荀玄微起身给她倒了一杯温酪。奶香在室内弥漫开来。
刻刀的沙沙轻响里,轻声缓语和她谈起了傍晚到访的贵客。
“原本打算借着这场刺杀的名目,推了所有的拜帖,闭门谢客几日,把该写的几本奏疏写起来。但傍晚王司空登门拜访。他于我有半师的情谊,我初到京城时,王司空有提携的恩情,哪怕青台巷把梵奴拒之门外,也不能挡了王司空。阿般莫怪。”
“我知晓轻重。”阮朝汐盯着他手中逐渐成型的最后一只圆滚滚的眼睛。
“傍晚时在木廊高处远远地看了一眼。王司空亲自登门拜访,可是有急事?”
“太原王氏为京城士族之首,他来探听风向。”
荀玄微吹了吹兔儿簪上沾染的玉尘。
“这些日子我站在风头浪尖,事情做了不少,太原王氏始终置身事外,好处受了不少,手上干干净净,王司空稳坐不动。”
“直到今日,‘遇刺重伤’的消息传出去,王司空终于难以在家中安坐。他怀疑这场刺杀是宗室势力反扑,既担忧我伤重垂危,无力继续执政,更担忧这场反扑会波及到京城士族,问我下面打算如何做。”
阮朝汐思索着,清凌凌的目光扫过书案上堆积的文书卷轴,“三兄打算如何做,心里应该早想好了?”
荀玄微唇边噙着浅笑,继续刻下一刀。
“已经做得足够多,如今轮到我安坐不动了。——来看,兔儿刻好了。”
他放下刻刀,将新刻好的兔儿玉簪浸没于清水中,洗去玉尘。再将洁净的玉簪裹在细缣布里,擦拭干净,递了过来。
阮朝汐在灯下掂起玉簪,打量着晶莹剔透的玉兔儿。
“三兄雕的兔儿,除了一双长耳朵,眼睛尾巴脚爪各处都是圆滚滚的。这支兔儿如此,之前在豫州雕的那支玉簪也是。三兄喜爱圆滚滚的兔儿?”
荀玄微莞尔解释,“阿般属兔。我雕兔儿的时候大都在夜里,思绪比白日里繁杂,免不了会睹物思人。有时想着你,刻刀下就显露出三分——”
阮朝汐吃了一惊,起身取过铜镜打量自己,手指拂过瓜子脸型的尖下颌,难以置信。
“我哪里圆了?”
第127章
荀玄微噙着笑, 起身站在她身后,注视着铜镜里明眸皓齿的娇艳容颜,抬手拂过漂亮的眼尾, “生气时瞪得滚圆。”
又揉了揉柔嫩的耳垂。“这里。泛红时如珊瑚珠,更显小巧圆润。”
柔嫩的耳垂渐渐泛起了绯红。
阮朝汐无语地捏着玉簪。“……这兔儿和我没关系。”
“好好, 和阿般没关系。是我喜爱圆滚滚的兔儿。”
室内一个站着,一个坐着, 两人的目光从玉簪挪开, 于铜镜中对视片刻, 同时笑出了声。
铜镜中显露的颀长身影, 逐渐倾身下来。被拂过的眼尾闭了闭,阮朝汐握着新得的玉簪, 在跳跃的灯火下仰起了脸。
两人交换了一个短暂而缠绵的吻。
“我替你把发簪簪上。”
阮朝汐对着铜镜绾髻, 新得的玉簪赠礼插入乌发, 固定住发髻。剔透发簪在灯光下闪耀玉光, 圆滚滚的兔儿竖起长耳朵, 蹲在簪头。
她抿嘴笑了下。唇边现出一个许久不见的浅浅的笑涡。
“谢三兄赠礼。”
“对了, ” 荀玄微盯着玉簪,思绪转去了别处。
“我给你母亲准备了拜帖,近期会登门拜访。我们的事该定下了, 需得知会你母亲一声。”
阮朝汐想了想,如实说,“我近日也约了母亲会面。”
“你见面先不要提。让我说。”
荀玄微牵着手要把她送回卧床边,“你先睡,我手头还有些未写完的奏疏。”
阮朝汐摇摇头, 回身坐去对面,“睡不着。”
她思索着, 对着灯下伏案提笔的身影,询问起,“可是要借着这次行刺,继续追索清查下去,把所有挡路的敌手清理干净,那时候才能清闲下来?”
“清理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等这一波清查过去,挡路的势力清理干净,就该颁下新的章程,提拔得用的人手,那时候才是真正的忙碌起来。”
荀玄微随手指了指案上一堆卷轴文书。“和王司空长谈到半夜的,就是这些了。趁着这两日闭门谢客,需得尽快写出来。”
阮朝汐随手翻过一本奏疏,念道:“均田令。……乡郡官府记录在案之成年男丁,可均田二十亩;女丁均田十亩。”
“乡郡处处抛荒,良田成野地,人口无踪迹。乡郡官府名下无人也无财,朝廷年年收缴不上赋税,大炎朝立国十六年,朝廷连各乡郡的户籍人口数目都报不出,原因何在?”
荀玄微抬起长指,点了点尚未写完的奏疏。
“乡郡村落早已瓦解,处处皆是坞壁。丁口逃避战乱,依附于大族坞壁中,成了隐户。隐户不必缴纳赋税,坞壁有宗族部曲护卫,虽然十分年成会被收走八分,毕竟人丁安全无虞。因此才出现了大炎朝廷有兵有田而无钱无人,乡郡和士族共治的局面。”
“均田令推广下去,将朝廷占的大片荒地还之于民?”
“不错。想要天下依附于坞壁的隐户自愿归乡,重新在官府落籍,自然要许以好处。除了田亩,还需提供耕牛,种子。朝廷定期发兵清缴流寇。但朝廷空转了这么多年,只知道杀鸡取卵,铲除几家大士族,攻破坞壁,吞并族产,强行登记流民。结果呢,坞壁里放出的流民又逃去了别处,良田继续抛荒。朝廷连许下好处的国库钱粮都不够。”
说到这里,他笑了笑,“均田令推广下去,以长远计,对朝廷、对民生皆有好处。但对乡郡中广占流民和屯田的士族门第并无多大好处。因此才需要王司空出面斡旋。以王氏为首的京城士族,不要求他们助力推广新法,至少不要背地里使绊子就好。”
“并无好处的事,为何士族会同意推广?”
“倒也不是全无好处。我允诺王司空,我主事期间,朝廷不会无故清算士族门第,已然占有的田亩和资财,不会再追讨。于他们来说,出让少许人丁钱帛,换取全族安稳。是笔划算买卖。”
阮朝汐思索着,点点头。“如此说法,士族和勋贵门第都可以说动。挡路的,只有宗室了。”
荀玄微莞尔,“对于元氏宗室来说,江山是他们打下的,全天下的田产和丁口本该属元氏所有。于他们来说,确实是笔亏本买卖。——因此不得不把挡路的宗室扫去路边。”
阮朝汐耳听着,随手拿过一张空白大纸,挨个画圈。
“太子废死。宣城王失权,平卢王处斩,众多元氏宗室被送往冀州祖陵看守,梵奴年纪还小。如此清扫一轮,够了么?”
不等回答,她又自言自语道,“当然不够。”
抬笔轻轻一划,“按照三兄做事的路子,这些被送往冀州的宗室,活不出三五年。”
荀玄微收敛了唇边的浅浅笑意,凝视着她笔下的圆圈。
良久方道,“在梵奴长大之前都需要解决。梵奴要仔细教养,身边看护的人精挑细选,一有不对即刻更换,二十年后才不会出大错。”
“听起来确实麻烦。”阮朝汐笔下写下梵奴二字,“因此之前才会三番两次告诫我,不要插手。让宣城王替你动手,解决梵奴的麻烦。”
“毕竟是先帝亲子。” 荀玄微并不否认。
“如果上次任由宣城王把他带走,现今坐在龙椅上的天子就会是血统偏远的旁支了。随便选哪个,都比梵奴麻烦少……”
话锋轻飘飘一转,“不过——既然你坚持要留梵奴。梵奴年纪幼小,又亲近你我,多留意些,并无大碍。”
阮朝汐点点头,轻声道谢。 “梵奴心思纯质,好好教导于他,叫他好好长大即可。那他呢。”
她抬笔又划出新的小圆圈,轻声念道,“湛奴。”
“梵奴都能留下了,湛奴更不会是拦路的阻碍。对不对,三兄?”
荀玄微莞尔笑了,“阿般心思细密。”
他不置可否地起身,牵着她去床边,“睡罢。一份均田令牵扯到方方面面的政令,我需仔细斟酌奏疏。你先睡下,今夜不必等我。”
书案灯火亮了整夜。
临入睡前,阮朝汐迷迷糊糊地盯着灯下伏案疾书的侧影。
他始终未曾明确应下。
——
京城最近风声鹤唳,接连出了几起遇刺的事件,也不知都是何人从中浑水摸鱼,总之世家大族出行如临大敌,一辆车往往有上百部曲跟随。
相比来说,从青台巷角门轻车简从出行的马车并不起眼。
李奕臣亲自驾车,直奔皇城西的长桑里。
阮朝汐今日和母亲约好了,在长桑里的赐宅见面。
白鹤娘子今日穿得是一身朴素的青色居士袍服。不施粉黛,鬓发间无半点配饰。白纱覆面,眉眼间的气色却极好,盈盈眼波带着笑意。
“来吾儿的新宅里走动走动。日后若要修缮哪处,可以和我商量。”
白鹤娘子悠然行走在宽敞疏阔的庭院间,“我主持了净法寺的建造事,寻常楼阁修缮难不倒我。”
阮朝汐拢起裙摆,踩过一处碎裂的青砖,抬眼打量着周围长廊残破的瓦当和红柱剥落的清漆。
“把年久失修、影响到居住的关键墙壁房梁,集中起来修缮一个月,应该足够入住了。母亲,今日邀你前来,除了看一看这座宅子,还有些念头。想和母亲商量。”
她附耳过去,低声说了片刻。